原標題:蒼南75歲殯儀館運屍工,靠乞討、撿破爛養大12個女兒!如今…

來源:浙江新聞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

運屍工,他們不問路、不與人握手、不說“再見”,太多的忌諱與束縛,讓這羣人在繁華的都市中感到孤獨。他們沒多少朋友,把關懷都留給了逝者,卻很難得到生者的尊重...

35年裏,老餘兩夫妻收養了12個棄嬰艱難生活。

除了被人認養之外,身邊的5個女兒,4個考上大學。

一個殯儀館遺體搬運工

十二個“女兒”的爹

未知生焉知死,有時候人生更是向死而生。

打過零工做過遊醫,甚至當過多年的殯儀館遺體搬運工,也許是見證了太多的死亡,75歲的餘上忠更能理解生命的脆弱和可貴。30多年來,他和妻子先後收養了12名棄嬰。

兩個人省喫儉用,除了打工賺錢,甚至乞討、撿破爛,希望將這些孩子撫養成人。後來,有些孩子陸續被人認領走,只剩下5個。

而今,最小的兩個孩子也已考入大學,在欣慰的同時,老餘也感覺到深深的壓力。

40歲開始收養了第一個女兒

熱心腸的夫妻再沒有停下來

75歲的餘上忠黑瘦硬朗,身穿格子襯衫、灰色西褲和幾十元的人造皮革涼鞋,歲月在他的臉上留下深深淺淺的褶皺。

眼前這位普通的老人,曾在溫州市蒼南縣殯儀館做了多年的運屍工,也許是因爲常常感受死亡,老餘最懂得生之可貴,30多年前,目不識丁的他和妻子做了一件驚人的選擇——先後收養了12名棄嬰。

做出這個決定時,老餘的生活並不富裕,甚至一度在生存線上掙扎。老餘目不識丁,不會說普通話,也沒有穩定的收入,早在運屍工的職業之前,他僅僅靠着打零工和在喪事上抬遺體維生,靠着或多或少的紅包勉強度日。

餘上忠在講述收養棄嬰的經過

老餘30多歲纔有了老婆,自己沒有孩子,40歲的時候,他和妻子商量想收養一個女兒。當年的大年初二,他從臨縣抱回第一個孩子,是當時那戶人家不要了,取名叫餘彩松,可老餘並不輕鬆,畢竟,家裏多了一個嗷嗷待哺的小人兒。

4年後,老餘辦完一場喪事回家時,半路看到路邊有隻紙箱,裏面的嬰兒雙目緊閉。他二話沒說,準備把紙箱裏的“死嬰”帶回家安葬。沒想到回家後,老餘卻發現孩子還會喘氣!他和妻子趕緊幫孩子洗澡。在他們的細心呵護之下,嬰兒終於活了下來。

老三是在溫州市龍灣區抱養來的。那個秋天,老餘在當地幹活,發現村裏的老人亭裏放着一個紙箱,裏面傳出嬰兒細弱的啼哭聲,“有村民圍着看,紙箱裏放着生辰八字,可沒人願意要孩子。”生活艱難,老餘還有一點猶豫,可妻子主動接下了這個孩子。

二女兒出嫁時,老餘依依不捨

漸漸地,老餘家的孩子越來越多。菜市場、碼頭、街巷口甚至家門口……這12個孩子被撿來的地方各不相同,但都是女孩子,有些甚至身體小有殘疾。

乞討、撿垃圾、做手工活

節儉勤勉的老餘撐起十多個孩子的家

“別人都不願意要,不然孩子早就抱走了,可如果真沒人管,肯定活不了的。”雖然家裏壓力大,看到棄嬰的時候,夫妻倆還是狠不下心不管,"孩子再小,好歹也是一條命啊。"

2010年,夫妻倆做來料加工每月賺六七百元,是當時的主要收入。

“以前的日子苦,小時候媽媽揹着我出門撿破爛,還會揹着我們乞討,別人有時候給些錢,有時候就給很多小孩的舊衣服。”35歲的大女兒餘彩松回憶。

還有些時候,就是幫工廠分揀做衣服的下腳料,這是三女兒小飛印象最深的事情,一袋七八十斤的毛料,做完才二十塊錢,做久了大拇指和食指會破皮,脖子也會僵得痠痛,“但是一家子人聚在電燈下做事情,我們人心齊,想起來還是很溫暖。”

李立/攝

家裏的孩子多,少不了頭疼腦熱,後來,有一個孩子因爲生病早夭,這對兩人打擊很大,他們極度內疚,覺得自己養不好孩子。

從那以後,有好幾個孩子由別人認領回去撫養,“能去條件更好的家庭,就當是給了孩子新生。”最後,家裏就剩下了5個女兒,除了早早上班的老大,其他幾個孩子都念了大學。

三天撿回兩個小幺女

如今雙雙考上溫州的學校

老餘收養孩子的最高紀錄是在1998年,他在3天內從同一個菜市場抱回了2個女嬰,分別取名爲餘作盼和餘作幫。“兩個女兒都放在牛奶箱大小的紙盒子裏,裏面寫着生辰八字,她們生日相差只有一週。”餘上忠回憶。

那時候老餘已經快60歲了,生活拮据,家裏的孩子根本照顧不過來。但“生養下來就是一條命”,老餘不忍心放棄,還是將兩個孩子抱回了家。

她們倆就是老餘家的一對小幺女,一個小個子大眼睛,另一個眉目粗濃,生性敏感而靦腆。雖然外形差異很大,兩個孩子都很乖巧,放學後會跟着姐姐做手工賺零用錢,“兩分錢一把扇子,一天下來也有幾十塊錢。”

融融父女情

老餘從殯儀館退休後,家裏就沒有了經濟來源,家裏去年搬到拆遷後的樓房裏。現在住的屋子裝修簡單,屋裏的陳設都是幾個成年的女兒們在網上淘來的,“這個買一個沙發,那個買一個飯桌,拼拼湊湊就是一個家。”

30多度的高溫天,因爲沒有錢裝空調,他們就開着窗吹過堂風,更熱時候,就靠着電風扇捱一捱。

老餘很節儉,全身最顯眼的,大概就是左手無名指上那個刻着“福”字的金戒指,這是他七十大壽時幾個女兒合起來買的禮物,表達對養父的感恩之情。

“我現在最擔心的,也就是最小的這兩個孩子,她們還沒有獨立成人。”老餘說着,指了指身邊的一對小幺女。好在兩個女兒都很爭氣,今年雙雙考上了溫州的學校,大學向她們敞開了懷抱,但學費和生活費也橫在了面前。如今,已經有溫州的助學項目承諾資助兩個孩子的學費,但生活費顯然是一筆不小的費用。

老餘家客廳裏,擺着一幅“家和萬事興”的刺繡,這是三女兒上大學時繡的。正如這幅字,因爲愛和熱心腸,幾個沒有血緣的人聚在一起,聚成了一個家。

“現在逢年過節會聚在一起,覺得我們比真正的親姐妹還親。”彩松如是說。或許是彩松的話觸動了老餘的內心,面對着即將離家的兩個小女兒,他有些動情,“看到孩子我就開心,女兒們是我永遠的牽掛。”

李立

因着這份善舉,餘上忠先後獲得感動蒼南十大人物”、溫州市“十大愛心人物”、溫州十大“最美家鄉人”等榮譽稱號,他的故事還被拍成了電影《生命的呼喚》。

老餘背後的“家和萬事興”,是三女兒親手繡的

網友評論

@Nick:了不起!好人一生平安

@破破IY:爲什麼被拋棄的都是女孩……

@皇家地理學會:一個大學同學,農村人,家裏經濟條件不好。就這樣他家還收養了一個女孩,他把這個女孩當成自己的親妹妹。課餘時間學在外面到處打工,還在北影廠當過羣衆演員。每年放假都要買東西帶回家給妹妹。最近聽說這個人在南方發家致富了。所以我還是覺得好人有好報。

@回憶的時光裏:高貴的靈魂!天使在人間!

@顧盼生瘋:爲死人送路,爲活人鋪路,會有福報的

@悠悠小西的house:希望這些孩子們能記住再生父母的恩情!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