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像每個地方都會有一個那種家族大院,四四方方的好幾重院子,更多的感覺是代表當時多麼的富有,好像真的確實是。

重要的是那些逝去的風雲往事,靜靜的安放在這巍然屹立的府第之中,等着有朝一日我們一個無意的轉身,便會悄然的開啓,使我們在這安然屹立的建築中,真實的觸摸歷史的痕跡。

盧村是典型的徽派村落,聚居盧氏家族,村內最大的看點是清代富商盧幫燮(盧百萬)爲6個老婆建造的木雕樓羣,建築上無比精美的木雕耗時20年才雕成,黃梅劇《徽州女人》,電視劇《走進藍水河》都曾在此取景。

資料顯示盧村文風昌盛,名人輩出,爲官者很多。北宋太平興國時期,盧儲位至吏部尚書,文筆優美,宋太宗譽其:“修飾潤色,獻納論思,極一時之妙選,爲儒者之至榮”;盧麟官至南宋紹興年間左丞相,兼兵部侍郎;盧臣忠爲北宋進士,歷任顯要,南宋高宗特贈諫議大夫,稱讚他“介潔不羣,端靜有守,自居言責,達於聞聽”……

盧村靠山臨水,村西小溪名下門溪,村東小溪稱前街溪,至村南匯合而成豐棧河。村東民宅依溪而建,臨水一側多挑出,建有敞廊,別有一番情趣。一級級青石抬階,一座座小木橋,使人感覺身處山村,卻又似在水鄉。

攔截遊蕩的情思,目光沉醉在一行民居里。獨具風韻的氣質似一位款款而來的美女,讓我的思念不斷延伸。盧村的肅穆,濡溼了矜持,我的心穿過青磚的厚重在久遠的盧村民風裏遊弋。

村口有石橋,名駟車橋,始建於宋。橋的命名,是由於宋代盧村出了一位顯赫的人物盧臣忠。古人認爲,駟馬高車,非顯貴者不得乘坐。盧村人以“駟車”命名橋是爲了顯示盧氏家族的高貴。

面前的盧村,如鏡中花,水中月,似海市蜃樓,讓人感覺遙遠模糊而沒有親近的機緣,它的輪廓,不親臨感受就只能從散發着墨香書味的紙質媒體或隨手翻過的網頁鏈接上去尋找。

沿着一條深深的長巷,信步向前走進村落。一色條石縱橫鋪貫,時間老人早已把它打磨得凹凸不平、整碎不一。沿巷弄兩側徽式建築鱗次櫛比,高高的馬頭牆,黝黑的小青瓦,突兀的房檐,本色的木板門構成了一座座徽韻濃郁的民居。

盧村的木雕樓目前還沒有完全被世人所知曉,聽導遊說,遊人也並不是很多,頗有些“養在深閨人未識”的意思。但我相信,它精美絕倫的木雕藝術一定可以讓每一個來過的人由衷感嘆,不虛此行。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