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孫行者新經分享:“爲了孩子,如何更好選擇房子”

11月17日下午14:30,由深圳房地產信息網/咚咚找房主辦的《孫行者新經分享“爲了孩子,如何更好選擇房子”》講座,在南山區深圳灣生態園10棟A座15樓成功舉辦。

本次講座吸引了超過60多位網友現場聆聽講座,並就自己關心的教育與學區房問題向孫行者提問,可謂“滿載而歸”。

現場,孫行者分享了超過兩個小時的講座內容,對教育體系做了理性、科學的梳理。現場網友表示,對於教育有了更全面、更清晰、更條理的認知,甚至可以說認知上了一個甚至幾個臺階。

孫行者:詳解“孩子與房子”

講座中,孫行者就人生與教育理念規劃、神經科學與兒童發展心理學、如何發展孩子潛能、如何真正提升孩子的學習、廣義學位房解析、學位房的統籌規劃與選擇等方面做了詳盡的演講。

孫行者表示,教育知識體系框架的最頂層是人生意義,接下來是人生循環體系,而循環體系的基點是時間,核心是家長教育理念觀點,外部環境是除父母外最大的影響因素。

成長的人爲定義主要分爲三類:1生理、心理、智力;2性格、品德、情商、膽商;3知識、能力、素質。

而廣義學習大體分爲學前0-6和狹義6以上的上課階段學習。孫行者以神經科學和發展心理學爲依據,闡述了0-6的學習成長、6以上的學業學習、環境影響和選擇。而之中的宏觀全景圖算是孫行者的獨創。

孫行者表示,人們往往關注孩子看得到的身體,比如喫飯胖瘦等,容易忽略看不見的心理傷害和智力發展阻礙。而發展心理學是教育重要支撐,比神經科學容易理解,成果更直接可用於教育。敏感期和思維切換期非常重要。

除此之外,孫行者還就家長關心的學區房問題進行了講解,解答網友如何對廣義學區房統籌規劃與選擇。

網友表示“不虛此行”:廣義學位房定位準確

經過了2小時逾的講座,前來參加講座的網友,紛紛表示受益匪淺、不虛此行,一起來聽聽網友們怎麼說:

1、學位房選擇容易走入歧途,廣義學位房定位準確

@羅伯特巴喬:

認識教育是第一位,認識教育路線是第二位,最後纔是區域、學校的選擇。

教育科學與學位房選擇,題目很大,時間明顯不夠用,即使如此,孫老師還是努力地展示整個邏輯體系,道、法、術也都有涉及。

聽衆普遍最關注學位房選擇,圍繞這個關注點,宜從三個方面展開:

1.認識教育,認識自己,合理選擇教育路線,這是需求面;

2.認識區域,認識學校,科學辨別學校特性,這是供應面;

3.供需匹配實現方法,這是操作層面。

總體上看是教育和房地產的結合,廣義學位房這個概念定位準確,區別於市面上的學位房調查研究,如果不懂教育,那麼所謂的學位房研究只能取其表面,學位房選擇容易走入歧途。

廣義學位房選擇本質上就是教育的道法求選擇。

2、倡導重視幼兒教育,名校學區房投資價值透支

@Brian.lau:

教育確實是一個很大的而且永久的課題。

我們國家從零幾年開始喊素質教育的口號,至今近二十年了,還是應試教育的模式,明德和深圳灣也是在做素質教育的試點,明德最初成立的時候設置好像是30人還是35人制,現在也是頂不住壓力搞成40幾人了。

最根本原因還是高考教育制度的固化,社會、學校和家庭都是唯分數論,造成孩子的壓力很大。

大聖的講座從腦科學等方面分析了孩子的身心發展規律,教育理念從傳統的以老師爲中心的“教”轉變到提供環境,幫助孩子自我成長,倡導我們重視幼兒教育,培養好的學習習慣,從而在小學階段打好基礎,才能在初中乃至高中有好的成績,成才的概率會更高。

對於廣義的學區房,我的理解是指孩子的生活學習環境,包括相對師資和生源較好的學校,小區環境,周邊的生活配套,以及來自於家庭的關愛。

而名校只是狹義的學區房概念,現在名校的學區房價格炒作這麼高,感覺投資的價值已在透支,而自己的孩子是否能上名校,最關鍵還是看孩子自己的能力,如果孩子是條蟲,去了名校可能會讓孩子更加自卑。總之就如大聖所說“學霸的身後都是站着牛逼的父母”。共勉!

3、孩子最知道自己需要什麼,而不是大人覺得好的。

@柚子:

大師兄的講座很受益,我孩子初三目前狀態不太好,本來是下定決心脫離傳統公立教育,但是現在國際學校和微型創新教育學校可選擇的不多。

我女兒特別內向型,內心聰慧,從小到大都不愛說話,很拘謹,在學校只有一位好朋友,班主任甚至覺得她是不是心理有問題。

我曾經在幼兒園的時候送她去上了一段時間蒙氏,因爲孩子很少,老師的耐心、關注讓她十分放鬆,這麼一個內向的孩子一個月內竟然什麼話都和老師說,讓我特別驚訝,後來轉入大型幼兒園雖然她也適應、喜歡,可是她怎麼都無法和老師有親近的感覺。

孫行者回復:“心理沒問題就沒什麼問題,心理有較大問題就要把先解決心理問題,再談學習問題。孩子有問題了來補救是花十分力收穫一分改變都難,早期做對是一分投入十分回報。孩子最知道自己需要什麼,而不是大人覺得好的。”

4、育兒如養花,沒有最好只有最適合

@Frank_L:

感覺大聖說的理念比如育兒如養花,沒有最好只有最適合等等都值得深思。昨天很多內容展開了說就是可以很大的課題。比如“三少和三多”。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