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桑芽菜變“脫貧菜” 農戶實現月入5000元

    農戶在桑葉田裏採摘桑芽。

    11月的清晨,英德市九龍鎮河頭村的桑葉田裏,一羣農戶在此採摘新鮮的桑芽葉,隨後將其送至村裏的加工廠,經過焯水、冷卻、脫水、真空包裝、急凍等一系列加工程序,一包桑芽菜新鮮出爐,再統一運送至廣州、佛山等珠三角市場。

    這是英德市萬仔蠶桑專業合作社人員的日常工作。作爲合作社的創始人之一,剛滿30歲的本地村民許金威每天都忙碌其中。2017年,許金威看中桑芽菜市場的潛力,回鄉創業,建起桑芽菜加工產業,並發動農戶種植桑葉。不僅實現了個人致富,還帶動了周邊近500戶村民實現就業增收。如今,合作社已發動農戶種植桑葉1300多畝,不少農戶實現月收入達5000元以上。

    ●文/圖 南方日報記者 陳詠懷

    通訊員 童秋振

    回鄉興辦桑芽菜加工廠

    九龍鎮屬亞熱帶氣候,冬少嚴寒,夏少酷暑,不少村民在此種桑養蠶,製作蠶絲被等產品。近年來,逐漸流行用桑芽作食材,其營養價值高,且口感極佳,深受大衆喜愛。一時間,吸引了當地不少村民種植桑芽,許金威就是其中之一。

    許金威之前一直在佛山務工,2017年,他在網上看到關於桑芽菜的新聞報道後,聯想到自己家鄉也是桑葉產區之一,便決定辭職回到家鄉創業。

    此時,河頭村已有一些村民開始種植桑芽菜,但銷售情況卻不理想。經過一番摸索,許金威發現了問題所在。“新鮮的桑芽菜保存時間短,採摘後就必須馬上出售,但九龍並沒有桑芽菜的加工廠,只能運輸到其他鄉鎮進行加工,這耽誤了加工時機,導致桑芽菜的質量不佳。”

    九龍鎮位於英德市西部,且路程皆爲山路,讓村民把桑芽菜運到已有的加工廠加工,一來耽誤時間,二來增加成本。面對這種情況,許金威尋思着自己開一家桑芽菜加工廠,專門收購九龍鎮村民種植出來的桑芽菜。

    通過與村委溝通商量,村委立刻牽頭掛扶單位廣東省委辦公廳,對種植桑菜項目進行研究論證,制定了扶貧方案並落實了幫扶資金。2017年,在廣東省委辦公廳的支持下,英德九龍鎮首家桑芽菜加工廠——英德市萬仔蠶桑專業合作社正式成立。

    歷經波折實現穩健運營

    “創業之路是艱難的,但只要你找對方向堅持下去,就能獲得成功。”回憶起當初的創業道路,許金威感慨萬分。

    2017年,桑葉菜加工廠建立。然而,沒過多久,他發現,部分桑芽菜加工之後發黃、發黑。發現問題後,許金威利用互聯網和諮詢已有的加工廠,綜合多方面分析,他意識到,可能是桑芽菜的採摘時間出了問題。

    許金威開始讓村民改變採摘時間,儘量在早上完成採摘。經過多次試驗,他發現,早上10點之前完成採摘,加工出來的成品就不會發黃、發黑了。由於市面上桑菜較稀缺,河頭村的桑芽菜一上市即受到市場追捧,每天供不應求,多個批發商競相收購,市場終端售價達到16元/斤。

    解決了產品質量與銷路問題後,桑芽菜加工廠又遇到了另一個難題。“桑芽菜的銷量越來越好,加工的規模也越來越大,但加工廠原有冷藏庫面積有限,難以面對日益增長的生產量。”許金威說。

    正當許金威一籌莫展時,事情出現了轉機。碧桂園選定河頭村作爲新農村建設示範點,幫助貧困戶脫貧增收也是碧桂園幫扶的重要目標。2018年4月,碧桂園集團捐贈資金,幫助合作社擴建冷藏庫及廠房,讓加工廠能持續穩健運營,吸納更多的貧困戶就業。廠房建成後,土地租金作爲河頭村脫貧攻堅資金,幫扶河頭村完成脫貧攻堅事業。

    主動幫扶貧困戶增收脫貧

    在桑芽菜加工廠的帶動下,越來越多的村民開始種植桑芽菜,他們也不再擔心桑芽菜的銷售問題,所有種植的桑芽菜都由加工廠收購加工,村民月收入可達5000至7000元。

    除了帶動村民種植桑芽菜增加收入,加工廠還招聘了當地貧困戶到廠裏務工。許金威表示,目前已有近20名貧困戶在廠裏上班,帶動不少貧困家庭脫貧,甚至吸引了外出務工的貧困戶回鄉。

    今年19歲的村民鄒小小就是加工廠的一員。鄒小小的父親早年離世,她初中畢業後就到佛山三水一個電子廠打工,月收入不到3000元。爲有效幫扶更多貧困戶,許金威與村委聯繫,得知鄒小小的處境後,許金威決定聘請她到廠裏務工。目前,鄒小小在加工廠月薪接近6000元,是她在電子廠收入的兩倍。此外,許金威還准許鄒小小提前下班,回家照顧母親。

    如今,越來越多的貧困戶加入到桑芽菜種植及加工中來,成功實現脫貧增收。許金威也成了村裏的致富能手,他表示將繼續擴大廠房,除了加工桑芽菜,還希望能探索廢棄桑樹枝幹加工成飼料的方法,多元化發展,帶動更多的貧困戶上崗就業,脫貧增收。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