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時節,紅安縣永河鎮程大村的江小鳳每天騎着電動車去村裏的優嘉農業產業園上班。“之前村裏的路只有3.5米寬,貨物運輸很不方便。”該產業園總經理周鈴銘說,紅安縣投資200餘萬元將5.6公里村道拓寬到6.5米,大貨車開進了農業園,今年以來,園區銷售額同比增加50%以上,帶動100餘名農戶人均增收2000元。

精準扶貧,交通先行。省交通運輸廳11月16日透露,1月至10月我省新改建農村公路19468公里,提前超額完成省政府確定的1萬公里年度目標。目前,我省建成農村公路總里程超過24萬公里,位居全國第三、中部第一。該廳相關負責人介紹,我省“四好農村路”建設與鄉村振興、精準扶貧緊密結合,道路拓寬讓物流運輸更加便捷,吸引了大批資本下鄉,讓過去藏在山溝的資源變成了產業,帶動了村民脫貧、致富。

根據我省“四好農村路”三年行動攻堅計劃,農村公路按照路基不低於6.5米、路面不低於5米的標準新改建,滿足鄉村道路會車條件。

其中不少路面寬度達到了七八米,符合旅遊公路的標準。同時,我省今年還完成公路安全生命防護工程2.59萬公里,累計完成6.97萬公里(其中農村公路6.07萬公里),改造公路危橋479座。

11月初,記者在紅安、咸寧、浠水、隨州等地採訪看到,許多村頭湧現出了一大批果園種植基地、田園綜合體、旅遊景區等項目,其中絕大部分都是在外經商的“鄉賢”看到老家道路提檔升級後回來投資的。據不完全統計,去年以來,我省農村新投資的田園綜合體、花卉苗木基地等項目超過2000個,帶動農民就業超過15萬人。

目前,我省已有黃州、竹山、神農架、潛江、大冶5地入列“四好農村路”全國示範縣,平原地區已形成“鄉鎮公路聯網成片,村與村公路全面循環,組與組之間路路相通”的農村交通運輸網。

來源:湖北日報

(責任編輯 陳安然)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