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过路过不要错过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历史迷雾

(太平天国)除了改朝换代以外,没有给自己提出任何任务。他们没有任何口号,给予民众的惊惶比给予旧统治者们的惊惶还要厉害。他们的全部使命,好像仅仅是用丑恶万状的破坏来与停滞腐朽对立,这种破坏没有一点建设工作的苗头……太平军就是中国人的幻想所描绘的那个魔鬼的化身。但是,只有在中国才有这类魔鬼,这是停滞的社会生活的产物!

——马克思《中国纪事》1862年

南京城破前,清政府做了件什么事

同治三年六月十六日午刻(1864年),金陵城捷告克复。二天后,喜讯传至湘军安庆大营曾国藩案头。这天晚上三更三点,阿兄接到九弟的咨文,“思前想后,喜惧悲欢,万端交集,竟夕不复成寐。”五天以后,老九会同杨岳斌、彭玉麟八百里驰奏克复金陵外城的奏折到了皇帝案头。

湘军出师十年,终于克成大功,然而,没有想到的是,几十年后,在太平天国史研究者笔下,一幕湘军屠城的历史被大书特书,一至于成为国人心中普遍的印象。

不容否认的是,南京城破后,湘军一面忙于清剿残敌,一面忙着抢掠财物。以至于老九身边幕僚赵烈文多次要求曾国荃出面弹压。

据赵烈文日记中记载:

计破城后,精壮长毛除抗拒时被斩杀外,其余死者寥寥,大半为兵勇扛抬什物出城,或引各勇挖窖,得后即行纵放。城上四面缒下老广贼匪不知若干,其老弱本地人民不能挑担,又无窖可挖者,尽情杀死,沿街死尸十之九皆老者,其幼孩未满二三岁者亦斫戳以为戏,匍匐道上。妇女四十岁以下者,一人俱无,老者无不负伤,或十余刀,数十刀,哀号之声达于四远,其乱如此,可为发指。中丞禁杀良民,掳掠妇女,煌煌告示,遍于城中,无如各统领彭毓橘、易良虎、彭椿年、萧孚泗、张诗日等惟知掠夺,绝不奉行。不知何以对中丞?何以对皇上?何以对天地?何以对自己?(《能静居日记》同治三年六月二十三日日记)

这段亲历者的日记记载了当时“屠城”的状况:

一是除抗拒的太平军被斩杀外,其余死者并不多。凡能提供财物的都被释放。

二是对不能提供财产又无力挑担的老幼妇儒痛下杀手。

三是四十岁以下的年青妇女多被抢掠。

四是制造惨案的5个湘军统领无视城中遍地的禁令。

显然,所谓的“屠城”既不是湘军统帅曾国荃的指令,也不是全数的湘军部将,是部分将领贪财而违背禁令所为。

历史上屠城现象史不绝书,但从来没有像湘军那样受到如此持久而强烈的指责。大多数屠城事件被后人轻轻一笔带过。

那么,湘军攻克南京后的所谓“屠城”,真的如史家所说的那样“杀害了南京城中数十万人的生命”吗?

让我们回到湘军攻克南京前一个月。

老九曾国荃率吉字营铁桶围城已逾两年,南京城内的太平军似乎感到末日将至,城中接济断绝,所依赖者唯一处关卡可以获得收入,各级将领也心思不一,有势力者纷纷窜扰江西、浙江等地。

同治三年五月底,北京似乎也感觉到金陵合围,指日可克。二十八日内阁以兵部火票的形式发布了一道上谕,要求立即刊刻张贴圣旨,允许城内军民诚心归顺投诚并不准私行杀害及抢夺财物:

现在金陵合围,指日可克,若俟城池既拔,则玉石俱焚,虽悔何及,亟宜及早省悟,自觅生机,惟念其间有久陷贼中,隐怀疑惧,未能自拔者。用是再行剀谕,嗣后如有设计献城,或擒折首逆,即立予重赏。其有从贼已久,蓄发较长,但能诚心归顺,均准其剃发免死,给予牌照、路费,资遣回籍,携带眷口资财,悉归本人,兵勇不得抢夺。无籍可归,妥为安置。如私行杀害、劫夺财物,即将该兵勇按照军法从事,交将该本官从重惩办。各处投城难民,均照此一律办理。着各路统兵大臣、各省督抚,即将此旨刊刻张贴,遍行晓谕。

应该说,这道谕旨来得非常及时,给了金陵城内误入歧途者、裹胁从贼者最后一次生机。

这也是清廷针对那些顽固抵抗的太平军的一道最后通牒。应该说,清政府也是仁至义尽:

只要投诚归顺,不管从贼时间长短,一概免死:有藉可归者,给予路费,其私财也归其本人;无藉可归者,由官方妥为安置。

收到兵票火票的曾国荃,即行张贴告示,晓谕湘军诸将和城内太平军。

很快,南京前线湘军不断接收到前来投顺的军民。

史学家将南京城人口的下降一概归为湘军,实在是荒谬至极。有的甚至说太平天国强盛时,南京最多有100万人,到光绪年间不到50万人,造成这一“史实”的原因也归因于湘军。这个逻辑稍有常识者都会嗤之以鼻,将制造人间地狱的祸首转嫁于湘军,是某些太平天国史学家的拿手好戏。

根据来自各方面的情报分析,在湘军将领看来,历经十年之久的战争,等到湘军攻克南京之时,南京城内剩下的所谓“军民”人数不足十万,绝大多数属于太平军的死忠粉,“甘心从贼”。以李秀成的说法,即使有些人觉醒过来,也被所谓的义气所捆绑而不愿意脱离、背叛太平军。

十年的艰苦,二年多的围城拼杀,湘军以巨大的牺牲换来了最后的胜利,一些部将不听约束,对南京城内太平军民实行了报复,的确应该谴责。但不顾事实,故意夸大其辞,或者无视清廷和湘军所采取的措施,也不是一个严谨的历史学家应该做的。谁也没有权力歪曲历史,掩盖历史,给历史制造更多的迷雾。

万事如易公众号

经书括根本  史书阅兴亡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