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与左宗棠两人都是历史名人,并称为“曾左”。

左宗棠曾多次参加考试而不中。咸丰六年,左宗棠在打击太平天国中立功,曾国藩向清廷奏明了他的功劳,从此才让左宗棠正式步入仕途。咸丰十年,左宗棠随同钦差大臣曾国藩办理军务,在这期间得到曾国藩的赏识,最终在1861年被曾国藩举荐。

后来因为左宗棠为人刚直而得罪了小人,最终被陷害入狱,好在有曾国藩等人对他的力保才救了他。《清史稿》记载:

林翼、国藩皆言宗棠无罪,且荐其才可大用。故得不逮。

之后曾国藩多次为左宗棠邀功,方才有了左宗棠在清廷中飞黄腾达的机会。

两人在仕途上心心相惜,后来曾国藩在镇压太平天国中多次失利,愧疚之下的曾国藩差点自尽。左宗棠得知此消息后不顾安危以及放下清廷交给他的任务,穿越前线去看望曾国藩,可见两人的关系是极好的。

同治三年(1864年)7月19日,曾国藩湘军攻破太平天国的都城天京。立下大功之后的曾国藩就前往朝廷复命。

不过曾国藩也是一个久经沙场的老手,他明白兔死狗烹的道理。虽然自己建立大功,可并不一定是好事,再加上自己手握兵权,非常容易引起慈禧的忌惮,于是提前上书慈禧主动裁撤湘军。

慈禧很高兴,对曾国藩大加赏赐了一番,说了几句客套话之后就同意了裁撤。

可就在慈禧赏赐曾国藩之后,谁也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与曾国藩有过命交情的左宗棠,竟然上书慈禧,狠狠地参了曾国藩一本,并且罪过也大的出奇——欺君之罪!理由就是曾国藩在请功奏折中说“伪幼主(洪秀全之子洪天福贵)积薪宫殿,举火自焚”,可事实上洪天福贵并没有死,而是逃脱了。

左宗棠以此为由状告曾国藩欺君。

左宗棠给曾国藩扣的这个帽子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就看慈禧怎么想了。

不过这件事并没有闹大,一来曾国藩主动交出兵权,非常有眼力见,二来太平天国已经覆灭,就算洪秀全逃出来也翻不出浪花。因此只是斥责了曾国藩一顿,就没了下文。

自从这件事之后,左宗棠似乎与曾国藩杠上了,只要是曾国藩的提议,他都反对,并且逢人便说曾国藩的坏话。

原本都好到穿一套裤子的两人,怎么说翻脸就翻脸了呢?众人不解。对此,左宗棠的解释为:镇压太平天国中有很多功劳明明是自己的,曾国藩却硬要抢走给他的弟弟曾国荃。

原因真的如左宗棠所说的这么简单么?

笔者认为并非如此,他们二人之所以翻脸,其实都是在演戏罢了,这背后包含了他们更深层次的考虑。

清朝建立之初,虽然一直奉行“满汉一家亲”的政策,可事实上清廷中掌握实权的大臣占据九成以上,汉臣地位远不及满臣。可随着太平天国的爆发,清朝原本引以为傲的八旗兵以及绿营军不堪一击,无奈之下清朝只好重用汉人。

在此背景之下,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汉臣的地位才得以上升。

皇权最担心的就是臣子势大,武器只有在战争的时候才能发挥作用,不过随着太平天国的覆灭,曾国藩显然已经没有太大的利用价值了。

曾国藩自然明白这一点,于是就主动交出手中的权利。不过这还不够,除了曾国藩之外,还有其他汉臣手握大权,倘若左宗棠依旧还与曾国藩亲近,那么绝对会引起慈禧的清算。

可如果左宗棠站在慈禧这一边,帮助慈禧去制约曾国藩呢?

帝王权术讲究平衡,而不是一味地贬低,让朝中出现多股势力互相制约方才是聪明君主该做的事。明朝东林党与阉党之间的争斗就是最明显的例子。

慈禧自然知道这一点,而曾国藩与左宗棠也就是利用这一点,给慈禧塑造出一幅“汉臣不团结,相互敌对”的画面,方才避免了慈禧对这帮汉臣的清算。

在慈禧看来,这帮汉臣刚刚建立大功,如果一一贬低的话恐怕会落人口舌,如今左宗棠正好与曾国藩闹掰,形成两个派系,让他们互相制约,何乐而不为呢?慈禧乐呵呵的看着左宗棠与曾国藩互咬,也就没了打压汉臣的打算,而曾国藩与左宗棠何尝不是松了一口气呢?所谓计中计,恐怕就是如此吧。

或许有人会认为笔者想多了。

不过曾国藩死后,左宗棠送过去一幅挽联:

知人之明,谋国之忠,自愧不如元辅;同心若金,攻错若石,相期无负平生。

这段话的意思各位一看便知,如果左宗棠真的视曾国藩为死对头的话,会送去这么一副挽联吗?

“同心若金”,“相期无负平生”。

这两句话也很耐人寻味。两人做什么事而“同心”了?做什么事而值得用一生去“相其”?恐怕只有为了大义才能如此吧?要知道,清廷中汉臣占据主导,对应的在地方上汉族势力也会得到极大地发展,这样在经济上、军事上汉族都将逐渐掌控局面。

1900年,也就是两人“闹掰”后的36年,各地的巡抚以及封疆大吏基本都被汉臣控制,慈禧征调李鸿章、张之洞、袁世凯等大臣防守京城的时候,忽然之间发现了一个很严重的问题:这些大臣们竟然拒不奉诏。更严重的是,慈禧对他们根本无可奈何!

直到这个时候,左宗棠与曾国藩两人的苦心,才终于得到了回报!

为了这件事,曾左两人可谓是筹划已久,更是受尽了委屈。世人都骂曾国藩忠心清廷,却没看到他为汉臣埋下的种子;无数人辱骂左宗棠白眼狼,却体会不到他给曾国藩写挽联时的心痛。

看完这篇故事,各位是否有感触?

清廷屹立多年,汉臣也被打压多年,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扭转的,这背后包含了多少谋划与智慧?

曾国藩曾经说过:“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他能以中人之资,而成一代“圣贤”,就在于日夜勤学苦读。曾国藩的书桌上,就常年摆着这本奇书——《智囊全集》。

曾国藩将此书“置于案头,夜阑人静时,凝其思,品其味”,从中获取了很多智慧。

《智囊全集》中记录着1238则名人智慧故事,取材于帝王将相、士子儒生、女子平民,专门分析他们的锦囊妙计。

冯梦龙在写这本《智囊全集》时,就说:“天下无余智”,这意思就是——普天下所有的智慧皆囊括于此,以此我们就知道这本书到底有多厉害了。

曾国藩日夜捧读,纪晓岚倒背如流,康熙只允许内部流传,都是为了传承《智囊全集》中智慧。因为,唯有智慧,才是“英雄不问出处”的立身之本。

杜月笙也很喜欢《智囊》一书。一次,偶然得到此书,立刻如获至宝。因其不识字,就让人边读边讲解,经常听得如醉如痴,感慨说:“读懂这本书,才算读懂了社会。”

不管你从事何种工作,都离不开为人处世,竞争博弈,沟通劝谏,自保防身,这些你都能从此书中找到灵感和方法。

所以,我建议大家都要读读《智囊》!

我看的这套很好。有原文和翻译,只要识字就看得懂。而且有冯梦龙的精彩点评,通俗易懂,看后获益良多。看故事,学智慧,得有高人指路啊!

我也正在看这本书,真心话,很不错。如果你也喜欢,可以点击下面图标进行购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