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一個曾經屬於監利的古鎮,現在卻...

瞿家灣鎮位於湖北洪湖,東經113°16',北緯29°31'。全鎮國土面積42.5平方公里,鎮區面積7.5平方公里,總人口3.2萬,耕地面積13715畝,大湖養殖水面10萬畝,自然資源十分豐富。1957年由監利縣劃歸洪湖,1987年建瞿家灣鎮,現屬湖北洪湖。

瞿家灣-紅色古鎮"

洪湖水呀浪呀嘛浪打浪啊,

洪湖岸邊是呀嘛是家鄉啊......"

紅色古鎮 — 瞿家灣

在洪湖(以前是監利)有這樣一個小鎮—瞿家灣,紅色革命的火種草曾在這裏燃燒。它西接監利柳關,南倚百里洪湖,北枕洪排大河,東臨沙口新場,三橫兩縱的自然水系,將整個鎮域劃分爲功能各異的不同小區,盡顯水鄉新鎮的特色風貌。

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當年全國有四大蘇區;中央蘇區最大,在井岡山,領導人是朱德、毛澤東,首府是瑞金;而湘鄂邊蘇區,夾在洪湖與洞庭湖之間,領導人是賀龍、夏曦,首府就設在瞿家灣。

1931年,湘鄂西省蘇維埃政府由監利周老嘴遷至瞿家灣,瞿家灣成爲湘鄂西政治軍事經濟文化心。“中共中央湘鄂西分局”“中共湘鄂西省委會”“湘鄂西蘇維埃省政府”“湘鄂西革命軍事委員會”“紅旗日報社”……瞿家灣老街上的39處革命遺址,如同一位位革命老人,讓人回味着那段風起雲湧的革命歲月。

“沒有圍牆的博物館”

走進瞿家灣,一股古色古香的氣息撲面而來,讓人彷彿穿越歷史一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湘鄂西革命根據地舊址"幾個大字映入眼簾。青石板街道,破舊的木板門,刻着精細花紋的檐瓦,還有門樓及格子窗......

瞿家灣始建於明朝弘治九年(1496年),至今已有500多年的歷史。老街形成以前,這裏是洪湖蘆葦河汊中一塊鮮爲人知的荒洲,明朝弘治年間,一個叫瞿文暹的漢子,爲逃避官府的追殺,當一葉扁舟闖入這裏,舉銃打下一隻野鴨,荒洲才第一次留下拓荒者的足跡;瞿文暹看中這裏的富饒,於是棄舟登岸,在此落腳生根,他用打野鴨換來的銀錢,築了瓦房,娶妻生子,繁衍後代。至清朝末年,這裏發展成爲擁有商鋪百餘間,聞名遐邇的瞿鄉集寨。

瞿家灣鎮內主街道寬4米,長500餘米,是著名的"明清一條街" 。一排排徽式建築,一眼望不到頭。窄窄的街道向內延伸,這是一條詩意的街,是一條革命的街,被稱爲"沒有圍牆的博物館"。

街道整體風格極具特點,集徽派建築之靈動,融風俗文化之精華,裏面民居店鋪鱗次櫛比,粉牆黛瓦,飛檐翹角,雕欄畫棟。它古樸雅緻,衆多水鄉、民俗題材影視劇都在這裏取景。

這裏是湘鄂西革命根據地首府,過去都是繁華的商業街道,街道兩旁商鋪林立,商業品種多達四十餘個。老街早在1988就被列入國家文物重點保護單位,還是全國優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湖北省國防教育基地。

老街

瞿家灣的天氣,無論是晴朗還是陰雨,總是會給人帶來一種新的驚喜。要是下雨天來到瞿家灣,雨霧繚繞,雨聲淅瀝,更爲小鎮增添幾分神祕感。腳下踏着一塊塊青石板,走進巷子裏,意境悠長。走着走着,不覺雨越下越大,但路上卻沒有一點漬水。這裏不管下多大雨,都不會漫上臺階去。"以前的人很有智慧,在幾百年前,修建的地下排水系統密佈,非常完善"。

祥祿書院

在明朝天順年間,荊州北門的楊家塘的瞿文暹前去應試,終不負衆望,中了武進士。瞿文暹有兩個兒子瞿勝祥、瞿勝祿,祥祿書院就是以他們的名字來命名的,這說明瞿氏對教育是非常重視的。

革命舊址紅色瞿家灣

老街上的舊址,如同一位老人,無聲訴說着那段風起雲湧的戰爭歲月。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失敗後,以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受命於危難之際,來到洪湖地區,帶領廣大軍民,經過艱苦卓絕的鬥爭,創建了以洪湖爲中心的湘鄂西革命根據地,首府便在此處。

到達"永遠的豐碑"時,老一輩革命家賀龍、周逸羣等畫像都陳列在裏面,他們就像一座座豐碑,讓人由衷敬仰。

高峯時,老街每天接待遊客的數量達到三千人以上,當地居民或在景區做一些服務工作,或把洪湖當地的土特產挑到景區賣,坐在家門口也有了收入。

在一個屋裏我發現了一頂轎子,轎子內放着一把硃紅木椅,轎簾爲紅色,上面點綴有黃色花朵,很顯眼。轎頂四角向上翹起,形狀呈波紋狀,還有一些鏤空花紋。還有的屋子裏,擺放着開會的桌椅,真實還原了當時革命年代的場景。

瞿家灣還有列寧室,有不少紅色書籍。當時瞿式家族僅有1000人,就有160餘人參加紅軍隊伍。軍愛民,民擁軍,軍民團結一家親,纔有了戰爭的勝利。

繼續走下去,街道的盡頭。街道右手邊的屋子裏搭建了舞臺,播放着《洪湖赤衛隊》歌曲,用來進行紅色劇目表演。

看完表演在散步下去,屋子後面,則是瞿氏宗祠牌坊,很氣派,由四個石柱架起,三個檐頂組成。

繼續往後走可以看到中國共產黨湘鄂西第四次代表大會舊址,這是一棟三間二進磚瓦結構樓房,舊址門牆大門曾部分損壞,近幾年來,由市民政部門撥款修復,現保存完好。

一路走來,近距離感受這塊紅色土地,感受百年曆史滄桑,讓人回味無窮。置身這條街道,沐浴着紅色文化的光輝,是一場心靈洗禮。明清時期的風土人情,和其本身的歷史厚重感,給人留下深刻印象。

歷史的韻味,濃郁香氛

到了喫飯的時間也是要嚐嚐洪湖當地的美食,這些喫食也是流傳至今,帶着歷史的韻味。“紅繞野鴨”這道名餚人人喜愛。紅燒野鴨是從三國時期一直流傳至今,爲了使它的盛名不衰,當今名師又從刀工上改進技法,將去毛的整鴨分部位剁成三十六塊,做到塊塊肉中帶骨,骨上掛肉,形狀大小一致。人們品食不僅感到食而不爛,爛而不泥,脆而甜,甜到骨中,而且野味濃郁。

喫完繼續走在瞿家灣,看着沿路的光景,耳畔伴隨着"這仗打的真漂亮,個個像猛虎下山崗,黑夜摸進彭家墩,好比那神兵從天降....."《這一仗打得真漂亮》歌聲久久迴盪,紅色瞿家灣是越發的耀眼,光芒萬丈。

來源:湖北新看點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