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国考省考相比,选调村官考试因为考试门槛较高,考生少,所以考试难度小容易拿到编制。比如山东省选调村官的考试条件是必须同时具备年龄不超过25周岁、应届本科学历、学生干部、党员身份几个条件。但是根据相关要求,大学生选调村官前两年必须在村里,两年后考核合格才转公务员编制。事实上,在基层的选调村官并没有那么轻松,甚至有人坚持不下去。

一、生活条件的不适应

根据相关要求,大学生村官必须吃住在村里,协助村支书开展工作,基层政府负责为其提供相关基础条件。众所周知,农村的条件是有限的,无论是是住宿还是饮食这些大学生都不大适应。特别是城里来的大学生,在农村很不习惯。比如我们单位的大学生村官,从小在城里长大,带着一腔热血来到农村,住在我们村里的大队部冬冷夏热吃饭也没家里好,一开始都想走。比如农村冬天洗澡不方便,要去乡镇的浴池。取暖要烧煤烧炉子,刚来时都不会点炉子。

二、精神的孤独和落寞

和生活条件差相比最大的落差是心中抱负的没法实现以及精神上的孤独。在农村基本是没有什么娱乐设施的,夏天村里还有跳广场舞的,到了冬天过了晚上6点外面几乎没人了。因为受过大学教育,甚至很多是农学专业,所以这些大学生村官想带领大家发家致富,用自己掌握的知识造福村民。然而,事实上因为在村里最多待两年,村民对于大学生村官的提议存在谨慎态度。更希望这些大学生村官直接能带来资金和其他硬件设施。除此之外,很多时候因为大学生懂电脑,会写稿子。有时候村里的一些文字档案全部让他们来完成,让他们在工作中产生失落。

三、留不住的候鸟

很多选调村官在村里待不了多久就会被乡镇借调走,基层乡镇工作琐碎而繁忙,白加黑、五加二经常是常态,原因很简单,上面那么多部门,所有工作都要乡镇来完成最后一公里。除了工作繁重,基层工作普遍提拔困难,因为一个正科级单位没有那么多的领导职位。所以,很多大学生村官选择考试离开,外地的往家里考,也有往市里考的。比如我原来的同是,在乡镇坚持了五年,虽然都提拔了副镇长,最后还是遴选去了省委党校。真正能留下的毕竟不多。

大学生选调村官,看起来编制容易得到实际工作中并没有那么顺利。农村的环境,特有的人情关系,有时候让这些村官无法摆放自己的位置,感觉自己只是一个匆匆的过客。对于大学生选调村官,你怎么看?欢迎留言评论。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