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化、數字化與自動駕駛技術已成爲商用車行業最新的發展趨勢,亦是曼恩商用車未來發展的重要方向。近日,曼恩商用車研發高級副總裁Torsten Klein先生受邀來到中國,參與由中國政府與歐盟科研機構合作舉辦的第16屆中國汽車產業高峯論壇。在啓程回國前,Torsten先生接受了中國媒體的採訪,詳細介紹了曼恩隊列駕駛技術(Platooning)的市場應用及最新進展。

  

  曼恩商用車研發高級副總裁Torsten Klein先生接受中國媒體採訪

  

  以創新技術開拓發展眼界

  自動駕駛技術是曼恩目前重要的研發主題之一,Torsten先生也十分看好自動駕駛技術在商用車領域的發展潛力,“自動駕駛技術不僅可以廣泛應用於工業範疇,它還有另一個十分重要的應用領域――高速行駛。”隨後,Torsten先生分享了曼恩自動駕駛技術在高速行駛方面的創新成果――隊列駕駛技術(Platooning)。

  “在高速公路上,兩輛或者更多的卡車通過電子互聯設備首尾相連,車輛之間的行車間距控制在半秒行駛的距離之內,也就是10米左右,前車與後車之間可以相互進行通訊傳輸,這就形成了一個隊列,每一輛車都有各自的控制器與發射信息的裝置。”

  除頭車的卡車司機需要手動操作之外,其餘車輛上的司機只需要從整體上把控車輛的方向,不需要進行密集的駕駛操作。通過隊列駕駛技術,能夠有效將司機從駕駛工作中釋放,從而降低車隊的運營成本。除此之外,隊列駕駛技術還有如下優勢:其一,緊密跟車能夠減少車隊行駛空氣阻力,降低整體燃油消耗以及二氧化碳排放。其二,車輛與車輛之間通過計算機系統和電子輔助進行通信,當前車出現制動,後車可以很快地感應,並及時做出反應、採取措施,進一步提升道路行駛的安全性;其三,車輛行駛間距縮短可以節省道路空間。

   據Torsten先生介紹,雖然目前很多公司在研發隊列駕駛技術,但是曼恩都是與實際的客戶合作,一同驗證並實踐這一技術,有效提高了技術在應用領域中的精準性。在這一點上,曼恩是獨一無二的。這一實測項目由曼恩商用車、德國鐵路信可物流(DB Schenker)、以及德國歐福應用技術大學合作完成,由合作方操作所有日常的隊列駕駛技術,而曼恩主要負責監測、觀察的工作。

  

  以雄厚實力從容應對挑戰

  除了隊列駕駛技術的最新成果與進展外,Torsten先生也介紹了目前遇到了技術難題與挑戰。關於研發層面的具體分工, Torsten先生表示硬件部分,如傳感器、執行的一些元件,曼恩會和大陸、博世等全球最知名的公司、供應商進行合作。軟件與控制策略的部分,如車輛之間的連接、解捆等比較核心的技術,由曼恩研發部門掌握技術產權並獨立負責完成。

  Torsten先生表示,其中,如何保證兩車之間通信的穩定性是亟待解決的一大技術難題。研發人員也在實測的過程中發現隊列中的車輛會出現信號突然短時間中斷的情況。目前,曼恩正在從傳感器、探頭、車聯網的部署等入手,積極解決這個問題。

  “安全是首要考慮的問題”,Torsten先生說。在曼恩隊列駕駛技術的研發與測試過程中也發現有幾種工況是不適合進行列隊駕駛的,包括建築工地、大的十字路口以及暴雨等極端天氣。爲了保證安全性,曼恩暫停了這幾種狀態下的測試,通過蒐集、分析更多實時數據, 等時機成熟時再進行測試。在安全責任承擔的問題上,Torsten先生表示,“首先必須要保證隊列中的每一輛卡車是絕對安全的”,具體的責任承擔問題需要根據事故情況具體分析,“每個品牌都要坦誠地、公開地探討每一個細節和每一個組件,加強溝通,儘可能地減少潛在的失效或者是錯誤造成的損失,實現彼此間的通力合作”。

  最後,針對隊列駕駛技術是否能夠引進中國這一問題,Torsten先生表示,如果沒有百分之百地確認這個產品是否能爲中國市場帶來積極的影響,或者總體運營成本(TCO)對客戶不是特別有吸引力的時候,曼恩不會貿然引入。“我們只有百分之百確保我們的產品能夠對客戶帶來好處,我們纔會積極引進產品。” Torsten先生還表示,未來在中國,曼恩也會將隊列駕駛技術與5G標準互相配合,提供更加符合中國市場需求的產品。

  (責任編輯:魏美茹)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