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8月13日,淞沪会战爆发,中日两国军队在上海陷入苦战。眼看日军不断增兵,国军渐渐处于劣势,白崇禧提出建议:“我们不能总是防守,也要主动出击才行”。但是,此时的中央军根本没有力量主动出击,杨森、刘雨卿虽然带着川军千里迢迢赶来助战,并且在蕴藻浜一带与日军接火。可白崇禧却认为川军战斗力不行,不如把桂军调过来打反攻。让他没想到的是,实力最强的桂军,居然一天之内就被日军打垮了。

抗日战争时期,除了蒋介石嫡系的中央军之外,地方军就属桂军最强,这么说是有原因的。第一,桂系首领是李宗仁和白崇禧,两个人在国民政府内部影响极大,甚至可以取代蒋介石的地位,最关键的是他俩不内斗,关系好的都能穿一条裤子,很团结。

第二,广西虽然穷,对武器装备却一点不含糊。中日开战之前,桂军一共装备了5万支德国新式步枪,另加1千自动步枪,每个士兵都顶着崭新的德国钢盔。要知道,国军当时没有多少部队有钢盔,光凭这一点让其他兄弟部队流口水了。第三,广西民风剽悍,“狼兵”的称号不是白叫的,一对一的单挑,日本人还真不是对手。

所以,当时都认为桂军能打,就连桂军自己也默认这个说法,如今到了动真格的时候,桂军又岂能隔岸观火呢。1937年10月15人,廖磊率领桂军第21军抵达上海,蒋介石亲自前往苏州,与白崇禧、顾祝同商议作战计划,并决定与21日对日军实施反攻。

不过,在反攻突破口的问题上,几个人产生了争论。张世希等参谋认为,必须以大场为突破口,万一反攻失败,部队直接退回闸北就行,不用担心两翼安全。但白崇禧认为,日军在大场驻守重兵,强攻势必伤亡巨大,还不一定能突破,最佳的突破口应该在南翔、真如一带。蒋介石在一旁没表态,顾祝同斟酌了半天,同意了小诸葛的观点。但是问题来了,他们选的反攻区域太大,桂军6个师必须全部放在一线,这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预备队没了。

10月21号天还没亮,桂军对日军发起了进攻。按计划,他们先利用风向释放烟幕弹,等烟雾吹向日军阵地时,炮兵开始轰炸日军阵地,步兵再进行冲锋。然而天公不作美,烟幕弹发射出去之后,风向竟然变了,全都朝着桂军阵地吹了过去。结果,炮兵看不到日军,步兵又没有掩护,还有一部分桂军,竟然在黑暗中摸迷了路。反观日军,第3、第9师团早已严阵以待,在没有受到任何压制的情况下,火力全开。

仅仅用了一天,桂军6个师全部被打垮,光旅长就殉国2个。负责策应的粤军第66军和第98师,也损失惨重,幸亏胡宗南即使赶来增援,才避免更大的损失。按理说,桂军装备不差、战斗力也强,也有强烈的的报国之心,咋就干不过日军呢?一句话:时代变了!

此时的桂军,装备是新的、血是热的,可思想还是陈旧的。打仗只知道猛打猛冲,丝毫不讲战术谋略,连基本的战前侦察和火力压制都没做到,怎么可能打的过日军呢?经此一战,桂军一蹶不振,只好退到安徽休整。后来南京爆发战事,老蒋原本想把剩下的桂军调过去,白崇禧硬是跟蒋介石吵了一架,才保住最后一点桂军血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