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要不要喫鹽,應該是媽媽們和家人經常爭執的話題!

婆婆說“不喫鹽沒力氣”,鄰居說“我家喫鹽照樣長得好”,商家說“我有專門爲寶寶定製的鹽!”

面對一大堆的言論,要是再遇到寶寶挑食,媽媽們就馬上懷疑“是不是輔食沒鹽沒味道”的緣故,心裏糾結着是不是加一點?

一、3大危害,1個警惕

要是家人還在糾結給不給寶寶加鹽,可能是對這些加鹽的後果還不太清楚!

1、越早喫鹽,寶寶越挑食

寶寶的味蕾靈敏度是我們的10倍都不止,要是過早的嚐到一些好喫的食物,就會“嫌棄”原味的輔食。就像輔食早期喫多了水果,就不愛喫蔬菜一個道理。

讓寶寶過早的接觸鹽,等於告訴寶寶食物是鹹味的,那以後淡味的輔食就越來越會嫌棄。

以後再喫清淡食物時,寶寶就會一臉的嫌棄。

2、喫鹽過多,導致腎臟發育不完善

1歲前要完全杜絕鹽,1~3歲也應該儘量無鹽、少鹽。0~3歲是寶寶的嬰幼兒時期,這個階段的身體器官都在茁壯發育中,過多的鹽會導致腎臟代謝負擔。

3、過多的鹽,還會長不高!

澳大利亞有一項研究發現:血液中的鈉濃度不僅對神經系統和腎臟等產生影響,甚至影響身高的增長,納濃度越高,鈣質的吸收越就會越差。

4、高血壓家族史寶寶,更要警惕!

現在因爲生活水平富裕了,所以有很多高血壓的病情。我身邊十個老人,至少一半有高血壓。

家裏有高血壓病人,就說明家庭的飲食已經算重口味了了!我們要減鹽了!!

這種情況下我們一定要警惕,以免寶寶因爲隨餐不分菜,導致太早的接觸過多的高鹽高糖食物,提前進入重口味的飲食。

二、害人的謠言

我們和家人發生鹽的衝突,主要是兩個謠言造成的:不喫鹽沒力氣和輔食不加鹽沒味道,所以寶寶不愛喫。

今天我們就來粉碎這兩個謠言,要是家人再有糾結,拿這個文章給家人看,相信能幫寶媽和家人達成一點共識。

1、輔食不加鹽,所以寶寶不愛喫?

剛纔我們有提到過,寶寶味覺的靈敏度比我們靈敏十倍都不止!大人千萬不能拿着自己喫慣了重口味飲食的味蕾,來衡量寶寶的輔食好不好喫。

寶寶一出生,對所有的接觸都是從零開始的。我們覺得米糊、蔬菜泥沒味道,但對寶寶來說,都是很好喫的輔食。

寶寶1歲之後是可以稍微加點鹽,但也不是說一定要加鹽。1歲以內的輔食,絕對不能加鹽,1~3歲少鹽或仍舊無鹽。這一份育兒指導是全球公認的,美國的兒科學會AAP和中國膳食指南都明文提出過。

2、寶寶挑食,是輔食沒味道?

寶寶偶爾會有挑食或厭食的情況,但這裏的原因有很多,有可能是寶寶生病了,或添加輔食的時間不合理,或奶喫的太多沒胃口喫輔食了等等。我們不能下意識的就認爲是輔食不加鹽,沒味道引起的。

要是想讓輔食更好喫,我們其實有很多方法可以調整。媽媽們可以自制一些輔食調味料,用有味道的輔食來充到調味的作用。

自制番茄醬

香菇蛤蜊粉

3、不喫鹽,寶寶沒力氣?

說到這個話題,我真的要念叨我們的長輩們幾句了。請你們相信科學,不要相信那些街坊鄰居,七大姑八大姨的育兒經。

我們現在是2018年了,不要再拿1960年代的育兒經驗來當做育兒標準了。

在以前的老社會因爲物質匱乏,鈉元素的攝入不足,當時的人民確實會拿鹽來補充鈉。因爲鹽當中的鈉含量有39g/100g之多。

可是現在,物質條件那麼好,鈉元素只需要在普通的食物中攝入就足夠了。比如母乳、米粉、肉類,魚類和一些海產品都含有鈉元素。

要是額外再加鹽,寶寶的鈉日攝入量就嚴重超標了。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指出:0~6月齡嬰兒可以從母乳或配方奶中獲取足量的鈉,7~12月齡嬰兒除了母乳和配方奶中獲取鈉之外,還可以從輔食中獲取鈉,完全能夠滿足日常所需。

三、警惕“隱形鹽”

鹽的鬥爭還遠沒有結束,全家人有了防禦鹽的共識後,不僅要在輔食上把控好,還要謹慎各種亂七八糟的食品,給寶寶帶來潛在的鹽危機。

寶媽、寶爸、爺爺、奶奶、外公、外婆,請你們一定要好好看接下來的這份資料,寶寶的健康,需要大家一起來努力。

1、兒童調料最坑人

我第一個重點要說(pen)的就是兒童調味料——寶寶醬油、寶寶鹽。

寶寶醬油和寶寶鹽這些商品,在商品前面加上“寶寶”字樣後,就像獲得了一張“綠卡”一樣,讓很多媽媽放心了心中的戒備。其實這些所謂的兒童專屬,不過是商家的一個噱頭,鈉含量並沒有底,依然是嚴重超標的食品調味料。

這些商品的誕生,主要是抓住了媽媽們看寶寶挑食,就想加點鹹味來換取寶寶好胃口的心態。

靠食品調料堆砌出來的美味,都是以寶寶的健康爲代價,媽媽們一定要謹慎!

2、寶寶零食是重災區

一些兒童零食也是隱形鹽的重災區,這個重災區的防禦難度是最高的。

以前黃小寶的外公外婆來,每次都會給孩子帶一堆的餅乾、蛋糕、泡芙、溶豆之類的小零食。

用他們的話來講,這些零食是特地去母嬰店買來的,肯定沒問題。是真的是這樣嗎?不靠譜的母嬰店,也就只能忽悠不懂的人吧!

兒童肉鬆

兒童麪條

兒童餅乾

最坑人的是這樣的

有的商家可能也知道自己的鈉含量過高,所以會在營養成分表上動手腳。看下面這張圖的每份單位,把原先100g換成了75g,這樣看下來的鈉含量就一下底了很多。

這兩袋零食的鈉含量是基於“每份”的量。每份的實際量分別是75g(含鈉620mg)和70克(含鈉669mg),折算成100g食物中的鈉含量會是827mg和956mg,比實際看到的會高很多哦!

我看過最過分的營養成分表,居然把每份單位換成了25g,所以媽媽們一定要自己換算下。

鈉的NRV%超過30%的食品就不要購買了,鈉含量低於5%NRV的食品最佳,5~30%之間的馬馬虎虎,越低越好。

自從我把鹽的危害跟他們講過道理,翻資料給他們看過之後,現在他們每次帶來的都是新鮮的水果。

有時候帶孩子出去,看到別人給黃小寶零食,一般都是婉拒了,遇到特別盛情難卻時,也都會自己先拿着不給孩子喫。

黃媽想對媽媽們說:

媽媽們首先一定要認定“1歲以前不喫鹽,1~3歲少鹽甚至無鹽”的育兒指導。不要因爲寶寶有點點不愛喫輔食,就錯誤的下意識認爲是沒鹽所以纔不愛喫。

過早喫鹽會導致寶寶挑食、長不高、腎臟發育不完善等等,這些危害光媽媽知道是不夠的,媽媽更要讓全家人瞭解。

我知道要把這個理念同化家人有一定難度,但這就是媽媽的使命,真有必要時,我們大不了做一回“不講道理”的人吧!

黃媽想對長輩們說:

長輩們請不要再拿60年代的育兒觀,和一些左鄰右坊、七大姑八大姨的經驗當做育兒標準了,我們應該相信科學。

長輩們也要尊重媽媽們的一些知識,畢竟我們的知識更現代化一些。

寶寶還小,它的健康需要一家人的用心守護,別讓鹽,變成傷害寶寶的“毒藥”!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