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所以說劉備說的"君可自取",不過就是一句客套話而已,來進一步拉近和諸葛亮之間的關係,讓其死心塌地的輔佐自己的兒子,來完成自己匡扶漢室的目標,另外,劉備這段話不是說給諸葛亮一個人聽的,託孤的對象除了諸葛亮和劉禪,還有李嚴等朝中大臣,劉備對諸葛亮是出於幾十年君臣情而打感情牌,對其他人則是一種敲打、警示,意思就是告訴其他人:別以爲你們對國家有功,比起丞相如何。"這就是著名的白帝城託孤,然而劉備說的"君可自取"是否出於真心,是表面的客套話,還是有心在試探諸葛亮,看其是否真心輔佐。

在《三國演義》中有個橋段,劉備臨終前在白帝城將阿斗劉禪和蜀漢基業託付給諸葛亮,說出讓諸葛亮淚流滿面的話:"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這就是著名的白帝城託孤,然而劉備說的"君可自取"是否出於真心,是表面的客套話,還是有心在試探諸葛亮,看其是否真心輔佐。

劉備原是立志匡扶漢室江山的英雄義士,以此屢敗屢戰百折不撓之志,深得天下人認可,並一直自詡"今指與吾爲水火者,曹操也。操以急,吾以寬;操以暴,吾以仁;操以譎,吾以忠。每與操反,事乃可成耳"劉備給人的印象一直是忠義的代表,一直已匡扶漢室爲己任,以仁義來服人。

下面我們就劉備的真實心理的幾種可能性來做一下分析:

1、 真心讓賢。瞭解三國背景的人應該都會覺得這是不可能的,劉備一個織蓆販履之徒,偏居益州一隅,論背景、論實力,都是三國中最弱的,他憑什麼稱帝?就憑一個"劉"姓,就憑一句"漢景帝玄孫,中山靖王之後",你們不相信卻也沒有證據,劉備從起事以來,一直抓住這根稻草,這樣一來,劉備血統純正,稱帝的合法性就有了,別人也不敢有什麼說法。而諸葛亮卻沒有任何的理由可以去稱帝的。

2、 有意試探。我個人覺得也是不存在的,因爲劉備知道,諸葛亮和自己都是大政治家,都明白自己的位置是在哪裏,劉備知道諸葛亮不會那麼蠢來應下自己的一句空口白話,而有可能爲自己討來殺身之禍。而且劉備和諸葛亮兩個人精心中都明白蜀漢必須姓劉,這是使蜀漢站穩腳跟的基礎,所以諸葛亮無論如何不會在此時自取,劉備更不用多此一舉去試探。

所以說劉備說的"君可自取",不過就是一句客套話而已,來進一步拉近和諸葛亮之間的關係,讓其死心塌地的輔佐自己的兒子,來完成自己匡扶漢室的目標,另外,劉備這段話不是說給諸葛亮一個人聽的,託孤的對象除了諸葛亮和劉禪,還有李嚴等朝中大臣,劉備對諸葛亮是出於幾十年君臣情而打感情牌,對其他人則是一種敲打、警示,意思就是告訴其他人:別以爲你們對國家有功,比起丞相如何?別以爲我死了,少主年幼,就可以欺壓君主,有丞相在,你們就別想爲所欲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