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材浮雕是指在天然石材上用浮雕的形式雕刻的一種雕塑作品。浮雕的製作工藝流程比較簡單,一般包括九步,如下:

1.製作設計稿

按客戶要求繪製石雕手稿,如果可能還需要用電腦製作多角度效果圖供客戶查閱。

2.選擇適合的石材

根據設計圖稿、設計要求及製作工藝的要求選擇合適的石材材料。需要注意的是,這個過程必須並檢查色差、石材結構及其它一些可能影響到後續工作的問題。

3.初始加工準備雕刻

把毛石材製作成板材並用龍門鋸解成尺寸料。需注意合縫檢查。

4.雕刻放樣

根據設計稿製作1:1大樣。

5.開始雕刻

放樣完成後,進行石材雛形(大概的輪廓樣子)雕刻,然後由工藝美術師精雕細刻。

6.打磨

雕刻全部完工後,進行細部處理,並用粗砂布,細砂布進行磨光。

7.檢驗驗收

在客戶驗收之前,由公司質監部門進行雕塑質量檢查。

8.雕塑安裝

根據安裝場景、尺寸等做好鋼材骨架,並焊接安裝。

9.審查檢驗

浮雕安裝完畢後由工藝美術師再進行局部處理,並進行安裝驗收。

不同材質的浮雕作品有不同的韻味喝表現風格。對於不瞭解浮雕作品的人來說,他們都是通過浮雕的設計內容和石材的顏色來了解和欣賞浮雕的。但是我們還可以從石材材質來了解浮雕。

市場上最常見的天然石材浮雕有花崗岩浮雕和大理石浮雕。花崗岩浮雕從材質來說是一種硬度比較高的石雕,因此它更具有耐磨性,保存也更久,所以它所應用到的場所室內室外都可以。而大理石的材質結構疏鬆,質地相對比較軟,所以它的耐磨性較差,如果應用在室外就比較容易收自然災害破壞。

浮雕最常使用的場所應該就是宗教廟宇和農村祠堂等地方了。寺廟是傳承宗教文化,佛教僧衆修行的場所所在,因此每一件物件都希望能遺傳千年,而花崗岩就成了寺廟石雕建築的主要首選石材。寺院兩側的建築牆上一般都會採用浮雕手法,將寺院佛教的形成,文化思想以及一些人物歷史故事一一雕刻展現在浮雕牆上,讓前往寺院的人們能對佛教文化多一點認識,領悟佛教的智慧。除了寺院文化牆,在一些石雕佛像中,其底座也一般都是採用浮雕手法雕刻,如吉祥八寶圖,蓮花瓣圖案,這些也是浮雕的另一種應用了。在大寺院中,我們還可以看到寺院大殿內上去有很多階梯,而在這階梯的中間會有一個面積很大的地雕浮雕,其中它是雕刻着龍的圖案,這樣的浮雕作品稱之爲九龍地雕,是一個非常壯觀精緻的浮雕作品。在寺院中,石雕建築各種各樣,浮雕的應用也是非常多,再者就是農村祠堂了,農村祠堂面積較小,但其形成也跟寺院相差無幾,因此在一些浮雕的應用上也是大同小異。

其實石材浮雕在很多建築的應用也是很廣泛的。在園林廣場,酒店的牆面上,它們都會採用浮雕在牆面上進行雕花,雕刻各種精美的圖案,像植物動物圖案應有盡有。還有小到現在的家庭裝修,很多都會在電視牆面上做一些浮雕圖案,給整個家增添了美觀效果,看起來更大氣。

浮雕牆是浮雕藝術工藝中的系列之一。它在城市美化環境中佔了越來越重要的地位,不僅增加了城市文化氣息,同時又豐富了人們的視覺享受。浮雕一般是附屬在另一平面上的,因此在建築上使用更多,用具器物上也經常可以看到。由於其壓縮的特性,所佔空間較小,所以適用於多種環境的裝飾。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