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麒麟是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神獸,是建馬的後代,其祖先爲應龍。根據中國古代見之於史冊的神話故事和流傳於民間的少量傳說證實,它的出現早於大部分神獸、兇獸乃至瑞獸,最早只是一種似犬的野獸,直到明清時期才成型的怪物。

古人對於大自然的認知會比較片面,因此他們都覺得人類需要一些神獸來守護自己,從而才能夠得到一定的安寧。但鎮宅之獸卻也有不少,那麼在古人的風水學中,古代鎮宅神獸有哪些推薦?下面我們來解釋幾款:

趴蝮(“bā xià”,亦名“蚣蝮(gōng fù))傳說是龍生的九子之一。形似魚非魚,好水,位於橋邊的最喜歡水,常飾於石橋欄杆頂端。被雕成橋柱、建築上滴水的獸形,是古橋的守護神。在後門橋的四個角上趴蝮,造型非常優美。頭部有點像龍,不過比龍頭扁平些,頭頂有一對犄角。身體、四條腿和尾巴上都有龍鱗。寓意四方平安之意,水性非常好,修橋之時,放於橋頭或橋身。嘴大,肚子裏能盛非常多的水,所以多用於作爲建築物的排水口。也有傳說蚣蝮能吞江吐雨,負責排去雨水。

犼(hǒu)這種神獸的地位十分高,高到什麼程度呢?一是犼不是蹲在門口的,而是蹲在華表上面,二是犼只放在天安門周圍。而且犼是古時候皇帝專用的,哪怕你實力再強,也不能亂用。

在封建社會里,老百姓希望遇到“太平盛世”,希望遇到開明的好皇帝,於是就產生了“望君歸”的民間故事。它表現了人民對他們用自己雙手建築起來的美麗華表的深厚感情,同時,也流露出人民樸素的願望和對統治者奢靡生活的不滿情緒。

犼(hǒu)是明清神話傳說中的一種神獸。根據中國古代見之於史冊的神話故事和流傳於民間的少量傳說證實,它的出現早於大部分神獸、兇獸乃至瑞獸,最早只是一種似犬的野獸,直到明清時期才成型的怪物。俗稱爲望天吼、朝天吼、蹬龍。

一說其是龍族的剋星,好食龍腦,民間有流傳“一犼可鬥三龍二蛟”,將其立於華表之上是爲了監督皇帝。

二說其形態與習性似犬,有守望習慣。即爲家中,起到鎮守中庭,保衛家園平安之意。

麒麟是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神獸,是建馬的後代,其祖先爲應龍。中國古代用其象徵祥瑞,公獸爲麒,母獸爲麟,據說能活兩千年。它性情溫和,身上雖有可攻擊敵人的武器,但不傷人畜,不踐踏昆蟲花草,故稱爲仁獸。

其首似龍,形如馬,狀比鹿,尾若牛尾,背上有五彩毛紋,腹部有黃色毛,口能吐火,聲音如雷。相傳只在太平盛世或世有聖人時纔會出現,故被稱爲瑞獸。

古人把雄性稱麒,雌性稱麟,《宋書》:麒麟者,仁獸也。牡曰麒,牝曰麟。麒麟是吉祥神寵,主太平、長壽;麒麟因其深厚的文化內涵,在中國傳統民俗禮儀中,被製成各種飾物和擺件用於佩戴和安置家中,有祈福和安佑的用意。

天祿(又名天鹿,貔貅)是中國古代漢族傳說中的神獸,似鹿而長尾,一角者爲天祿,二角者爲辟邪,可攘除災難,永安百祿。古人把它們對置於墓前,既有祈護祠墓,冥宅永安之意,亦作爲昇仙之座騎,寄託了古代漢族人民一種辟邪除災、迎祥納福的美好願望。中國古代風水學者認爲貔貅是轉禍爲祥的吉瑞之獸。從古至今,上至帝王、下至百姓都極度注重收藏和佩戴貔貅,傳說貔貅除了開運、辟邪的功效之外,還有鎮宅、化太歲、促姻緣等作用。中國傳統有裝飾“貔貅”的習俗,貔貅寓意豐富,人們相信它能帶來歡樂及好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