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雖然三大基建央企在具體業務領域有細分,不過在認購北京城市副中心投資基金的公告中都異口同聲地表示,“參與副中心投資基金,有利於公司儘快開拓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設市場,進一步拓展北京地區業務,提高經營業績和品牌知名度,符合的公司戰略,有助於保障公司及全體股東的利益。值得注意的是,城市副中心投資基金的成立,除了保障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設穩步推進,促進京津冀協同發展之外,無疑還有利於幫助合理有效控制政府債務。

來源:e公司官微

在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推進的過程中,體量龐大的建設資金來源一直是市場最爲關注的重點和難點。

中國中鐵、中國鐵建、中國中冶17日發佈公告,合計認購北京城市副中心投資基金份額高達88億元,折射出央企在介入京津冀協同發展方面的“融合模式”。

實際上,從目前所公開披露和記者採訪到的情況來看,央企、市屬國企甚至港資企業,都在成爲參與到這場建設大潮當中的重要主力。在這一過程中,創新的融資模式與合理有效控制政府債務並行,有力支撐着北京城市副中心從頂層設計階段逐步向實質性開工建設階段過渡。在這個過程中,有業內人士指出,“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表面上是做減法,實質上是爲北京騰出空間做高質量發展的加法。

資本+業務

中國中鐵、中國鐵建、中國中冶公告顯示,北京城市副中心投資基金的規模爲144.1億元,中國中鐵下屬子公司認購40億元;中國鐵建下屬子公司合計認購28億元;中國中冶下屬子公司認購20億元。

北京城市副中心投資基金是在“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的持續推進的背景下成立的。根據記者瞭解,該投資基金此前已經正式簽約成立,是城市副中心和通州區層級最高、規模最大、影響力最強的投資基金。基金按照不低於1000億元的總規模積極籌措,其中首期基金募集規模達到144.1億元,遠超預期目標(超募44%)。

根據規劃,該基金的存續期限爲15年,將立足城市副中心,重點投向基礎設施、不動產和“高精尖”產業等相關領域。其中,北投集團和通州區政府是基石投資人。

三家央企認購的88億元,已經佔到首期基金募集規模的60%以上。具體到這筆投資,中國市場學會金融學術委員、東北證券研究總監付立春對證券時報記者分析認爲,這實際上折射出央企參與副中心建設時,已經轉向資本和業務兩個層面更充分的融合。

“就城市中心戰略而言,央企一直是最重要的參與者,充分參與到副中心建設之中、提供高質量公共產品,既是央企的社會責任,也能獲得一定的商業收益。本次央企通過基金層面來參與其中,說明央企除了傳統實質業務的參與、承擔基本責任之外,還致力於通過基金合作,進一步加大北京城市副中心投資開發建設力度,這說明央企在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設中開始致力於資本和業務層面更充分的融合。”付立春表示。

多元融資

實際上,除了三家央企之外,北京城市副中心基金資金來源還包括其他兩部分。

一方面爲市屬國企,包括北京城建、北京建工等在內。以北京城建爲例,雖然公司並未同日發佈相關公告,不過根據其他央企的公告顯示,北京城建認繳出資額高達10億元。

根據公司剛剛披露的2018年年報,北京城建明確會緊緊圍繞“一帶一路”建設和京津冀一體化、雄安新區建設等重大發展機遇,堅持立足北京、覆蓋一二線城市的拿地策略,加大城市研究力度,擴寬土地獲取思路。

財報顯示,北京城建在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設方面已有大規模投入。在公司“賬齡超過1年的重要預收款項”中,北京城市副中心投資建設集團有限公司(即前述“北投集團”)項目的期末餘額超過8.1億元,因爲未達到收入確認條件沒有進行轉結;同時,針對該項目還有11億元的賬齡超過年的重要其他應付款。

另一方面爲香港新華集團等港資企業,也是基金有限合夥人。早在今年3月,北投集團就與香港新華集團舉行了全面戰略合作協議簽署儀式,雙方目標是,爲港資企業參與城市副中心項目建設提供範本,爲北京市管企業與港資企業合作開啓新模式。

具體來看,香港新華集團將通過出資北京城市副中心投資基金等方式,和北投集團在省市投融資領域開展合作,以投資副中心基金爲切入點,充分發揮新華集團在海外高端城市建設開發運營的經驗與品牌優勢,共同探索在金融貿易、文化教育、高新技術、健康養老、城市產業運營、商業服務、示範園區開發等領域的合作新模式。

控制政府債務

北京城市副中心項目建設資金需求體量龐大。以北投集團爲例,公司目前在城市副中心承擔和正在開展前期工作的建設項目超過百個,主要包括基礎設施建設、保障房建設、工業大院騰退、園林綠化和生態管理等。爲保障資金需求,北投集團曾與國家開發銀行、工商銀行、農業銀行簽署了總計4600億元全面戰略合作協議,曾創造北京市屬國企單次銀企合作新紀錄。

此外,北投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李長利還曾表示,北投集團將推動基金項目儲備和落地,在城市副中心的城市綜合開發、生態環保、智慧城市、地下空間開發利用、基礎設施建設、“高精尖”產業等領域開展投資,確保基金早日實現收益。

值得注意的是,城市副中心投資基金的成立,除了保障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設穩步推進,促進京津冀協同發展之外,無疑還有利於幫助合理有效控制政府債務。

公開統計顯示,在2015年至2017年,北京共發行新增政府債券1219億元,以支持了副中心建設、新機場建設、棚戶區改造、疏解非首都功能、環境整治、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等重大工程和重點工作。

不過,在北京市第十五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北京市代市長陳吉寧曾明確“三大攻堅戰”,要打好防範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重點是防控金融風險,切實加強政府債務管理,履行地方金融監管職責,打擊非法集資等違法違規金融活動,堅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

實際上,除了本次所披露出來的基金之外,在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推進的進程中,不斷拓寬新的融資方式,一直是一大看點。

就在日前,京津冀城際鐵路投資有限公司還發行了2019年度第一期中期票據,募投項目均爲落實重大戰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調整優化京津冀城市功能佈局和空間結構的城際鐵路建設項目。該債券發行規模10億元,期限爲3+2年期,票面利率4.08%,成爲市場首單京津冀區域協同發展概念債券。

收益預期

雖然三大基建央企在具體業務領域有細分,不過在認購北京城市副中心投資基金的公告中都異口同聲地表示,“參與副中心投資基金,有利於公司儘快開拓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設市場,進一步拓展北京地區業務,提高經營業績和品牌知名度,符合的公司戰略,有助於保障公司及全體股東的利益。”

那麼,這筆收益究竟會如何呢?根據規劃,這筆高達人民幣144.1億元基金爲股權投資基金,主要投資範圍包括對其他私募股權投資基金進行投資或者直接投資於未上市企業股權(本基金投資後標的企業上市的除外)。執行事務合夥人北投基金管理公司爲基金管理人,負責運用和管理基金資產,將資金存放於託管銀行開設的託管賬戶,通過對目標項目進行股權投資,使合夥人獲得經濟回報。

基金通過轉讓未上市的被投資項目的股權、被投資項目上市後轉讓其股票、被投資項目原股東回購、被投資項目進行清算及其他符合法律規定的方式退出投資項目。從收益分配來看,基金獲得與投資相關的投資收益減去全部費用後,各合夥人還會進行分配收益,其中,社會資本(“社會資本”指北投集團及北京通州房地產開發有限責任公司之外的全體有限合夥人)按實繳出資額優先分配,直至收回相當於投資本金的收益。

對於具體的受益預期,三家央企在公告中並未明言。記者聯繫部分央企相關人士,也沒有得到具體答覆。不過,在付立春看來,隨着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設的提速,如此大規模的基金投資收益肯定值得看好。

這種樂觀預期的背後,實際上還有另外一種支撐。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國土開發與地區經濟研究所所長高國力曾解讀說,“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表面上是做減法,實質上是爲北京騰出空間做高質量發展的加法。”

這一判斷通過其他企業的動作來看,似乎也在得以驗證。例如,近日蘇寧控股集團便與北京市通州區政府簽署戰略合作協議,蘇寧在通州地區各類智慧零售門店將達342家,包括2家蘇寧廣場、零售雲店31家等,此外,蘇寧雲店、蘇寧影城等業態也將陸續落地。業內認爲,蘇寧入住蘇寧入駐北京城市副中心,不僅意味着本身智慧零售佈局的升級,也驗證着通州發展空間、機遇、營商環境和產業迭代前景值得看好。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