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立案后,执行法官沈怡明考虑该案为赡养纠纷类案件,如果直接采取强制执行措施,无疑是在已经出现的亲情伤疤上“撒盐”,不利于后续家庭关系弥合,于是先和吴某进行沟通,但吴某称母亲每月所得补助“足以”支付看护费,并且猜忌母亲会把其支付的赡养费给其他几位子女,拒不履行。执行法官与李阿婆沟通后,了解到她并没有要把吴某支付的赡养费给其他子女的想法。

今年95岁的李阿婆身子骨还算硬朗,前段时间总拄着拐杖“跑”法院。每次看到阿婆走进诉讼服务大厅,工作人员都会上前搀扶、提供帮助。为何高龄老人亲自到法院奔波?原来,她要找执行法官帮忙,向亲生儿子“要钱”。

李阿婆有一子三女,老伴去世后,她独自生活,因年事已高又患有心脏病,虽然白天女儿们会轮流照顾她,但其日常起居仍需护工护理,各项费用加起来每月至少要6500元,她每月收入的1300元补助远远不够,剩余费用需要子女来出,但对此一家人存在分歧,且儿子吴某自其父去世后再未探望过母亲,无奈李阿婆将子女们告上法庭。

法院经审理认为,三位女儿白天轮流照顾老人,可适当减少其需承担的赡养费,判决三位女儿每月支付赡养费1200元,儿子吴某每月支付赡养费1500元。案件生效后,三位女儿如约支付了赡养费,儿子吴某却拒不履行,李阿婆只好到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立案后,执行法官沈怡明考虑该案为赡养纠纷类案件,如果直接采取强制执行措施,无疑是在已经出现的亲情伤疤上“撒盐”,不利于后续家庭关系弥合,于是先和吴某进行沟通,但吴某称母亲每月所得补助“足以”支付看护费,并且猜忌母亲会把其支付的赡养费给其他几位子女,拒不履行;执行法官与李阿婆沟通后,了解到她并没有要把吴某支付的赡养费给其他子女的想法。执行法官遂决定安排上门执行,当晚,执行法官一行到达吴某的住处后,年逾六旬的吴某情绪激动、态度强硬,仍以各种理由拒不支付赡养费,执行法官随即将其带回法院。

“作为子女,你有义务赡养父母,如果你继续拒不履行,我们将依法对你采取司法拘留措施。”执行法官告诫吴某。

在强制执行的威震下,吴某的态度开始动摇,执行法官敏锐地把握住被执行人心态的松动,继续对其释明法理。与此同时,两名人大代表也与执行法官一起给吴某做思想工作,以亲情为纽带进行感化和教育。被执行人态度终于转变,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立马打电话让家人将钱款送到法院,当场支付了拖欠的赡养费,并承诺以后会按期支付。

九旬老太赡养费起纠纷 法院温情执结妥善缓解亲子关系

事后,考虑到李阿婆已经95岁高龄,执行法官不忍心让阿婆再度奔波,打算登门探望并送去执行款,但被李阿婆婉拒。

“你们也蛮忙的,把钱打到银行卡上就行了。”电话另一头,李阿婆的声音因为激动而有些颤抖。

(文中所涉当事人均为化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