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里落叶归根,田间地头安静且空旷。这里是石良镇东庄头村,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庄,却藏着许多传奇的故事,让人忍不住去探访。

村名:龙口有三个“庄头”

石良镇东庄头村位于石良镇东北部,与上王家村、修家村、鲁家庄村、关李村为邻。该村属于丘陵地区,地势南高北低,主要种植苹果。

相传,元朝末年,刘氏三兄弟带着家眷逃荒,老大去了东北,老二去了蓬莱,老三到此定居。当时,周围并无村庄,刘家老三在此建了第一个村庄,称为“庄头”。1982年,因与诸由观镇西庄头村对称,改名为“东庄头”。除此之外,东江街道崖头村,民间也叫“庄头”村,使得龙口出现三个“庄头”村的情况。

相传,诸由观镇的庄头村祖先是明朝天启年间从云南迁来的,当时村东南是佃户租种的田地,田地的主人也住在本村,故取村名为庄头,马、曲、姜是村内三个大姓。

东江街道崖头村也被龙口人称为庄头村。据《龙口市村庄志》记载,战姓500多年前在此建村定居,由于村前有陡崖矗立,所以称为崖头村,后来周围的土地发展为地主的庄地,地主在此设立庄院,称为庄头。这也使得龙口出现了三个庄头村的趣谈。

古迹:村东发现西周墓群

早在1980年,村民在村东北的高地上刨土时发现了古墓,其中有铜器、玉器等。经过文物部门鉴定,此墓系西周时期的古墓,后来,经过专家勘察,又发现了其他墓群。墓区南北长200米,东西宽100米,面积为2万平方米,为山东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在龙口市博物馆,有东庄头村出土玉器展示。这些玉器,品种繁多,造型迥异,纹饰精美,有龙形玉佩、玉璜等。这些文物,也成为后人研究龙口历史文化的重要凭证。

传说:庄头出了个刘仙鹤

如今,庄头村很多中老年人仍对于“刘仙鹤”这个传说津津乐道,“庄头沟,庄头窑,庄头出了个刘仙鹤”。在村民心中,这是一个极负盛名的人物,十里八乡都响当当。

据说,刘仙鹤是明末清初人,他的祖父祖母坟墓在石良镇古磨张家村东。坟墓左右各有一块天然石头,左边的像一只羊。相传,刘仙鹤的母亲怀孕时,其父亲已去世。他出生时,一夜之间就长得很大,身高八尺,牙齿大如拇指指甲,并呈蓝色,头大如斗,手心、脚心及心口窝皆长有偏毛,像鸟的羽毛一样。因此,他的母亲便给他取名为“仙鹤”。

说来也奇,“仙鹤”会飞。他只要手拿马叉一柱地,便能腾空而起,在空中飞翔。仙鹤自幼练就一身武艺,力大无穷,故有“半神、半人”之称。刘仙鹤对母亲很孝顺。有一次,他母亲病了,想吃北京的包子,他便“飞”向北京。到了京城走街串巷,四处寻找货真价实的北京大包子,当他取到时,立刻揣在怀里,一鼓作气又“飞”回来,到家时京包还冒热气,母亲吃了这喷香可口的包子,病立即好了大半。

刘仙鹤对封建社会极为不满,经常到土豪劣绅家盗金银,劫富济贫。有时也因此牵连看守财库之人,他于心不忍,在去京盗银时,在街壁上留诗一首:“庄头沟,庄头窑,庄头出了个刘仙鹤,进京盗宝第三遭,再也不要把别人找。”后来,官府派重兵要活捉他。刘仙鹤虽然使尽浑身武艺,但寡不敌众,便腾空而起。正在此时,电闪雷鸣,疑是天兵天将来临,被迫自尽。死时年纪尚幼,母亲已故,无妻无后,乡里众人为之抓土筑坟,每人一把土,坟墓有一丈多高。

记者 刘颖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