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聊這家企業之前我們先來聊聊公司所處的行業,骨科植入耗材分爲創傷類、脊柱類、關節類、運動醫學以及神經外科類五大類。通過公司17年的招股說明書可知,公司的設備是滿載運行,產能是限制大博醫療業績的一個關鍵點,通過其公佈的公告可知,公司的創傷脊柱骨科耗材擴產項目、關節假體擴產項目、研發中心建設項目將於2021年6月30日達到可使用狀態,營銷網絡建設項目將於2020年6月30日達到可使用狀態。

大博醫療是一家主營業務爲醫用高值耗材的生產、研發與銷售的企業,主要產品包括骨科創傷類植入耗材、脊柱類植入耗材及神經外科類植入耗材、微創外科類耗材等,是國內骨科醫療耗材的頭部企業。

在聊這家企業之前我們先來聊聊公司所處的行業,骨科植入耗材分爲創傷類、脊柱類、關節類、運動醫學以及神經外科類五大類。佔比比較高的是創傷類、脊柱類、關節類合計佔比在70%以上,國內的骨科植入耗材目前處於一個比較初級的階段,國內的企業規模和產品性能與國外還是有一定的差距。根據大博醫療2017年公佈的招股說明書可知,國內的骨科植入耗材主要以創傷類爲主,2015年國內創傷類的骨科植入耗材佔比在30%以上,國外主要是關節類爲主(關節類由於需要替代患病部位功能因此壁壘與技術含量更高)。

按照大博醫療招股說明書的說法,是由於國內骨科植入耗材發展慢有關。我個人認爲也與國內的用戶習慣有關。比如創傷類是你受到意外以後必須通過釘板或者其他創傷類耗材治療的,治療結束後取出的。關節類就是植入人工假體置換病損部位通常是由於衰老或者其他原因引起的股骨頭壞死等問題,也是國內很多骨科植入耗材公司佈局和發展方向。(我感覺這個領域很有可能被幹細胞領域彎道超車,我記得以前看過一個公司已經可以培育半月板了,只是受限於倫理以及政策可能發展比較慢)

國內骨科植入耗材的市場空間巨大,國內企業遠未達到行業天花板。根據川財證券2018年的數據顯示我國的骨科植入耗材市場快速發展2017年全年的市場份額已經達到了190億元,由於人口老齡化的到來預計在2022年能達到360億左右。市場空間巨大。並且國內的骨科植入耗材還是以外資主導爲主,比較有前景的脊柱類和關節類的耗材外資的市場份額已經達到60-70%以上,目前國產替代較好的創傷類外資佔比也超過30%。考慮到未來醫保控費等原因,由於國外器械價格較高,因此未來光進口替代的空間就很高了。

說過了行業前景我們再來聊聊今天的主角大博醫療,下圖是公司公佈的2019年半年報數據

從數據上來看公司的主要利潤貢獻者是創傷類和脊柱類產品,佔營收的比重超過80%,公司也是這兩個細分領域的頭部企業市佔率在前三。創傷類很好理解,基本就是各類釘、板。脊柱類主要是脊柱接骨板、脊柱內固定器、椎間融合器。兩類的營收增速相差不多,毛利率也都在85%以上。但是由於兩票制的影響我們不好根據其營收增速來判斷其具體產品的實際增長情況。我們通過其扣非淨利潤的增速粗略估計2019年前三季度創傷類與脊柱類產品的增速在27%左右,2018年在24%左右,2017年在30%左右,增速基本穩定。

通過公司17年的招股說明書可知,公司的設備是滿載運行,產能是限制大博醫療業績的一個關鍵點,通過其公佈的公告可知,公司的創傷脊柱骨科耗材擴產項目、關節假體擴產項目、研發中心建設項目將於2021年6月30日達到可使用狀態,營銷網絡建設項目將於2020年6月30日達到可使用狀態。屆時公司的產能和銷售得到釋放,公司的業績也將得到保障。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國內的骨科植入耗材生產商規模與品種都相對小而散,因此基本有實力的骨科植入耗材的企業都在通過外延式併購的方式在發展,因此會帶來一定的併購風險。再加上公司在關節類和脊柱類產品的競爭對手較多,雖然現在看來公司是國內骨科植入耗材市佔率數一數二的企業,但是如果公司在關節類產品和脊柱類產品上落後太多很容易被後來者超越。

雖然公司目前有50倍的估值,但是考慮到公司每年20-30%的業績增速和國內骨科植入耗材處於起步階段,想象空間比較大,這個估值還算是合理的區間。不過要注意他有當前流通股十倍的未解禁流通股。

最後還請朋友們右下角點個“在看”支持一下,朋友們的支持就是我們更新的動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