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7年7月,高德打車上線,依託龐大的C端用戶基礎,以聚合滴滴快車爲切入口,陸續接入了曹操出行、神州專車、首汽約車等主流出行服務商,成爲聚合平臺,並迅速打開局面,據接近高德的知情人士向界面新聞記者透露,目前高德的日訂單量接近200萬單左右。同時,經過直營模式的探索,在停擺一年後,今年4月下旬,美團打車再次開城,接入了曹操出行、首汽約車、神州專車等出行服務商,轉變成爲聚合模式,據美團官方公佈的數據,目前,美團打車已經登陸了42個城市。

原標題 順風車迴歸、聚合平臺興起,2019年出行無終局

記者 柯曉斌

2019年的出行戰場仍然充滿着機會。

從某種程度而言,滴滴的成長是中國出行市場的一個樣本,這個成立7年的巨頭,在資本加持之下,在完成了快的、優步等對手的併購後,2016年成爲這個市場的寡頭。

不過,僅僅是短暫休整兩年後,這個市場又開始熱鬧紛呈。

這並不意外,早在2017年3月,熊貓資本合夥人李論曾公開表示,滴滴模式不科學,靠資本燒來的壟斷,易攻難守。儘管此前滴滴的市場份額較大,但挑戰者一直存在。

據《中國互聯發展報告2019》的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年底,中國網絡出行市場規模達2478億元,用戶規模近5億人。其中,網約車交易規模達1888.52億元。而據普華永道預測,中國出行平臺市場規模將在2022年達到5036億元,約是2018年的2倍。

這意味着,這仍然是一個高速增長的增量市場,沒有觸達到天花板。

2019年,滴滴又重新面臨了來自各個維度的挑戰,它的對手也不再是優步、快的等同一維度的玩家,而是車企、流量平臺等,玩家更爲多元化。同時,傳統出租車公司也更爲大膽地擁抱線上,渴望實現質變。值得一提的是,滴滴順風車在停擺一年多後,再次迴歸,似乎也意味着這個產品成功着陸。

值得注意的是,2019年,網約車開始邁進下半場,運營變得更爲精細化,依託網約車的物流、車載的廣告分發也開始衍生出來,在下半場的較量中,圍繞着網約車這個移動空間,有了更多對周邊業務的嘗試。

對於2019年的出行市場的全貌,界面新聞總結了以下五個關鍵點。

順風車迴歸

停擺一年多後,靴子落地,滴滴順風車再次迴歸。

經過長達大半年的對外試探後,11月6日,滴滴宣佈將於11月20日起,陸續在哈爾濱、太原、石家莊、常州、瀋陽、北京、南通7個城市上線試運營。不過,滴滴順風車的上線之路,充滿了曲折。原計劃於第一批上線的北京因技術原因被延期到12月23日,同時,因男女用戶使用時間的不同,滴滴再次站到了風口浪尖。

目前,滴滴順風車已經在北京、武漢等10個城市試運營。

過去一年,滴滴將安全客服升級成安全響應中心,成爲獨立團隊,專注解決安全類事件。同時,提高一線客服的權限,一線客服進行判斷後,可直接上升到安全響應中心,經過篩選後可以啓動預案機制。

面對順風車,這個曾讓滴滴折戟的產品,滴滴也變得更爲謹慎。除了聯合公安機關對註冊車主進行綜合背景審查之外,還引入了失信人名單篩查,同時,將原有的“信任值”升級爲“行爲分”,並刪除了原來的社交元素等。

儘管如此,順風車產品的依然有太多不確定性,依然是一個讓柳青充滿忐忑的產品。

在滴滴順風車下線的一年時間裏,高德、哈羅、曹操、嘀嗒這些全國性的平臺均加碼順風車,界面新聞此前報道,嘀嗒順風車數據直接翻了6倍,達到70萬的日訂單。

對於滴滴而言,這個順風車領域的巨頭,在缺位一年後,將充滿挑戰。

聚合平臺模式興起

順風車下線的一年期間,滴滴ALL IN安全,也給其他玩家帶來了諸多可能。

在這一年間,聚合模式成爲最大的亮點,目前,雖然沒辦法直接撼動滴滴的寡頭地位,但是很長一段時間內,聚合平臺將成爲不可忽視的一股力量。

2017年7月,高德打車上線,依託龐大的C端用戶基礎,以聚合滴滴快車爲切入口,陸續接入了曹操出行、神州專車、首汽約車等主流出行服務商,成爲聚合平臺,並迅速打開局面,據接近高德的知情人士向界面新聞記者透露,目前高德的日訂單量接近200萬單左右。

同時,經過直營模式的探索,在停擺一年後,今年4月下旬,美團打車再次開城,接入了曹操出行、首汽約車、神州專車等出行服務商,轉變成爲聚合模式,據美團官方公佈的數據,目前,美團打車已經登陸了42個城市。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6月底,在滴滴App內,除了快車和專車外,還新增“第三方”的入口,用戶可以選擇秒走打車、如祺出行等。

這意味着,目前滴滴、高德、美團都在做聚合模式。

面對聚合模式,此前,一位資深業內人士在接受界面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當第三方平臺(小的打車平臺)用戶全部轉移到流量方,它就會和傳統租賃公司一樣,淪爲平臺的供應鏈,面臨品牌弱化直至失去的風險。

不過,至少當下,聚合模式給了小平臺活下去的機會,同時也給了像高德這種平臺和滴滴相抗衡的可能性。

出租車網約化

過去幾年,隨着網約車的衝擊,傳統出租車行業大幅度萎縮,退車潮不斷。

儘管,傳統出租車也接入了打車平臺,但網約車平臺採取“按單抽成”的模式,也就註定了傳統出租車不可能成爲其流量池的主力軍, 無法大幅度提高傳統出租車司機的收入。

今年8月,交通運輸部運輸服務司城市交通管理處處長孟秋稱,巡遊出租汽車客運量佔出租汽車行業總客運量的70%以上,加快巡遊車行業改革,應儘快推進巡遊出租車動態運價調整,符合市場實際需求。

今年8月底,嘀嗒出行在西安出租車智慧碼,通過智慧碼,用戶可實時獲取行程信息, 並分享行程至微信好友,在線對出租車司機進行評價,並完成線上支付。3個月後,智慧碼新增“打車助手”功能,用戶可以通過精準獲取1公里內出租車實時位置和預計到達時間。

這也是全國範圍內,首個針對出租車的互聯網產品。

交通運輸部公路科學研究院公路交通發展研究中心主任虞明遠認爲,當前深化出租汽車行業改革過程中,依然存在不少問題,運價結構不合理、價格調節機制僵化等問題長期困擾行業發展。司企平等協商及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分配機制尚未建立,行業服務質量仍未達到改革的預期。

不過,出租車的網約化是大勢所趨,傳統出租車公司如何自救依然是一個值得不斷去探索的問題。

車企扎堆邁入網約車

車企佈局出行並不是新事,但集體扎堆還是在2019年。

1月9日,江淮汽車推出移動出行平臺“和行約車”;4月14,東風汽車推出東風出行;5月16日,小鵬汽車旗下的移動出行平臺“有鵬出行”登陸廣州。6月26日,廣汽集團正式發佈移動出行項目“如祺出行”; 7月22日,一汽、東風、長安三家車企共同打造的出行平臺T3出行登陸南京;9月17日,一汽旗下推出“旗妙出行”。

以上並不是所有,據不完全統計,僅僅是今年,就共有10多家傳統車企佈局網約車,新舊造車勢力齊集這個賽道。

而國內最開始探索網約車市場的車企是吉利,2015年11月25日,吉利旗下的曹操專車在寧波公測,2019年2月,曹操專車升級爲曹操出行。

這並不是偶然。

依據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乘聯會公佈的2018國內汽車產銷量數據顯示,2018年國內狹義乘用車全年產量2312.5萬輛,同比下降4.8%;全年零售銷量2237.9萬輛,同比下降5.7%。這是國內汽車市場28年來的首次年度下跌,2019年延續下跌的趨勢。

而在去年年底,波士頓諮詢公司(BCG)的一份報告指出,到2035年,電動化、自動駕駛汽車和共享出行三大新出行技術將瓜分走汽車行業40%的利潤,而包括汽車銷售在內的傳統利潤份額將從2017年的99%下降到60%,也即傳統汽車產業鏈上的利潤將以每年超過2%的速度減少。

這意味着,傳統車企銷售量下滑的同時,它還要面對共享出行、自動駕駛的蠶食。而佈局網約車對於傳統車企而言,是最好的粘合劑,是一個集防禦和攻擊於一身的戰略性產品。

相較於單純的網約車平臺而言,因爲擁有車源,它們的硬件成本更低,同時,在銷售量下滑的狀態下,通過佈局網約車可以去庫存,重新盤活資產,以希望實現銷售。另外,通過對用戶出行習慣的蒐集,也能倒逼其改良生產環節,實現定製化,更爲關鍵的是,海量的出行數據,是其佈局無人駕駛的必經之路。

探索廣告分發

11月25日,界面新聞記者發現,在上海的滴滴快車椅背後安裝有一塊屏幕,在這個屏幕上,有“我的行程、視頻娛樂、必喫榜、熱門推薦”等入口。

滴滴知情人士表示,去年中旬這個項目正式立項,由當時快捷事業羣內的團隊在做,大約3個人專門在做這個事情,硬件由深圳的一個供應商提供,每塊屏幕的成本大概1000元。目前,滴滴只在快車內嘗試推廣這塊屏幕,遵循自願原則,並沒有強制要求,是免費給滴滴供應商提供,主要用來給其他企業投放廣告,進行流量分發。

而在此之前,滴滴出資1000萬人民幣,成立北京粒粒橙傳媒有限公司,經營範圍包括電視劇製作、音像製品製作、電子出版物製作、電影發行等,由北京小桔科技有限公司全資控股。

這意味着,滴滴開始探索廣告分發的生意。

巧合的是,據媒體報道,Uber Eats將消費者與商家聯繫起來,通過餐廳推薦功能和外賣拼單折扣等活動在消費者中建立影響力,引導消費者“喫什麼和在哪裏喫”,通過這種影響力吸引商家在平臺打廣告,建立收費機制。

優步的高級總監和 Uber Eats 產品負責人 Stephen Chau 表示,如果優步跟市場上的所有餐廳合作,並且爲他們提供工具來刺激增長,這將是一個非常有效益的市場。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