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2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四次會議上強調推進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工作,清潔取暖改造工作在各地迅速掀起熱潮。2017年先後出臺的多個污染防治和清潔取暖方案和政策,有力地促進了清潔取暖工作的開展。

2017年12月,國家發展改革委等10部委聯合印發《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規劃(2017~2021年)》(以下簡稱《清潔取暖規劃》),對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工作進行了詳細部署,預示着2018年清潔取暖工作將在更大範圍更科學紮實地展開。

煤改氣煤改電大力推進

2月2日,2018年全國環保工作會議披露,2017年全國共完成煤改氣、煤改電578萬戶,其中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完成以電代煤、以氣代煤394萬多戶,削減散煤消耗約1000萬噸,淘汰燃煤小鍋爐5.6萬多臺,京津保廊上萬平方 千米區域基本實現散煤“清零”。

散煤消減的大數字,體現着清潔取暖工作的大刀闊斧。

2017年3月,《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017年大氣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發佈,將京津冀大氣污染傳輸通道“2+26”城市列爲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規劃首批實施範圍,開始全面加強城中村、城鄉接合部和農村地區散煤治理。

2017年5月,國家財政部、住建部、環保部、能源局4部委決定開展中央財政支持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試點工作。中央財政支持試點城市推進清潔方式取暖,替代散煤燃燒取暖,試點示範期爲3年,直轄市每年安排10億元,省會城市每年安排7億元,地級城市每年安排5億元。天津、石家莊、唐山、廊坊等12個城市申請試點成功。

2017年8月,《京津冀2017~2018年秋冬季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方案》發佈,提出全面完成以電代煤、以氣代煤任務,並將改造任務分配落實到省。要求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山東、河南等6省市合計完成相關改造355萬戶。

在清潔取暖的大形勢下,許多地方政府空前重視,制定的煤改氣、煤改電目標甚至超過上級下達的指標。以山西省爲例,山西省政府辦公廳印發 《山西省2017~2018年秋冬季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方案》指出,2017年10月底前,完成太原、長治、晉城等市的煤改氣、煤改電任務合計達101.42萬戶,遠超上級要求的39萬戶。

在這場清潔取暖的民生戰役中,電力系統擔當了排頭兵。國家電網公司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國家電網公司累計在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實施126萬戶煤改電改造任務,提前圓滿完成政府確定的改造目標;完成137.5萬戶居民、4435所大中小學校的清潔取暖改造,取暖面積達到2700.8萬平方米,實現替代電量245.7億千瓦時。

電力擔綱清潔取暖主力軍

中電聯專職副理事長王志軒告訴記者,長期以來,電力行業都是清潔取暖的主力軍,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熱電聯產機組替代高污染的供熱鍋爐,對解決北方地區的供暖和環境改善發揮了巨大作用。

《清潔取暖規劃》顯示,清潔燃煤集中供暖通過熱網系統向用戶供暖的方式,包括達到超低排放的燃煤熱電聯產和大型燃煤鍋爐供暖,成本優勢大,對城鎮民生取暖、清潔取暖、減少大氣污染物排放起主力作用。

截至2016年底,我國北方地區清潔燃煤集中供暖面積約35億平方米,均爲燃煤熱電聯產集中供暖,佔全部清潔供暖的17%。

“總體來說,電力行業在北方清潔供暖方面最主要的還是煤炭的清潔利用。隨着清潔發展要求的提高,可再生能源佔比提高,加上電力相對寬鬆的環境,這幾年以電代煤發展是比較快的。”王志軒介紹說,在繼續發揮熱電聯產對清潔供暖作用的前提下,對集中供暖特別是城市供暖,以及電力條件比較好的偏遠地區,以電代煤(替代散燒煤)都是比較好的清潔供暖方式。以電代煤不僅僅是簡單地用電爐子代替煤爐,雖然清潔但降低了煤炭熱能總利用率,更多的是通過技術進步,充分利用電能的高品位性質,提高電能轉換爲熱能的效率和供暖的有效性。如採用地源熱泵技術,1千瓦時電能最終生產(搬運)的熱能可以是電能的2~3倍,甚至更高。隨着居住條件的改善、技術不斷進步、政策持續創新,電供暖的方式逐步多樣化,電能轉換爲熱能的方式更加精確可控、效果更好、性價比進一步提高。

據記者瞭解,目前電供暖主要分爲兩種方式,分別是使用電鍋爐等集中式供暖設施,以及採用發熱電纜、電熱膜、蓄熱電暖器等分散式電供暖設施,此外還有各類電驅動熱泵向用戶供暖,佈置和運行方式靈活。

2017年9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關於北方地區清潔供暖價格政策的意見》明確要求完善煤改電電價政策,具備資源條件,適宜煤改電的地區,要通過完善峯谷分時制度和階梯價格政策,創新電力交易模式,健全輸配電價體系等方式,降低清潔供暖用電成本。鼓勵利用谷段低價電供暖,對採暖用電部分,適當延長谷段時間;在銷售側平均水平不變的情況下,進一步擴大采暖季谷段用電電價下浮比例。優化居民用電階梯價格政策,合理確定居民取暖電量,該部分電量按居民第一檔電價執行。

這一意見很快在各省得到落實。

如山西省規定煤改電居民用戶和執行居民電價的非居民用戶,執行獨立的電採暖峯谷分時電價政策,谷時段由現行10個小時延長至12個小時;採暖期內電採暖用電不區分峯谷時段、不執行階梯電價,月用電量在2600千瓦時以內的,用電價格0.2862元/千瓦時。天津市則規定冬季採暖用電採用兩個時段,峯時段電價標準爲每千瓦時0.49元;谷時段電價標準爲每千瓦時0.30元。

“電供暖價格政策的出臺與技術調整手段的結合,使老百姓電取暖更加清潔的同時,在經濟上也能夠承受,有利於提高電能佔清潔取暖的比重。”王志軒表示。

清潔取暖要全面協調可持續

《清潔取暖規劃》首次明確清潔取暖的概念和範圍,提出8種清潔取暖方式,分別是利用天然氣、電、地熱、生物質、太陽能、工業餘熱、清潔化燃煤(超低排放)、核能取暖。

“清潔供暖的問題確實不能採取單一的方式,文件考慮到各種方式的清潔供暖,並突破性地提到了核電,而且從技術、實現方式等方面都做了精細部署,系統全面,力度很大。我對今後改善北方地區大氣環境質量很有信心。”王志軒表示。

王志軒進一步告訴記者,“十二五”之前,我國首先解決的是集中燃煤發電的清潔問題,現在凸顯出散燒煤供暖的污染問題。

解決中國的供熱問題和環境問題,我們不是遵循發達國家走過的老路,而是根據中國能源轉型的要求來規劃。今天我們要把低碳和清潔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來強調,存量部分清潔燃煤供熱仍佔大頭,但增量部分要充分考慮生物質能、太陽能等低碳能源的利用,在經濟上可承受的情況下,更要注重低碳能源在清潔供暖中的作用。

“要全面協調可持續地推進清潔供暖工作。一是要科技創新,二是讓老百姓承受得起。在具體推進方式上,要以企業爲主體,採用市場機制。雖然針對電採暖已有優惠價格,但與煤採暖相比,價格還是高,這就涉及到可持續的問題,因此事先要把經濟賬算好,要充分考慮用戶,特別是農村用戶的經濟可承受能力。對於鄉村,也可以用清潔煤、先進爐具替代,而不是一刀切全部過渡到一兩種模式,而是分階段逐步替代。既要求嚴格,又要循序漸進。”王志軒表示。

日前,環保部部長李幹傑在2018年全國環保工作會議上表示,2018年,北方地區清潔能源改造工作預計將完成煤改氣、煤改電400萬戶,加快淘汰10蒸噸及以下燃煤小鍋爐,全面啓動城市建成區35蒸噸及以下燃煤鍋爐淘汰工作,並把確保民衆溫暖過冬作爲推進改造的前提條件。

同時,各種低碳能源供暖工作正在積極開展。國內首個核能供暖示範項目已開展前期工作,淺層地熱能開發利用的前景持續向好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