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或者由於頸椎失穩,椎間隙異常活動刺激了頸椎體兩側行走的椎動脈,和椎動脈上的交感神經,神經興奮後,引起椎動脈甚至大腦內的動脈,以及負責平衡感覺器官的一系列小動脈發生廣泛的痙攣,從而導致腦缺血,出現一過性頭暈、耳鳴、視力下降,以及噁心、心慌、胸悶等一系列複雜症狀。醫生介紹,這種突發症狀多是頸椎源性眩暈也叫頸型眩暈,通常是患者在頸部猛然扭轉或過度後屈頸部時引起,此時,患者會突然感到眩暈,甚至噁心、嘔吐、大汗淋漓,閉目不敢動。

前言

小李是一名上班族,最近因連續熬夜加班、休息不好,經常出現頭暈、嘔吐的症狀,前來我院就診,追問病史其有熬夜看電視打電玩的經歷,長期頸部姿勢固定休息不好。最後確定診斷爲頸源性頭暈。

其實這種情況在接診中很常見,晚上通宵看電視,休息不好,或者長時間看手機、電腦後不少人會出現短暫的眩暈,嚴重的甚至發生嘔吐。

醫生介紹,這種突發症狀多是頸椎源性眩暈也叫頸型眩暈,通常是患者在頸部猛然扭轉或過度後屈頸部時引起,此時,患者會突然感到眩暈,甚至噁心、嘔吐、大汗淋漓,閉目不敢動。輕者數秒即愈,重者可持續數日,或更長時間。

什麼是頸椎源性眩暈?

頸椎源性眩暈是由於先天性的椎動脈發育狹窄,或者是頸椎骨質增生壓迫或者刺激了供應大腦血流的椎動脈,造成腦部神經供血不足的表現;

或者由於頸椎失穩,椎間隙異常活動刺激了頸椎體兩側行走的椎動脈,和椎動脈上的交感神經,神經興奮後,引起椎動脈甚至大腦內的動脈,以及負責平衡感覺器官的一系列小動脈發生廣泛的痙攣,從而導致腦缺血,出現一過性頭暈、耳鳴、視力下降,以及噁心、心慌、胸悶等一系列複雜症狀。

頸源性眩暈的診斷依據

1、伏案工作、作者、中老年女性多見,發病前多有慢性頸痛史。

2、眩暈爲主要症狀,晨起發病多見,眩暈可爲慢性持續性,也可表現爲發作性的劇烈眩暈。常感到精神萎靡,乏力嗜睡、噁心嘔吐、耳鳴耳聾,視力減退等症。

3、下頸椎活動度減少,上頸椎存在錯位和(或)失穩的體徵,如棘突、關節突、橫突偏凸和壓痛,枕下肌羣痙攣等。

4、X線攝片檢查:頸椎側位片可見頸椎生理曲度的改變,椎間隙變窄;骨贅增生,病變節段所在水平韌帶出現鈣化。正位片上可見鉤突尖銳、密度增高;椎體傾斜,旋轉。斜位片可見椎間孔的形態改變及孔徑減小。

頸源性眩暈發病機制

臨牀多將頸椎病引起的眩暈稱爲頸源性眩暈,常見原因包括椎動脈受到刺激,引起後循環供血不良,導致眩暈出現;以及頸椎椎體旁交感神經受到刺激,也易產生眩暈。

謹防頸源性眩暈

醫生提醒,頸椎源性眩暈是一種以退行性病理改變爲基礎的疾患,因此日常的保養很重要,在日常生活中,大家要注意以下幾點:

1、工間休息

長期從事案頭工作的人,應增加工間休息和活動時間,以增強全身的血液循環,消除局部肌肉疲勞,預防和緩解頸椎的勞損。

2、枕頭合適

合適的枕頭對預防和治療頸椎病有重要意義。一般仰臥者枕高一拳,側臥者枕高一拳半,約10cm左右。枕芯以木棉、蕎麥皮爲好,裝填量要適當,以保持一定的硬度和彈性,彈性過大的枕頭容易造成頸部肌肉的疲勞和損傷。習慣仰臥者最好在頸下墊一小枕頭,以保持頸椎的生理彎曲,或者應將枕頭充塞到面部與肩部的空隙中,以減輕頸部的負擔。

3、防止損傷

平時應防止頸部外傷及落枕,以免頸椎韌帶損傷,使頸椎的穩定性受到破壞,進而誘發或加重頸椎病。

4、避免受寒

受寒將導致肌肉張力增高、失去彈性,從而易於損傷,張力增高也會增加椎間盤壓力、壓縮椎間隙而惡化神經根壓迫症狀,受寒還可能導致神經根周圍的炎症加重。

5、慎用頸椎牽引

對於頸椎來說,最重要的就是維持正常的、穩定的生物力學結構,而頸椎正常生物力學結構的基礎就是生理曲度,牽引將導致頸椎生理曲度變直而不是恢復,故不宜經常牽引。

(來源:江西省中醫院二附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