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這方面上,奧古斯都主動將全國的行省分爲了元老院行省和皇帝行省,就特點來說皇帝行省一般在羅馬化程度不高或者是靠近邊境戰事頻發的地區。屋大維在還政於元老院的同時,着手創建了類似於今天“內閣”,這個機構直譯爲“第一公民的輔佐機關”,以奧古斯都屋大維爲中心,由兩位執政官加上兩名法務官、一名財務檢察官、監察官、按察官及元老院選出的15名議員組成,有着與“元老院最終勸告”同等的效力。

有人曾經對比過凱撒和屋大維。如果凱撒是一個善於快速作畫的大師的話,那麼屋大維就是一個善於慢畫的大師。凱撒用極快的速度在牆壁上畫上了溼壁畫,速度之快令人眼花繚亂。屋大維則有着充裕的時間,他在畫壁上先是通過素描打好了畫作的底稿,然後一點一點地完成自己的繪畫,看的人昏昏欲睡。在你不經意間會突然快速地完成一個局部,然後又慢慢悠悠地一點點地作畫。善於塑造形象的屋大維

在如今遺留下來的屋大維塑像中,我們能夠看到的基本都是其40歲以前的形象,總是那麼俊俏而英俊。屋大維很長壽,活到了77歲,但是即便是其45歲這個在羅馬人看來是壯年時期的雕像都沒有被人們發現過,真實原因在於,恐怕屋大維是刻意把自己的公衆形象限定在了30歲的青年期。

相貌俊朗的屋大維

相較於凱撒來說,彰顯自己的年輕和俊朗,是他呈現自己存在感的最有效的手法。這也向世人展示了一個和平、開朗沒有侵略性的國家形象,充滿活力的30歲的屋大維正好是其代言人。

不過在作家眼中,屋大維確實沒有什麼好寫的,他們更趨向於寫凱撒,這種能夠讓人感到熱血澎湃的人物。相對來說,屋大維非常難寫,一是在於歷史資料沒有凱撒那麼詳實,畢竟凱撒與西塞羅大量的書信可以作爲可靠的第一手資料作爲參考,而屋大維則沒有留下多少詳實的史料。晚年的屋大維也曾經想寫一本回憶錄,但最終放棄。建立“內閣”

屋大維在還政於元老院的同時,着手創建了類似於今天“內閣”,這個機構直譯爲“第一公民的輔佐機關”,以奧古斯都屋大維爲中心,由兩位執政官加上兩名法務官、一名財務檢察官、監察官、按察官及元老院選出的15名議員組成,有着與“元老院最終勸告”同等的效力。

表面上來看,這是一次民主改革,國家事務不再由奧古斯都獨斷專行,但實際並非如此。內閣中奧古斯都同時也是執政官,另一位執政官阿格里帕是奧古斯都的死忠,再加上4位事務官一共有6票站在奧古斯都這邊,另外的15票由元老院抽選方式選出的議員來決定,6票對15票,奧古斯都似乎不能控制內閣,但實際上作爲執政官的奧古斯都有否決權。

當然,內閣的地位並不高於元老院,一旦決議元老院不通過也沒辦法。在這裏奧古斯都做了些手腳,內閣會議幾乎隨時可以召開,甚至天天召開,他減少了元老院會議的次數,每月兩次,於1日和15日舉行。這樣一來,表面上看起來兩個機構同等權力,但實際操作起來就是另一回事了。掌控軍權

屋大維的政治從來都是表面上看起來是放棄了權力,實際上是加強了自己權力的,這點在掌握軍權方面體現的尤爲突出。

他把文章做在了行省總督的任命上。當時羅馬帝國統治了大量的國土,爲了便於管理將其分成了諸多行省。有的行省因爲羅馬化比較徹底,相對於沒有羅馬化或者沒有完全羅馬化的行省來說,非常地安全。當時的元老院議員也非常趨向於去一些和平而繁榮的行省擔任總督,這點也容易理解,畢竟長期的內戰過後,議員們大多來自社會上層,也多向往美好的生活。在這方面上,奧古斯都主動將全國的行省分爲了元老院行省和皇帝行省,就特點來說皇帝行省一般在羅馬化程度不高或者是靠近邊境戰事頻發的地區。元老院行省的總督由元老院的議員商議決定,皇帝行省的總督則由奧古斯都直接任命。

公元前27年羅馬全境圖

經過奧古斯都的提議,全國有13個行省爲元老院行省,6個行省爲“皇帝行省”,該決議得到了元老院的一致通過。但是元老們在通過這個決議的時候沒有想明白的是,因爲“皇帝行省”多在於羅馬化程度不高或者是邊境有戰事的地區,所以需要駐軍,而總督就是軍隊的統帥。相對於元老院行省來說,則不需要駐軍,總督雖有統兵權,但元老院行省的總督無兵可統。

由此,其實奧古斯都就奪取了軍權,也就是最爲重要的權力。重整西部領地

公元前27年春天,奧古斯都帶兵出征伊比利亞半島,目的是拿下整個伊比利亞半島並將其納入羅馬的統治範圍。軍事上,奧古斯都將指揮權全部交給了阿格里帕,自己則在塔拉戈納和南法行省來回走動。在公元前27年到公元前23年的這段時間,奧古斯都基本就在這一帶打理高盧與西班牙地區的事務,重整這兩個地區,以便於更好地管理。

自古以外,古今中外,掌握了軍權纔是王道

對於高盧地區,奧古斯都將其分成了五個行省,除了完全羅馬化的南法行省外,另外的四個行省以高盧最大的四個部族埃杜維人、奧沃涅人、塞卡尼人、林貢斯人爲核心組成。有阿奎塔尼亞行省、盧格杜南西斯高盧行省、比爾吉亞行省和日耳曼行省。在這些行省中,基本都實行高盧人的自治統治。除了在日耳曼行省駐軍防範日耳曼人進攻外,在整個高盧地區實際上也看不到羅馬軍隊。

西班牙地區與高盧地區不同,沒有強有力的大部族,奧古斯都將其分爲了三個行省:塔拉戈納西班牙行省、盧西塔尼亞行省和貝提卡行省。“國稅局”的設立

爲了便於稅收管理,奧古斯都對羅馬的稅制進行了改革。

共和國時期,國家的稅收由“包稅人”負責,而奧古斯都則是將這些“包稅人”變成了國家公務員,由國家向其支付薪水,省下了之前支付給“包稅人”10%的手續費,取而代之的是稅務官。

其目的有以下三點:一是稅收更加公正。之前稅收的徵收和預算由行省總督決定,總督在任職期間就可以中飽私囊。剝離了總督的徵稅權,也就根除了這個問題;

二是可以統籌整個帝國的狀況來安排資金。 一般來說富裕的地區稅收多,而貧困的地區稅收少。貧困的地區多是邊境需要駐軍的地區,這些地區的稅金往往養活不了當地的駐軍,而富裕地區往往不需要駐軍。所以統籌全國稅金的用途,可以用國家的資金來補貼貧困地區的駐軍費用,保障帝國的安全;

三是保持了治理的連續性。元老院行省的總督任期只有一年,統治上缺乏連續性。由皇帝決定的稅務官,任期由奧古斯都決定,往往連續擔任10年以上也不足爲奇。

奧古斯都時期,經過稅收改革國家養活了衆多的軍隊,展開了大量的道路建設,這些道路一開始是設計爲軍事用途,所以標準和質量都非常高。平時在不作戰的時候,這些道路就方便了各地的往來,尤其是文化與商業的交流,活躍了帝國的經濟,豐富了帝國人民的生活。

公元前24年,完成了對羅馬西部疆域再整編的奧古斯都回到了羅馬,元老院表示他可以舉行凱旋儀式,但奧古斯都認爲戰爭主要是阿格里帕負責,他本人並沒有參與多少軍事作戰,所以拒絕了舉行凱旋儀式的建議。此舉被人們稱頌,認爲奧古斯都非常謙虛,不過雖然凱旋儀式沒有舉行,奧古斯都還是按照凱旋儀式的規矩,向羅馬的每戶人家贈送了400塞斯特斯,更是贏得了民衆的擁護。獲得護民官特權

還是按照奧古斯都之前的套路,在公元前23年宣佈辭去長期以來擔任的執政官職務,同時阿格里帕也一同辭去執政官職務。此舉得到了元老院的感激,這就意味着執政官將會重新選舉,所有的元老院議員都可能當選執政官。

然而奧古斯都在捨去一個權力的同時,必然會得到另一個權力。奧古斯都在辭去執政官職務的同時申請了一年的護民官特權,護民官的權力主要有:1、人身不可侵犯;2、維護平民的權利;3、可以召集平民大會;4、政策立案權;5、否決權。

護民官的否決權只對獨裁官無效,對其餘的政府和機關都具備效力。也就是說無論是元老院還是執政官的政策,護民官都可以行使否決權。

之前護民官名額爲10人,凱撒擔任獨裁官時縮減爲1人,目的是防止否決權的濫用,保障政策的順利執行。

作爲護民官來說,必須是出身平民的人才能擔任,屋大維並非平民,所以他只要了護民官的特權,而不是護民官的職務。在得到護民官特權的同時,他規定如果在下一年沒有異議,他的護民官特權將自動延續。不過誰都不會對最高統治者的申請提出反對意見,所以這項特權也就等於是終生了。

奧古斯都所做的每一項事情都是合法的,而這些所有的合法合在一起,便成爲了違反羅馬共和體制的帝制。

這個特權除了否決權,還可以召集平民大會。如果他要通過政策,可以召集平民大會並通過,即便元老院反對,也可以採取平民立法的形式抗拒,根據公元前278年的《霍滕修斯法》,平民大會與執政官召集的公民大會決議有同等效力,同時奧古斯都還可以通過否決權否決元老院的政策。

此時的奧古斯都獲得了軍權、財權、否決權、召集平民大會的權力,其實與皇帝已經沒有多少區別了。雖然權力很大,奧古斯都卻很低調,沒有大興土木建設豪華的宮殿,仍然住在位於高級住宅區卻十分樸素的房子裏。貨幣改革與選舉改革

貨幣改革

凱撒時期,凱撒將金幣定位通用貨幣,同時規定1個金幣兌換12個銀幣,並規定了金幣、銀幣的鑄造權歸獨裁官,銅幣的鑄造權歸元老院。

奧古斯都延續了凱撒的貨幣改革:

一是規定了幣種的兌換比例,1阿斯金幣=25第納爾銀幣=100塞斯特斯銅幣。這種簡單易算的兌換規定方便了貨幣的流通;

凱撒廣場,當時的情侶們都喜歡在這裏幽會

二是確保了貨幣面額與製作材料價值的同等性,也正因爲此,貨幣纔算的上是真正的硬通貨,只要保值性強的貨幣,才能被人們廣泛接受並使用;

三是除了帝國發行的貨幣,允許羅馬帝國境內各種貨幣同時使用。如希臘地區使用的還是原先的貨幣,與我國秦始皇統一全國之後不同,秦始皇統一了全國的貨幣爲一種貨幣,之後凡是大一統的王朝也是使用了同一種貨幣。在當時的歐洲來說,由於文化上的衝突,統一貨幣時機並不成熟,但也保留了歐洲文化的多樣性;

四是在錢幣上刻上了自己的投降,這等於是給自己做了廣泛的宣傳,增強了人們對奧古斯都的崇敬。

選舉改革

在奧古斯都之前,選舉只是羅馬地區的選舉。而奧古斯都時期的選舉,則承認了首都地區之外的選舉,保障了選舉的公正性,自奧古斯都之後,異地投票的方式得到了承認。

此時羅馬有選舉權的人已經超過了400萬,如果再沿用只有在首都地區才能選舉的制度的話,那麼形式上來說當選的國家公職人員形同虛設。

當然,選舉的活躍也會伴隨着違法事件,不過在奧古斯都時期這種情況並不多,原因也不是奧古斯都在位40年間民風得到了改善,人們更善良了,主要是奧古斯都將公職中有着經濟利益的權力剝離了出來,當選公職也就沒了利益。沒有了利益驅動而去競選的,往往是願意爲國家做出犧牲奉獻的人,因此在選舉中很少有例如賄選這樣的違規現象發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