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奧古斯都時期,羅馬創立了一個前人所未有的稅種——遺產稅,在人們接受遺產的時候支付,其正式名稱爲“二十分之一稅”,也就是5%的稅率,其徵收理由是安置退伍軍人,納稅人也難以反對。在進攻日耳曼之初,勝利的消息不斷傳來,不僅羅馬人爲止瘋狂,奧古斯都本人也認爲勝利在望。

在完成軍事改革後,帝國的疆土得到了穩固,也給國內帶來了和平和繁榮。在不動聲色地,通過多年堅持不懈的努力下,奧古斯都實際上已經獲得了皇帝的權力。接下來便是稅制改革了。奧古斯都的稅制改革

在奧古斯都時期,就羅馬公民來說他們沒有直接的收入稅,如果有奴隸的話,需要交納5%的解放奴隸稅,如果遺產繼承需要交納5%的遺產稅。

對於奴隸來說,如果他們不需要繳稅,也不需要參軍(一般有羅馬公民權的人或者是行省邊境地區的人才能參軍),那麼對於負有服兵役義務的羅馬公民來說就不公平了。同時如果奴隸解放了,那麼社會上就會增加大量的無產階級,而無產階級在羅馬體系當中不用服兵役一般也不用 繳稅,這些人員就會成爲社會的負擔,必須要承擔一些義務才能將社會體系維持下去。

當時來說,如果一個奴隸能支付市場奴隸價格5%的稅金,那麼奴隸就有資格獲得自由。只不過一般獲得自由的奴隸也沒錢支付,他們的奴隸主會替他們支付這筆錢,日後再還給奴隸主即可。

對於貿易來說,要繳納關稅和營業稅,關稅的稅率在1.5%-5%不等,營業稅爲1%,如果是奢侈品的話則要繳納25%的關稅。

稅制的改革,使羅馬這部國家機器得以長期運轉

當時爲了逃避羅馬的關稅,也有走私的情況,並且形成了一個龐大的走私網絡。不過這並不影響羅馬帝國的貿易系統,也沒有對羅馬帝國的稅收帶來多少衝擊。原因在於如果走私的話講得不到羅馬軍隊的保護。對於走私的人來說,他們要一路上打點沿途的山大王,還要防止強盜的襲擊,要承擔的風險很大,所以也不是所有的商人都會選擇走私,在帝國龐大的市場體系下,走私只是一種存在的形式。

那麼設置海關會不會阻礙羅馬經濟發展呢?實際上也不會。

一是全國只有10處海關,如果國家處在分裂狀態,國家和諸侯林立,各個國家和諸侯都會徵收關稅,使得貿易成本非常高;

二是羅馬帝國興建了大量的道路,有利於商品的流通;

三是羅馬帝國統一了地中海,形成了一個龐大的市場,使市場變得更爲繁榮。

就營業稅來說,其稅率是貨物總價值的1%,其實放到今天來說也是很低的稅率了,如我們消費的商品中,只是增值稅就有17%,而在古羅馬,無論什麼商品都是1%。

奧古斯都時期,羅馬創立了一個前人所未有的稅種——遺產稅,在人們接受遺產的時候支付,其正式名稱爲“二十分之一稅”,也就是5%的稅率,其徵收理由是安置退伍軍人,納稅人也難以反對。此外,如果繼承人是死者血親以外的人,則免稅。羅馬向來就有將遺產贈與血親之外的人的習慣,這種情況在當時的羅馬是常有的事情,如西塞羅就接受了很多委託人的遺產。

遺產稅的產生,使退伍軍人的安置資金得以常規化。日耳曼民族

凱撒征服高盧期間曾經和日耳曼人有過交手,雖然時間很短,但他親自進入了日耳曼人的領地,目睹了日耳曼民族。到了奧古斯都時期,羅馬帝國開始嘗試着將防衛線從萊茵河推進到易北河。理由就在於,如果把防衛線從萊茵河推進到易北河,那麼萊茵河-多瑙河防衛線就可以縮短500公里,這或許是一個原因,還有一個原因在於如果讓日耳曼這個茹毛飲血的民族變得文明化,那麼也會給帝國帶來安定。

羅馬帝國於公元前12年開始了對日耳曼人的軍事行動,中間有休戰,直到公元16年才真正結束,期間有20年與日耳曼人不相上下。

前期指揮進攻日耳曼的是阿格里帕,公元前12年,阿格里帕去世後進攻日耳曼的任務就交到了提筆略和杜路蘇斯這對兄弟的手上。他們是奧古斯都妻子莉薇婭的兩個兒子,與奧古斯都沒有血緣關係,是莉薇婭與其前夫所生。不過奧古斯都還是把他們當自己的家人來看待,可以肯定的是,提筆略和杜路蘇斯都有着非凡的才能。

如果說高盧人是野蠻人,那麼日耳曼人則是比高盧人更野蠻的野蠻人

之所以沒有把他們手作“養子”,是因爲在羅馬一旦確認爲養子將會獲得繼承權。奧古斯都非常注重血緣,在阿格里帕去世後,他將自己的女兒尤利婭許配給了提筆略,儘管此時提筆略的婚姻非常美滿幸福,奧古斯都則希望尤利婭與提筆略多生下有着他的血統的孩子(尤利婭不是莉薇婭所生,爲奧古斯都第一任妻子所生,莉薇婭是奧古斯都的第二任妻子)。

在進攻日耳曼之初,勝利的消息不斷傳來,不僅羅馬人爲止瘋狂,奧古斯都本人也認爲勝利在望。提筆略統帥的是多奈何防線的軍團,杜路蘇斯則統帥5個軍團趕往北方與日耳曼人作戰。提比略在如今的維也納、布達佩斯附近建立了軍事基地,以此爲中心向四周擴散,使羅馬軍團牢牢掌控了多瑙河以南地區。杜路蘇斯則攻勢猛烈,一路殺到了北海,打敗了許多日耳曼部落。

第二年,即公元前11年,杜路蘇斯帶領軍隊從克桑滕越過萊茵河,從東面直取日耳曼的核心地帶,冬天率軍返回萊茵河過冬。公元前10年,杜路蘇斯向最終目的地易北河發動進攻,這個軍事方案計劃兩年,爲了不浪費時間,當年他在日耳曼過冬。奧古斯都的行政改革

就在日耳曼地區捷報頻傳的時候奧古斯都也開始了他的行政改革。

奧古斯都的基本方針是不斷提升中央政府直接管理的“核心”部分,其他部分則交與民間管理。羅馬帝國的“核心”部分就是羅馬本土。對於羅馬公民中500萬的成年男子,相對應的是5000萬的羅馬總人口,只有掌握這500萬人的核心,纔是統治的長久之計。

對此,奧古斯都將意大利本土劃分爲了11個區,也就是如今意大利的基本雛形,包括了盧比孔河以北,阿爾卑斯山以南的地區。

在共和國時期,羅馬由4個區組成,隨着人口的增加,奧古斯都將羅馬劃分成了14個區,更加有效地實現了對首都羅馬地區的管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