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阿里巴巴終於落戶香港作第二上市,再爲新經濟股及同股不同權的股份背書,市場預期阿里未來兩年盈利增長可達25-30%,動力依然強韌。恒指服務公司已表示1月會檢視同股不同股份納入恒指的可行性,並會諮詢市場意見。

新的一年開始,市場有不少展望,普遍是審慎的多,樂觀的少。2018年1月,恒指創出33500;2019年4月,恒指高見30300;2007年恒指創出32000當時的歷史高位。以上數據,看似30000點以上是可望而不及。因此,坊間預測恒指2020的目標,多是28000-30000左右,這個預測非常合理,2019年恒指收市於28000點以上,全年累升9%。若以此計,今年升幅最多約爲12%,以現時恒指10倍市盈率計,支持這個升幅並不困難。

以全年指數波幅去推斷,同樣得出近似的結果。2018年是指數波幅大的一年,恒指高低位約8000點,而2019年波幅收窄,市勢在年尾穩定下來,高低位差距爲5000點,取兩者中間數作爲2020恒指波幅區間,即預期今年波幅爲6500點。過去兩年,在極不明朗的環境下,恒指最低只是25000,因此這個低位明年應難以跌破,那麼高位保守計可達31500,關鍵是若再次重返30000以上,恒指能否真正地企穩。

2018年有一個現象是很值得留意,就是同股不同權等新經濟股漸爲市場接受。美團點評業績增長強勁,企業執行力高,股價節節上升,反映投資者的信任;阿里巴巴終於落戶香港作第二上市,再爲新經濟股及同股不同權的股份背書,市場預期阿里未來兩年盈利增長可達25-30%,動力依然強韌;甚至上市後令人失望的小米,近期股價似有轉勢味道。雖然這個板塊股份數目仍少,但市值規模已達5萬億港元,對市場及基金配置的影響,將會愈來愈大。

恒指服務公司已表示1月會檢視同股不同股份納入恒指的可行性,並會諮詢市場意見。觀察過去一年多以來的表現,同股不同權的股份在交投、市場流動性、企業管治及信息披露等方面,與其他股份並無分別。反而三隻同股不同權的股份,近期更可以持續佔據最大成交金額的前列位置,這清楚反映投資者不抗拒同股不同權。估計包括傳統基金在內的機構投資者,都希望未來恒生指數能更多地反映香港股市的結構變化。既然同股不同權的股份市值規模不小,在恒指成份股中佔有,是不無道理。

若阿里巴巴、美團等增長股可被納入恒生指數,將是市場重估恒指估值的催化劑,這也是港交所修改上市規則的主要目的。自2008年金融海嘯以後,恒指基本上是處於波幅市,原因是大部份傳統股份的估值被不斷下調,當中內銀是主要受累者。事實上,香港的金融基建不差,藍等企業的資產負債表強健,惟欠缺增長動力,單靠騰訊、平保,有獨力難支的感覺。明年顯然是一個機會,爲市場作出改變,併爲恒指加添增長動力。若如是,恒指的目標水平,可再看高5-10%的水平,而香港的金融市場將會更爲活潑。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