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關村附近筒子樓裏,住着老張和劉老太,老兩口共同生活的時間已經超過了半個世紀。

十幾平米的房間裏最顯眼的就是牆上掛着的全家福,劉老太穿着婚紗,被自己的兒子攙扶着。老張穿着西服,旁邊站着兒媳婦和孫女,一家人圓圓滿滿、幸福的樣子。

全家福下面坐着的就是老兩口,劉老太看見睦友社工機構和頭條尋人找到你項目工作人員的來訪特別熱情,一直倒水催她們喝,剛喝完就又倒上。由於新面孔的出現,老張趁劉老太倒水的時候用眼神暗示我們注意,同時指了指桌上早已準備好的一張紙條。一張寫得的滿滿字條赫然出現在眼前。其實老張已經不是第一次這麼做了,爲了保護老伴的自尊心,正好老伴不識字,每次和新接觸的人交流老伴的病情老張都會以書寫的方式來溝通。

結婚五十載,因阿爾茨海默病,老伴成了大哥,一張紙條道明真相

委屈

劉老太患有阿爾茨海默病,5年前確診。

意識到劉老太可能病了,是因爲從13年開始,劉老太隔三差五就埋怨老張偷自己的錢。老張委屈,但是無力辯解。“明明是她自己藏起來找不到了,何況,她哪兒有那麼多錢啊!”

14年的時候,一起住了幾十年的老鄰居開口建議老張帶劉老太去看病。因爲劉老太經常會“錯拿”鄰居的東西。有時候是顆蔥,有時候是個紙盒。每次遭遇鄰居抱怨“又丟了東西”,老張就只能低頭一個勁道歉:“你們別怪他,丟了什麼東西,告訴我,我來賠”。

之後,老張帶劉老太去北大六院找到了王華麗教授,王華麗教授是認知障礙症方面的專家,能掛到她的號不容易。經過詳細的檢查後,劉老太確診了阿爾茨海默病。

自此,一個牌子默默的掛在了老張家門口,這是他對鄰居無聲的道歉。

劉老太不認字,老張知道,用文字的方式提醒能更好的保護劉老太的自尊心,“她看不懂,這對她好。”

結婚五十載,因阿爾茨海默病,老伴成了大哥,一張紙條道明真相

責任

“這對她好、好的給她”是老張幾次提及到的信息。83歲的劉老太同時還患有心臟病、糖尿病和輕微的抑鬱症。在確診了阿爾茨海默病之後,她每天要喫的藥,就又多了一種。爲了保證劉老太的營養,老張研製了一種營養水:蛋白粉+奶。他每天很用心的給老太泡製。“這樣挖一勺蛋白粉,牛奶要用熱水燙一下,倒進去要再一起用機器打一打。”

之前老張不捨得喝,營養水只給劉老太,後來兒子告訴父親:您還要照顧母親,您的身體更重要。因爲這個“任務”,老張開始每天都和劉老太一起喝。“藥就是安慰片,”他堅定的認爲,“營養更重要”。

除了保證營養,老張還要給劉老太找點事做。

“在家呆不住,不帶她出去,她就會自己跑丟。”這幾年,老張買了歌本,帶着劉老太在小區歌會里唱歌。劉老太一開始不願意去,“你就當陪我去!”在這方面老張堅持甚至固執。劉老太雖然搞不懂爲什麼老伴突然就愛上了唱歌,但是她也願意爲老伴付出。從此兩位老人變成了小區歌會的常客。“我不愛唱歌,別說五音不全,三音都不全,之前當兵的時候只會《我是一個兵》這一首歌,現在,歌本上的我都會啦。”老張說。

擔心

劉老太經常不認識老張。劉老太眼中的老張是個老頭,有時候是自己的公公,有時候是自己的哥哥。而她自己,還是個年輕的女子。所以,她經常“義不容辭”的“照顧”老張,張羅着給老張做飯。每到起來不多久,她就會問老張:“是不是該喫飯了?”老張說:“還早呢”。過一會,劉老太就會再問一次。

出去唱歌的時候,劉老太會主動揹包,她告訴老張“你太老了,包我來背,我還年輕。”

劉老太腿腳靈便,走起路來的確像個年輕人。有一次,老兩口一起遛彎的時候,一轉眼劉老太就不見了。“當時是一個岔路口,她往左轉,我往右追,就丟了。”走了幾分鐘後看不見劉老太的身影,老張心裏慌張極了。他叫上兒子、兒媳一起去找。找到晚上,才接到公交車站的工作人員打來的電話,一家人才接到了迷路的劉老太。

正因爲此,頭條尋人“找到你”項目的工作人員給劉老太免費發放了“愛牽掛”防走失智能手環,老張專門準備了一個小包,掛在劉老太的皮帶上。“這是一個福袋,你要帶着。”老張告訴劉老太。

這個“福袋”漂亮,劉老太喜歡戴。也正因爲有了這個防走失智能手環,在找不到劉老太的時候,家人可以通過APP看到她的位置,讓家裏人稍微放心一點,有一些找尋的方向。

之後每次出門,都是劉老太疾步在前面走着,老張在後面努力的追着。但是老張心裏知道,劉老太帶着智能手環,他就能知道她的方位。

結婚五十載,因阿爾茨海默病,老伴成了大哥,一張紙條道明真相

寬容

提到劉老太的病,老張雖然有一肚子的苦水可以吐,但是他知道每次給劉老太收拾完爛攤子,生活還是要繼續。

老張會定期去參加北大六院和睦友社工組織的家屬聯誼會。參加家屬聯誼會的時候,老張認識了很多阿爾茨海默病患者的家屬,也學到了很多照護患者的知識。一本書關於阿爾茨海默病的書一直家裏顯眼的地方。這本書老張會很認真的閱讀。“每天晚上趁他睡了,我就看一會。”劉老太睡的安詳,老張看的認真,書上每頁都有老張的註釋。

雖然生活中有很多困難和委屈,但老張沒有停止學習。他在盡力的去理解劉老太,並且用科學的方法陪伴她,照顧她。“她沒有錯,她只是忘了。”老張說。


睦友社工的到來得益於中關村困難羣衆救助服務所(以下簡稱“中關村困服所”),睦友社工本次已經是第8次探訪老張和劉老太了。中關村困服所是在海淀區社會救助科和中關村街道民政科的支持下爲直面困難羣衆、增加困難羣衆救助服務而成立的,由睦友社會工作發展中心的社工直接爲需要幫扶的個案提供個案幫扶服務。本次老張能夠與頭條尋人結緣也是睦友社工在個案服務中得知張老太有走失的風險,而老張跟社工說老伴佩戴的智能手錶有時會失靈,自己還是很擔心老伴。社工幫助老張聯繫到了頭條尋人“找到你”項目負責人,免費爲張老太佩戴了“愛牽掛”防走失智能手環。

“找到你”是由頭條尋人發起的公益項目,通過給頭條尋人平臺幫助過的阿爾茨海默病老人免費發放智能手環,用科技的方式降低老人再次走失的風險。

截至2019年12月25日,找到你項目組發放的防走失手環已經覆蓋1354個家庭,避免了80人、260次高危走失。但是,科技永遠代替不了人心,對於阿爾茨海默病家庭來說,一個小小的定位器還遠遠不夠。在這世上,只有理解與愛,纔是記憶迷途裏的可靠導航。

結婚五十載,因阿爾茨海默病,老伴成了大哥,一張紙條道明真相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