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不惩罚孩子就不知道怎样做,这绝对是爸爸妈妈们喜欢惩罚孩子的一个重要原因。事实上,经常被惩罚的孩子会出现下面几种症状:。

这几天我们一直在关注,“育儿大V博主为惩罚6岁女儿,将其单独留在家中至深夜,引发网友愤怒”的事件。

起因,知名育儿漫画家#粥悦悦#发帖称,因为孩子没完成“学习任务”,把6岁女儿一个人扔在家里,还让孩子自己烧水泡粉丝吃,然后全家外出游玩。

她的这个行为引发网友的激烈讨论,网友纷纷表示,把幼儿独自留在家中非常危险,教育孩子也要讲究分寸。

现在粥悦悦已经对自己作为公众人物的行为作出了道歉,但是网友们还是不买账。因为这位百万粉丝的育儿博主,有太多不合适的育儿方式了。

知道粥悦悦这个人其实很长时间了,这位亲子漫画家是最早火起来的一批,漫画生动接地气,很有自己的特色,包括我在内的很多妈妈都关注过她。

开始看漫画只是开心一下,慢慢的大家发现,她的很多育儿方式,真的有待商榷。

比如拿着戒尺监督孩子写作业,体罚孩子,在家里强调吃饭座次,让孩子们“夹菜必须落碗,否则不能吃饭”,现在老二又在体罚下,恐惧得背不出来唐诗。

包括这次把她推上风口浪尖的“独自把6岁孩子留在家中”事件,孩子没有达到约定的要求,你可以按照约定好的,惩罚不带她出去玩,但是家里要有人陪同,保证孩子最基本的生活不受到影响。

在美国,大多数州法律规定,12岁以下的孩子,不能单独一人在家里或外出,必须有人陪伴。让12岁以下儿童单独留在家里是违法行为。出现这种情况被警察知道,不但孩子会被相应的社会福利机构或警察带走,父母还会被起诉“危害孩子安全罪”。父母如果要想要回孩子,则需要经历一系列持久的法庭官司。

据了解,今年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的《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草案中,增加了“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不得使未满8周岁或者由于心理、生理原因需要特别照顾的未成年人处于无人看护状态。

其实也能理解她的想法和初衷:孩子犯错不惩罚,那他下次根本就不会长记性啊!

不惩罚孩子就不知道怎样做,这绝对是爸爸妈妈们喜欢惩罚孩子的一个重要原因。

每个人都想把自己的孩子教育得更加优秀,可是在孩子行为跑偏的时候,除了武力镇压好像没有更好的法子?!

没错,我们不得不承认,惩罚虽然简单粗暴,却直接有效。

孩子乱砸东西,你踹他一脚,他马上不砸了。

孩子大喊大叫讨人嫌,你揍他一顿,他马上消停了。

表面看起来,这些惩罚确实都有很明显的效果,但是这些短期效果的背后,却是对孩子内心深深的伤害。

事实上,经常被惩罚的孩子会出现下面几种症状:

自卑

他们总是会这样想:我是最差的。

我做的不够好。

爸爸妈妈会不喜欢我。

老师同学看不起我。

他们可能在人前很难抬起头来。

也许某一天还会想不开。

报复

有的孩子会产生报复心理。

他们会跟大人对着干。

你不让我这样做,我就非要这样做。

你说我表现差,我就做得更差给你们看。

破罐破摔,在坏孩子的路上越出溜越远。

胆小

有一次我在一次试听课上看到一个孩子。

老师说,看这里,跟着老师做。

可是他每做一个动作都看一眼他妈。

从他怯生生的小眼神里可以判断,他害怕自己做不好,会被妈妈骂。

所以小小年纪就学会看妈妈脸色。

想要过分讨好妈妈。

这也是经常被惩罚的又一个副作用。

要让孩子做的更好,就要先让他感觉更糟的想法是很狗血的!

其实说到底,我们惩罚孩子的唯一目的,就是能彻底地解决孩子的问题。

因此,我们必须从一做错事就惩罚孩子的惯性思维中跳出来,在不伤害孩子自尊的前提下,正确地解决问题。

1

理性地对待孩子的问题,不絮叨

很多爸妈一发现孩子的不良行为马上就炸了,唠叨指责叮当上线。说你100次别这样你非这样,我怎么生了你这样的孩子,你怎么这么笨,你这么傻。

这样说的大人本身就很傻,你自己的基因心里没点数吗?

太多的废话和抱怨只会让你的愤怒一浪接一浪,保持理性,管理好自己的情绪,批评孩子要讲究技巧。

我看到你抢别人的东西,我很伤心。

我看到你撕坏了书本,我很难过。

让孩子了解,你不喜欢的是他的行为而不是他本人。

2

接纳孩子的情绪,找原因

假如你做错了一份重要文件,心里很难过。

这时候,有人对你说:别紧张,我刚做这个时候也像你这样。你心里是不是觉得超感动,超温暖。

对小孩子来说,这种情绪上的接纳同样重要。

我知道今天老师说你了,

你很难受(摸头)。

能和妈妈说说你为什么在课堂上捣乱吗?

不管孩子犯了什么错误,都是有真实原因的。大人应该先去接纳孩子的情绪,然后以尊重和理解的姿态,去倾听孩子的想法。这样孩子才愿意向你打开心灵的小窗户。

3

跟孩子商量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命令

对于孩子的问题行为,很多爸妈总是把责任揽在自己身上。

好吧,既然你不写作业,我就盯着你写。直到你把所有作业写完为止。

像这种方法,孩子依靠的是大人外在的控制。大人为孩子的行为负责,把关,而孩子不会自己承担责任。

简单来说,就是他怕你用大巴掌糊他。

所以你在他面前时,他畏惧,不会这样做。一旦你离开,他立马放了羊。

说真的,总是这样包揽孩子的责任,爸妈气到猝死的风险很高。

那怎样让孩子学会为自己负责呢?我们要做的就是和孩子一起思考如何解决他的题。

你可以运用启发式提问的方法,拿写作业举例,

你可以这样问他:

你觉得用多长时间才能写完作业?

怎样才能在不耽误写作业的前提下留出看动画的时间?

然后和孩子一起把你们敲定的规则画下来或者写下来。

一旦孩子参与了,了解了自己肩负的责任,他们就能更好的遵从这个要求。

如果他们很好地做到了,哪怕只是有一丁点的进步,二话不说,及时鼓励。就算孩子没有做到也不要马上惩罚和说教。

你也可以问问他:

为什么会发生这种事?原因是什么?

你觉得下次怎么做才能避免这种事?

找出问题的根源,解决它。

4

惩罚后安慰孩子,要及时

当然了,爸妈都是人,也有被情绪操控的时候。

如果你一不小心惩罚了孩子,深深伤害了孩子的小心灵。千万记得要放下老子威风,事后弥补。

这里说的弥补不是物质上的弥补,规则上的妥协,而是感情上的抚慰。

向孩子及时道歉,让孩子知道你还是爱他的。

对不起宝贝,妈妈刚才太冲动了,不该打你。

请你原谅妈妈吧,让妈妈抱抱,我们和好吧。

这样孩子的自尊心才不会很受伤。

你爱孩子吗?爱!

那就从现在开始打住你对孩子的无知惩罚。

鲁迅曾经说,惩罚就像垃圾减肥药,虽然有短期疗效,但是不能解决根本问题。不要等到孩子的问题行为反弹了再去后悔。

毕竟孩子的未来,谁都赔不起。

同样再啰嗦几句,现在网络上的大V,专家特别好,鱼龙混杂,大家在学习育儿知识的时候也要擦亮眼睛,自己拥有明辨是非对错的能力,不要盲目迷信大V的做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