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海军长春舰舰长胡杰。对话海军长春舰舰长胡杰——。

人民海军今年70岁了。70年,人民海军创造了令人惊叹的“中国速度”。70岁,中国海军正青春。请关注《解放军报》军营观察专版文章,一起感受中国海军的“青春靓丽”。

中国海军正青春

■解放军报记者 柳刚 陈国全 王天益

暮春白马庙,绿柳依依,烟雨蒙蒙。

脚步叠着脚步,一群朝气蓬勃的学子畅游其间,用好奇的目光向历史深处眺望,探寻着人民海军诞生的那段峥嵘岁月。

1949—2019。与共和国同龄,人民海军今年70岁了。

70岁,对于一个人来说,已是古稀之年;对于一支海军来说,却是青春芳龄。环顾世界,英国皇家海军成立470多年,美国海军成立220多年……

1949年4月23日,华东军区海军在江苏泰州白马庙正式成立。

往事并不如烟。在这样一个值得庆贺的时刻,我们将目光投向这段距离我们很近很近的历史——人民海军成长的青春足迹,每一步都如此清晰,令人热血沸腾。

作家斯蒂芬·茨威格说:“历史是真正的诗人和戏剧家,任何一个作家都别想超越历史本身。”

70年,人民海军热血演绎的这部历史大剧,是想象力再丰富的剧作家绞尽脑汁也无法创作出来的——

1949年4月23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即将成立的炮火硝烟中,人民海军成立了。其全部家当,不过是“几艘基本丧失战斗力的铁壳船和木船”。

今天的人民海军,已昂首进入“航母时代”。2018年中央军委在南海海域举行海上阅兵,48艘战舰昂首列阵,76架战机叱咤蓝天,人民海军新时代的“靓照”惊艳世界。

2018年4月12日,中央军委在南海海域隆重举行海上阅兵。代宗锋 摄

70年,短短70年,人民海军创造了令人惊叹的“中国速度”。

70岁,中国海军正青春。

这青春魅力,“秀”在世界关注的目光里——

2017年10月,英国《每日邮报》刊发《红色10月,价值1.98亿英镑的最先进的中国军舰沿泰晤士河而上》。这一消息迅速“置顶”西方舆论圈。这是人民海军舰艇首次造访英国伦敦。

中国海军舰艇的快速入列,引起世界媒体广泛关注。此次访问伦敦的黄冈舰、扬州舰均为2015年入列,高邮湖舰2016年入列。

这青春担当,“刻”在驶向深蓝的航迹里——

2019年4月4日,中国海军第32批护航编队启程。

“我是中国海军护航编队,如需帮助,请在16频道呼叫我。”这是10多年来回荡在亚丁湾海域的“平安之音”。

在索马里遭遇海盗劫持的危急时刻,中国海军来了,获救船员们纷纷致谢:“祖国万岁!”

在也门战火纷飞、同胞生命危在旦夕的时刻,中国海军来了,官兵们说:“中国海军带你们回家!”

为祖国人民的安全利益护航,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护航,这就是人民海军的青春担当。

这青春朝气,洋溢在海军官兵自信的眉宇间——

香港回归20周年之际,航母辽宁舰首次驶入维多利亚港湾。“香港你好!”700余名官兵在航母飞行甲板上整齐列队,以独特的方式向香港问好。一张张普通官兵的面孔上,凝聚着中国海军新时代的自信表情。

“在中国舰艇上你将听到什么样的未来?” 2017年参观海口舰时,美国军事战略研究学者迈克尔·法比敏锐地观察到:“海口舰上的年轻军官十分自信。他们对祖国的命运非常肯定。”

采访中,记者遇到过许许多多这样的平凡水兵:入伍前,他们没走出过大山、没见过大海,如今却可以随口道出一个个遥远的国度、一个个陌生的城市、一条条拗口的海峡名字。他们与人民海军一同成长,视野变得越来越开阔,胸襟变得越来越宽广。

汽笛声声,海浪奔涌。此刻,让我们一起走近人民海军传奇故事的“青春封面”——年轻一代的舰艇长们,聆听他们的成长与奋斗、光荣与梦想,触摸人民海军肩负使命、驶向深蓝的时代脉动。

对话海军长春舰舰长胡杰——

我,我的舰,我的祖国

■解放军报记者 柳 刚 王天益 陈国全 特约记者 李 唐

自信,有时是一个眼神,有时就是一句话。

“这是中国领海!”当这句话从他口中蹦出时,眼前这位身材瘦小的海军上校,身体内蕴藏的自信和力量瞬间迸发出来。

4年前,随长春舰远航,记者第一次听到他说这句话。那一次,长春舰执行海上维权任务,他的语气也是如此清晰有力。

胡杰,不帅不酷,可他的舰很帅很酷。沿着海上丝绸之路,长春舰先后造访了20多个国家,它刚毅而有张力的舰体,赢得了世界不同肤色的人们点赞。

今年,是长春舰入列的第7个年头。亚丁湾护航、海上维权……7年来,长春舰航程达16万余海里。

长春舰通道里,挂着一幅很大的世界地图。地图上,战舰7年的航迹被绘成不同颜色的线条,五颜六色的曲线串起了世界的大洲大洋。

“还有什么能像我的战舰这样,把我和我的祖国如此紧密相连!”站在这幅地图前,胡杰一脸骄傲。

海军长春舰舰长胡杰。

一个人的幸运,一代人的幸运

2018年,改革开放40周年。

这一年的春天,中央军委在南海海域举行规模空前的海上阅兵。作为新时代人民海军的主力驱逐舰,长春舰豪迈受阅。驾驶室里,舰长胡杰英姿勃发。

再过22天,胡杰就40岁了。40年前,孕育改革开放的那个春天里,他出生在舟山群岛的一个普通家庭。和当时许许多多家庭一样,对他们而言,“吃饱肚子”就是幸福。

“家门一开,就能望见大海。”胡杰说。儿时,他每天看着渔船从眼前驶过,但从没想过自己能驾驭一艘排水量达6000多吨的战舰走向大海。

上学时,胡杰很听话。高考前,身为船厂工人的父亲,替他拿了主意——报考海军大连舰艇学院。

这些年,胡杰一直没问过父亲原因。直到父亲去世,他自己也成为父亲,胡杰才想到:当船长是不是父亲自己年轻时的梦想?

胡杰父亲干了一辈子修船的活儿。“没有人能够脱离时代而成长,同样,没有人能够脱离时代去追梦”。

1997年,胡杰顺利考入海军大连舰艇学院。这一年,中国海军两支舰艇编队分别访问了东南亚和美洲,成为世界关注的热点。

胡杰的成长,也顺理成章地踏上了海军快速发展的节拍。

胡杰很幸运——

2002年毕业,他幸运地分配到了淮北舰,那是当时我国最先进的导弹护卫舰;2014年,他又幸运地成为长春舰的实习舰长,那是当时我国最先进的导弹驱逐舰之一。

其实,这不是胡杰一个人的幸运,而是他们这一代人的幸运。

据悉,胡杰的同学已经有不少人走上中国海军舰长的岗位。

这是怎样的“幸运一代”?打开“胡杰们”的个人履历,再对照中国海军的大事记,很容易得出答案。

2002年,他们毕业分配到部队。这一年,中国海军完成了首次环球航行。

2013年前后,他们陆续走上舰长岗位——从那一年开始,中国海军迎来了新型舰艇接连下水的蓬勃发展。

“赶上海军加速发展的大时代,我们这一代人的成长速度是前所未有的。”胡杰感叹,时代看似离个人很远,却与每个人密切相关。

2019年2月4日,农历除夕,胡杰在微信朋友圈写下:感恩生命中所有的遇见,遇见你是最美好的事情!

“你”是谁?胡杰为这段文字配了几张图片,有长春舰犁出的浪花,有远航时拾到的石头,还有一幅蓝色背景的世界地图……

一艘战舰?一条航线?一段岁月?一个时代?或许,一切兼而有之。

心在舰上,舰在心上

这是现实与历史的相遇。

北方某军港,阳光明媚,长春舰静静停靠在码头。由此向北不远的地方,长春舰的“前辈”——我国第一代长春舰正在公园里接受游客的观瞻。

舷号103的第一代长春舰,是新中国海军初期的“四大金刚”之一。1962年4月,长春舰奉命出征,这是人民海军首次派战舰到12海里领海线外执行任务。

“我们传承的不仅仅是一个名字,更是老长春舰舍我其谁的精神。”凝视着长春舰的舰徽,胡杰说出了这句话。

今天,新一代长春舰依旧是人民海军的王牌战舰——

2014年,他们远赴亚丁湾护航;2015年,他们驰骋西太平洋,远航三千多海里;2016年,他们在东海战备巡逻;2017年,他们出访亚、非、欧多国;2018年,他们在南海海域受阅……

对胡杰来说,作为长春舰舰长,有一份格外的荣耀,同时也要承担一份额外的“重量”。

“穿上这身军装,站在战舰上,我代表的不是我自己,是我的战舰,是我的祖国。”胡杰一次次在心里提醒自己。

2017年5月,中国海军舰艇编队访问菲律宾,菲律宾总统杜特尔特登上编队指挥舰长春舰。作为舰长,胡杰第一次陪同一国元首检阅仪仗队、参观舰艇。

紧张,在所难免。可肩头的国家使命,让胡杰把这份紧张压在了心底最深处。在所有人眼中,这位年轻的舰长镇定自若、指挥有方。参观完长春舰,杜特尔特称赞:“这艘军舰几乎是完美的。”

一路远航,一路访问,胡杰操着一口流利的英语同各国同行交流,“就像是个穿着军装的外交官”。

一艘战舰,就是一张国家名片;一位舰长,代表着中国海军的形象。

“世界上有多少职业,能让你代表国家?”远航一路,胡杰对长春舰官兵说了一路。

“舰长,是一个使命感很强很强的职业。”胡杰说,“干不好,就愧对国家,愧对手下这帮兄弟。”

这份使命感,成为长春舰挺进深蓝最强大的动力。7年来,胡杰和长春舰一路追赶,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纪录。

访问马来西亚的那一幕,深深印在了胡杰的脑海里:在子女的搀扶下,一位90多岁的老华侨颤巍巍地走上长春舰。老人东摸摸、西看看,眼眶湿润:“海军强大了,中国强大了……”

在水兵眼中,战舰是国也是家。

长春舰首任舰长是王社强。他的妻子曾问王社强:你有两个家,一个在岸上,一个是你的舰。哪个对你更重要?

王社强笑着回答:“都重要,都重要。”

卸任舰长那天,王社强对全体舰员道出了他心里真实的答案:“舰上这个家,我付出的更多,也更在意。”话毕,他的泪水夺眶而出。

不单是舰长,每名长春舰官兵离舰时都会上演这样一幕——泪水洒在甲板上,心也留在了战舰上。

“心在舰上,舰在心上。”这句话是谁最先想出来的,长春舰官兵谁也说不清楚。胡杰觉得,这是大伙的心声。

航行中的长春舰威武帅气,它的航迹串起了世界的大洲大洋。

既不仰视,也不俯视

2017年夏天,地中海,长春舰与意大利海军联合演习。

“Professional(专业)!”胡杰指挥长春舰用完美的表现,赢得了意大利海军同行的认可。

此时,胡杰心里异常冷静。他还记得,第一次赢得外国海军同行如此评价时的兴奋。然而,赞扬听多了,他心中的兴奋感越来越淡。

跟长春舰一样,快速发展的人民海军赢得了世界越来越多的称赞,广大民众对人民海军的期盼也越来越高。

“在鲜花和赞誉的簇拥下,我们海军应保持冷静,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保持冷静。”胡杰的这一思考,来自于他个人对世界海军发展历史的研究。

胡杰的书架上,有一本《驱逐舰发展史》。作者安东尼这样写道:“驱逐舰就其魅力、成就或声誉而言,没有任何其他军舰可以与之相比。”

2005年,“中华神盾”首舰下水。此时,距离美军伯克级“宙斯盾”驱逐舰首航下水,已过去了十多年;距离世界第一艘驱逐舰的诞生,已过去了110年。

“这就是差距,我们必须面对的差距。”胡杰认识到,作为追赶者,中国海军舰长不仅要拥有这种大历史的世界视野,还应成为大时代的担当者,并为之付出一切。

2017年,长春舰远航,先后参加15场中外联合军演。胡杰不断地向对方学习,完善自我。

“10年前,我们曾仰视别人。10年后,我们被别人仰视。”胡杰说,“既不仰视,也不俯视,唯有平视的目光,才是真正的自信。”

大国海军的发展,是需要时间积淀的。胡杰的微信昵称:Lazy Ant(懒蚂蚁)。学者发现,蚁群离不开“懒蚂蚁”——这些“懒蚂蚁”看似无所事事,实则把更多的精力花在了“侦察”和“研究”上,以确保蚁群的食物来源。

胡杰就想当那只善于以思考力驱动团队前进的“懒蚂蚁”。去年,两起军舰相撞事件备受关注。一起是美国军舰与商船相撞,另一起是挪威军舰与油轮相撞沉没。胡杰第一时间分析了外军损管机制,结合长春舰实际提出了损管训练的改革方案。

在胡杰看来,“只有在世界的坐标系中,你的每一步成长才值得喝彩”。

当舰长,最好能留下一批训练有素的舰员。胡杰清楚,要做到这一点,“时间仍是最大的对手”。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儿时,胡杰的世界很小。他出生的小长涂岛,面积只有10多平方公里。

如今,胡杰的世界很大。他见过太平洋的浩瀚无垠,领略过印度洋的异域风情,沐浴过地中海的灿烂阳光……

仗剑深蓝,犁水四方。胡杰的人生,在常人看来很精彩。然而,这份精彩的背后,有着常人难以想象的寂寞和枯燥。

长春舰官兵休假统计表显示,胡杰2018年休假两次,一次3天,一次15天。这一年,他出海200多天。

“这是你想要的生活方式吗?”记者问。

对此,胡杰也曾经迷茫过。海上的生活,对任何人来说都是艰苦的、寂寞的。

“我觉得,人要快乐,首先要想清楚两个问题:一是你干的事是否有意义,二是这件事是不是你喜欢的。”胡杰习惯性地搓着手,“做一个幸福的人,其实很简单”。

这就是胡杰的答案。所以再苦再累,他和战友们都坚持着、享受着。

作为舰长,他的幸福是驾驭着战舰驰骋在大洋之上,看着五星红旗在战舰上迎风飘扬;作为丈夫、父亲,他的幸福是陪着妻子逛个商场,接送儿子上下学。对于这个以海为家的男人来说,有时候“一家三口在一起吃顿饭就是幸福”……

有一份遗憾,埋在胡杰心里:高考前,母亲去世了,没见到他穿上一身帅气的“浪花白”;作为副舰长接长春舰时,父亲去世了,没能看到他当上舰长,驾驭中国最先进的战舰。

父母去世,葬在了小长涂岛上。走过大千世界,他依旧怀念那个小小的海岛,怀念儿时的家,怀念父母。

今年大年初三,结束战备值班,胡杰回到了小岛上。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站在父母的墓前,胡杰喃喃道,“爸爸妈妈,我们一家子都很好。我过得很幸福!在天有灵,你们会为我而骄傲!”

舰艏行处是长城

■海军长春舰政治委员 廖祥权

军队应战而生,军人为战而练。长春舰犁海耕波,就是为了守护共和国的和平安宁。

海军长春舰,舷号150,2013年1月服役,是党的十八大后入列的第一艘新型导弹驱逐舰。入列7年来,长春舰先后完成了各项巡逻维权、战备演训等实战化训练任务,以及第17批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护航、远航访问等重大非战争军事行动,航程达16万多海里。

习主席指出,军队是要准备打仗的,一切工作都必须坚持战斗力标准,向能打仗、打胜仗聚焦。能打仗、打胜仗,一个“能”字,一个“胜”字,是我们长春舰全力以赴追求的目标。不管航行多远,我们长春舰官兵始终把定“信念罗盘”,牢记肩上使命。

装备越新,越要擦亮胜战之刃。未来战场不仅仅是武器装备的对抗,更是血性勇气的较量。我们长春舰官兵继承老一辈光荣传统,践行“崇学、尚武、制胜、担当”的舰训,依托重大任务锤炼打仗本领。近年来,在海军比武竞赛中,我们舰取得1项团体第一、2项个人第一的好成绩,涌现出一批全军备战标兵、全军优秀指挥军官等先进典型。

舰艏行处是长城。回望历史,我们长春舰所在支队曾创下了“七战七捷”的光辉战绩。展望未来,“第八场战斗”可能就在下一分钟打响。我们必须时刻准备着、全力准备着。

作者 | 柳刚 陈国全 王天益

来源 | 解放军报、军报记者、学习军团(ID:xuexijuntuan)

感觉不错点“在看”,转载请注明出处!

监 制:王士彬 张晓辉

编 审:欧 灿 邹 菲

责 编:杜海丰 范彦青 徐冰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