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旗袍比较适合中国女性清瘦玲珑的身材特点,而且可以“中西合璧”,因而“变化多端”。现在的女性举手投足幅度很大,太有锋芒,就很难将旗袍穿得好看。

旗袍是一个时期的历史印记,是民国时期的国服,是人们生活中最为常见的穿着形式。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被视作旗袍流行的起点,盛行于三四十年代,三十年代的时候旗袍达到了顶峰状态。

打开百度APP,查看更多高清图片

在我们记忆深处也总是残存一些老上海的女性形象:

她们有着烫烙的卷发,明艳的耳环,

一身裁剪合体的旗袍,一双合脚的高跟鞋,

搭配的恰到好处配饰,一个小手包,

举手投足之间都能展现出女性的优雅和气质。

这种印象主要来自电视剧或者老旧海报照片。

直到现在,即便不是所有人都穿过旗袍,

但是大众对旗袍的认知不会停留在空白阶段。

旗袍源于旗人之袍而北京是旗人聚居最多之地,所以直至清末民初,旗袍是属于京派文化的。清代的旗人之袍包括男袍和女袍,但由于旗袍是女装,所以也可以说旗袍源于旗女之袍

拥有百年历史的旗袍,源于思想浪潮,经历了无数次的轮回演变,见证了一次次时代的变迁,一路发展传承下来,像是一位饱经沧桑却依旧容颜不老的老者,慢慢地诉说着这一路的种种演变,用最真挚的艺术语言,向世人传达着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

旗袍的样式

旗袍比较适合中国女性清瘦玲珑的身材特点,而且可以“中西合璧”,因而“变化多端”。旗袍的样式很多,开襟有如意襟、琵琶襟、斜襟、双襟;领有高领、低领、无领;袖口有长袖、短袖、无袖;开衩有高开衩、低开衩;还有长旗袍、短旗袍、夹旗袍、单旗袍等。

旗袍特点

做旗袍格外注重3个点:胸,腰,以及行内称为“浪腰”的后腰最细处。提高腰线,可以掩饰女人最恨的小肚子,降低一些,则能把那些天生很“S”的女人勾勒得更为玲珑。料子薄,臀围要略紧一紧,厚重的织锦缎,要略微留些空隙。旗袍最讲究“可身”,多一分则肥,少一分则窄,衣服与人体之间的空间压缩到尽可能得小,紧紧包裹在旗袍里的女人就像一支含苞的花蕾。

旗袍有一种气质,旗袍不仅对于身材的要求很高,而且对举止、步态也有很高的要求。现在的女性举手投足幅度很大,太有锋芒,就很难将旗袍穿得好看。凡此种种,都体现了妇女的百般风情。

本文为***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