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旗袍比較適合中國女性清瘦玲瓏的身材特點,而且可以“中西合璧”,因而“變化多端”。現在的女性舉手投足幅度很大,太有鋒芒,就很難將旗袍穿得好看。

旗袍是一個時期的歷史印記,是民國時期的國服,是人們生活中最爲常見的穿着形式。二十世紀二十年代被視作旗袍流行的起點,盛行於三四十年代,三十年代的時候旗袍達到了頂峯狀態。

打開百度APP,查看更多高清圖片

在我們記憶深處也總是殘存一些老上海的女性形象:

她們有着燙烙的捲髮,明豔的耳環,

一身裁剪合體的旗袍,一雙合腳的高跟鞋,

搭配的恰到好處配飾,一個小手包,

舉手投足之間都能展現出女性的優雅和氣質。

這種印象主要來自電視劇或者老舊海報照片。

直到現在,即便不是所有人都穿過旗袍,

但是大衆對旗袍的認知不會停留在空白階段。

旗袍源於旗人之袍而北京是旗人聚居最多之地,所以直至清末民初,旗袍是屬於京派文化的。清代的旗人之袍包括男袍和女袍,但由於旗袍是女裝,所以也可以說旗袍源於旗女之袍

擁有百年曆史的旗袍,源於思想浪潮,經歷了無數次的輪迴演變,見證了一次次時代的變遷,一路發展傳承下來,像是一位飽經滄桑卻依舊容顏不老的老者,慢慢地訴說着這一路的種種演變,用最真摯的藝術語言,向世人傳達着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

旗袍的樣式

旗袍比較適合中國女性清瘦玲瓏的身材特點,而且可以“中西合璧”,因而“變化多端”。旗袍的樣式很多,開襟有如意襟、琵琶襟、斜襟、雙襟;領有高領、低領、無領;袖口有長袖、短袖、無袖;開衩有高開衩、低開衩;還有長旗袍、短旗袍、夾旗袍、單旗袍等。

旗袍特點

做旗袍格外注重3個點:胸,腰,以及行內稱爲“浪腰”的後腰最細處。提高腰線,可以掩飾女人最恨的小肚子,降低一些,則能把那些天生很“S”的女人勾勒得更爲玲瓏。料子薄,臀圍要略緊一緊,厚重的織錦緞,要略微留些空隙。旗袍最講究“可身”,多一分則肥,少一分則窄,衣服與人體之間的空間壓縮到儘可能得小,緊緊包裹在旗袍裏的女人就像一支含苞的花蕾。

旗袍有一種氣質,旗袍不僅對於身材的要求很高,而且對舉止、步態也有很高的要求。現在的女性舉手投足幅度很大,太有鋒芒,就很難將旗袍穿得好看。凡此種種,都體現了婦女的百般風情。

本文爲***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