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巴黎聖母院是不幸的,但與被燒燬了90%藏品的巴西國家博物館、毀於戰火的帕爾米拉古城、遭人爲縱火的韓國崇禮門以及被燒燬了5萬冊藏書的德國安娜·阿瑪利亞公爵夫人圖書館相比,又是足夠幸運的。據悉,此次事件涉及的文物管理部門考慮到崇禮門美觀和預算的問題,並沒有在其內部安裝自動噴淋設備和火災報警器等設施,只在建築內放置了8個滅火器,這是火情沒有被及時發現的根本原因。

原標題:那些毀於一炬的人類文明遺珠

當地時間2019年4月15日,法國著名的巴黎聖母院起火,大火從18點50分左右開始燃燒,一直到當地時間16日上午10點大火才被全部撲滅。在這場大火中,聖母院的塔尖倒塌,左塔上半部也被燒燬,西部和南部的玫瑰花窗也受到一定損毀。萬幸的是,聖母院的主建築及兩座燈塔被成功救下,北側的玻璃花窗也得以“倖存”。

據悉,大教堂近來正處於一項耗資680萬美元的改造項目中,就在4月11日施工隊纔將教堂內的十二使徒像和四福音像移出,四天後就發生了悲劇,不得不說,這是這場災難中令人感到些許安慰的幸事。除此之外,聖母院內的主要藝術品——耶穌受難的“荊棘皇冠”、路易九世的一件長袍也被成功救出,法國的消防隊員們拼死搶救下了這座承載了800多年法國和歐洲歷史、宗教、文化和藝術的建築瑰寶。成千上萬的法國民衆擠在塞納河畔輕唱讚美詩,爲巴黎聖母院祈禱。巴黎大主教Michel Aupetit向全法國的牧師發出邀請,希望他們敲響自己教堂的鐘聲,來爲“這位偉大的女士”禱告。

巴黎聖母院是不幸的,但與被燒燬了90%藏品的巴西國家博物館、毀於戰火的帕爾米拉古城、遭人爲縱火的韓國崇禮門以及被燒燬了5萬冊藏書的德國安娜·阿瑪利亞公爵夫人圖書館相比,又是足夠幸運的。

巴西國家博物館

消防栓缺水 電路老化 政府撥款無法到位

2018年9月2日晚,里約熱內盧的巴西國家博物館遭遇重大火災,原因在八個月後查明,是因爲空調系統的錯誤安裝才導致了火災的發生。在這場大火中,大量科學和文化遺產化作灰燼。截至9月4日,博物館整個三層建築基本被燒燬,而且整個建築存在坍塌風險。巴西總統Michel Temer發表聲明說,國家博物館藏品被燒燬對巴西來說是不可估量的損失,200年的研究和知識成果就這樣逝去了,這對所有巴西人來說都是悲傷的一天。大火造成的損失直到現在都無法估計——在博物館的2000萬件館藏中,僅10%得以保存,另外90%被損毀的藏品中不僅包括一些科學家一生的學術著作和探索成果,還包括一些珍稀化石和土著語言的錄音,而且這些語言錄音中有一些語言至今甚至已經失傳。

巴西國家博物館是拉丁美洲體量最大的博物館,館內收藏了約2000萬件科學和文化方面的無價文物;它也是一個巨大的科研機構,許多科研人員和大學學者在這裏研究各種生物與植物的標本;還是巴西曆史的見證者,有大量王室的生活物品展出,向人們述說着從1500年葡萄牙人發現巴西一直到巴西成立共和國的歷史。這座歷史悠久的博物館成立於1818年,在成立後的200年間,許多聞名世界的文物入駐,比如具有11500年的歷史、被認爲是南美洲最古老的人類化石之一的Luzia頭骨,還有巴西最大的長頸恐龍馬薩卡利神龍的生物骸骨,以及巴西在1874年發現的最大隕石“本德戈”,還有巴西皇帝在19世紀爲博物館拍賣來的拉丁美洲最古老的埃及木乃伊等文物。可惜的是,這些珍貴的文物躲過了數百年曆史的摧殘,卻沒能躲過數個小時的大火。

大火之後,許多考古學家、生物學家以及研究者表示迷茫與憤怒。巴西昆蟲學家Marcus Guidoti說:“巴西國家博物館的大火讓我感到絕望。” Guidoti研究的是網蝽,而巴西國家博物館裏有着世界上最多的網蝽標本,可惜大火燒掉了所有的網蝽標本和其他近500萬份節肢動物的標本。“這些標本根本沒有辦法被替代,它們對於瞭解這個物種具有重要意義。”他說,“之所以這次火災讓我感到如墜冰窖,就是因爲我幾乎所有的研究樣本全在那兒了。”

大火之後,悲傷並且絕望的巴西人民在博物館周圍進行了大遊行,他們認爲這場悲劇本可以避免,但政府的不作爲讓巴西200多年的歷史被付之一炬。消防隊員趕到現場後,發現博物館周圍的兩個消防栓沒有水,消防員們只好從附近的一個池塘抽水來救火。而巴西國家博物館作爲重要的大型博物館,館內不僅電路老化,牆面剝落,還沒有整套的滅火系統,只有幾個滅火器和煙霧探測器。而且火災發生前,博物館的煙霧報警器並沒有響,這讓消防員們錯過了大火的最佳撲滅時機。

而這一切的根本原因在於整個國家都在削減學術研究和教育上的政府預算支出。2017年3月,巴西總統Michel Temer減少了44%的科研基金,只撥出了1億美元,這是自2005年以來的最低水平;而且巴西國家博物館自2014年後就沒再能完整地收到政府預撥的12.8萬美元,2018年過去了一半,也才收到了年預算的十分之一。正因此,巴西國家博物館無法支付安保人員和清潔人員的工資,也不能對博物館進行修葺——在博物館200週年的週年慶上,30個展館只有20個能對外展出,其他的10個展館因爲白蟻、牆面脫落等不體面的原因,只好無限期地閉館。

  帕爾米拉古城

戰火奪走了敘利亞“沙漠的新娘”  也炸退了上千年的文明

敘利亞內戰從2011年3月的敘利亞危機爆發後開始,在多國與各地區的干預下,從示威遊行發展到了武裝衝突,從“敘利亞自由軍”到ISIS恐怖武裝組織,並最終形成敘政府軍、反對派武裝、極端武裝組織等多方混戰的局面。8年的戰火紛飛,上萬民衆流離失所,數以萬計的難民像沙丁魚一樣擠進了歐洲各個國家,並帶去了恐慌與混亂;8年的武裝轟炸,炸飛了敘利亞的神廟、清真寺和博物館,也將敘利亞的文明活生生地炸退了近乎千年。

由於戰亂,敘利亞原本的六處世界遺產在2013年的第37屆世界遺產大會上全部被列入了瀕危世界遺產名錄,到今天,六處遺蹟中的著名建築基本全都毀於戰火。無論是伊斯蘭教的第四大聖寺大馬士革大清真寺、布斯拉古城的古羅馬劇場,還是帕爾米拉古城的巴爾夏明神廟、貝爾神廟、凱旋門和埃拉貝爾塔,或者是地球上保存最完好的中世紀古城阿勒頗古城,世界上最重要、最堅固的中世紀城堡之一的騎士堡,以及被稱爲“死城”的北敘利亞古村落……都在戰火中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傷害,有些甚至直接退出了歷史舞臺,成爲歷史洪流中的一片小小水花,慢慢地被人們遺忘。

這其中最令人感到痛惜的莫過於帕爾米拉古城的湮沒。帕爾米拉被稱爲敘利亞“沙漠中的新娘”,是敘利亞規模最大的古代遺蹟,還是當年古絲綢之路末端的貿易重鎮。這座古城在古羅馬帝國的羽翼下成長,從公元元年前後開始興起,一直繁榮興盛到了公元三世紀。這兩三百年的時間,帕爾米拉城深受古羅馬古希臘文化的影響,無論是它挺拔的神廟,還是凱旋門旁高聳的石柱,都向人們展示了兩千年前那個時代燦爛而又輝煌的文明。但在2015年,帕爾米拉古城就被捲入了戰爭,極端武裝組織ISIS侵佔古城後,開始大肆破壞古城遺蹟與其中的文物,不僅如此,還炸燬了擁有兩千年曆史的、具有重要歷史意義的巴爾夏明神廟。

唯一值得慶幸的是,在ISIS攻佔帕爾米拉古城之前,當地的考古學家和政府人員就已經開始行動了。2012年,敘利亞文物局局長Maamoun Abdulkarim就開始有意識地轉移帕爾米拉博物館的文物,他將部分希臘羅馬時代的雕塑、珠寶、古代玻璃製品和鑲嵌畫打包裝箱帶到了首都大馬士革,與此同時,他還命令館內的工作人員修葺建築防禦設施,儘自己最大的努力搶救儘可能多的文物。

在最後的防線崩潰的時候,Abdulkarim還在和他的同事一起打包文物,想要用卡車將剩餘的文物帶走。他們很快被恐怖武裝分子發現了,Abdulkarim的三名同事死於槍火。最終逃出去的Abdulkarim認爲:“我們成功拯救了帕爾米拉博物館95%的文物。”

韓國一號國寶崇禮門

“國門”內部竟然沒有火災報警器  滅火過程就如隔靴搔癢

2008年2月10日,韓國新年前夕,被譽爲“韓國一號國寶”的崇禮門在首爾人民的眼皮子底下被燒了。嫌疑人蔡宗基在當天20點50分用一次性打火機點燃了隨身攜帶的助燃物,火苗迅速席捲了南大門門頂的木質結構。隨後,首爾消防隊派出超過360名消防員,但火災在午夜後再次失控,並於次日凌晨1時54分完全摧毀了這座擁有600多年曆史的韓國“國門”。

據悉,此次事件涉及的文物管理部門考慮到崇禮門美觀和預算的問題,並沒有在其內部安裝自動噴淋設備和火災報警器等設施,只在建築內放置了8個滅火器,這是火情沒有被及時發現的根本原因。不僅如此,文物保護部門也沒有對崇禮門進行專門的巡視工作,而是將安保、巡視等相關工作交給了一家商業公司,而這家商業公司的安全人員來得比消防隊員還要遲,這些管理上的疏漏更是使縱火成爲可能。火災發生後,消防部門在數分鐘之內就趕到了現場,但在如何滅火的問題上,文物部門與消防部門竟協商交涉了近50分鐘,這已經完全錯過了滅火的最佳時機。另外,消防部門對整個滅火過程沒有詳盡的指導,致使消防隊員們不知道如何噴水,也不知道向哪裏噴水,於是他們在長達5個小時的滅火過程中,只是對着屋頂瓦片澆水降溫,這無異於隔靴搔癢。重重漏洞之中,崇禮門在大火的吞噬下轟然倒塌。

災後,韓國的文化遺產管理局表示,崇禮門將進行一項爲期3年的重建項目,預計耗資200億韓元(約合1400萬美元),這是韓國迄今爲止付出代價最大的修復工程。時任韓國總統李明博也向有關部門提議,開展一項私人捐贈運動來爲恢復“國門”提供足夠的資金。一位首爾市的官員說,崇禮門在晚上只有一個電子監控系統在進行工作,這很難在災情發生時立即採取措施。他認爲,國家應該完善文物管理系統,讓政府直接管理文化財產或向負責管理的地方當局提供足夠的預算,來爲文物提供充分的保護措施,而不是將這項工作交由隨便哪一家商業公司。

“爲了保持原始形式的文化財產,法律只允許建築物配備最簡單的滅火設備,就像是滅火器。”另一位國家應急管理局的官員也表示,在古建築物中限制使用先進的電子設備(例如火災報警器)可能帶來更大的危害。

2013年4月29日,修復工作完成,經過五年的恢復期後,崇禮門於同年5月5日正式重新開放。但僅在修復完成後的第六個月,城門的木材便開始開裂,上色油漆也有不同程度的脫落,時任韓國總統朴槿惠下令對此事進行調查。2018年3月9日,崇禮門再次被人縱火,好心市民及時發現險情並報警,安保人員在3分鐘內趕到現場及時制服了嫌疑人,才把災情扼殺在了搖籃裏。但令人感到匪夷所思的是,這次的災情煙霧探測器完全沒有響,監視探頭也根本沒派上用場,文保部門再次受到質疑。

 300歲的德國魏瑪圖書館

翻新過程中失火   現代電子設備令老化電路不堪重負

德國魏瑪圖書館,也被稱爲安娜·阿瑪利亞公爵夫人圖書館,館內藏書在火災前約有85萬冊,其特別收藏有莎士比亞作品約10000 冊,以及 16世紀馬丁·路德的《聖經》。該圖書館在1991年的300週年慶上正式更名爲“安娜·阿瑪利亞公爵夫人圖書館”,以此紀念這位公爵夫人將宮廷藏書搬入圖書館收藏的偉大貢獻;1998年該圖書館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世界遺產名錄。

2004年9月2日,魏瑪圖書館發生重大火災,館內藏書被摧毀了50000餘冊,其中的12500冊是在世界範圍內沒有替代品的,另外還有62000冊藏書嚴重受損;其他物品,如弗里德里希·席勒的死亡面具,也遭受了破壞,還有37件歷史油畫也被大火無情地摧毀了。幸運的是,大約6000件珍藏品被好好地保存了下來,這其中包括1534年的馬丁·路德《聖經》和亞歷山大·馮·洪堡的一系列文件。

據德國媒體報道,火災是一場特殊的悲劇,館內部分藏書本應於同年10月下旬轉移到另一個安全的地點進行存放,但計劃趕不上變化,火災讓這其中的某些藏書永遠地成爲過去。在火災發生時,魏瑪圖書館正在進行翻新工程,現代先進的電子設備讓老化的電路超負荷工作,電路發生故障產生了火花。據統計,此次火災造成了超過6700萬歐元的損失。

“圖書館失去了10%的藏書和藝術收藏品,”負責監管圖書館的魏瑪基金會主任Hellmut Seemann說,“這是古典時期收藏中的一個巨大傷口,完全無法癒合。”

隨後,政府以1820萬美元的價格對圖書館主體建築進行了修復,圖書館於2007年10月底重新開放。政府在儘可能恢復圖書館古建築原貌的前提下,在圖書館內新增了許多現代化的附加設施,如隱藏的消防滅火系統、防火門、抑制系統等。隨後的圖書修復工程資金大部分由圖林根州州政府和聯邦政府支付,德國本國和世界各地也相繼捐贈了近2100萬歐元,用於修復這些書籍。與此同時,圖書館開展了藏書線上修復計劃,圖書館的在線數據庫列出了他們仍在尋找的書籍,希望世界各地的人們能上傳相關文件或線索,以此來發現和尋找那些被燒燬的藏書的替代品。

值得注意的是,火災發生時,工作人員和消防隊員冒着生命危險,將藏品和書籍一個接一個地傳遞出了大樓,此舉讓館內大約28000本藏書倖免於難。名爲“boomerang”的網友感嘆道:“我很震驚現在還有人能爲一本書而冒着生命危險出入火海,這也許是一種神奇的信仰與力量。”

但對更多的人來說,這次火災稱得上是整個歐洲的巨大悲劇。“很多人都能理解爲什麼這是一場史詩級的災難,”魏瑪圖書館的員工Roland Baerwinkel說,“這個地方對一些人來說有着無與倫比的意義,但它永遠地失去了一部分。”

本版文/tmo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