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傳菜機器人真有那麼好嗎。可在你不以爲意的時候,全國3000多家餐廳都引入了傳菜機器人,海底撈200多家門店,呷哺呷哺、巴奴、外婆家等頭部餐企也都開始應用了,不僅效率翻倍,這些機器人的“月薪”還只要2000元。

文丨職業餐飲網 焦逸夢


“機器人進入餐飲業啦!”


“這有啥新鮮的,都喊了四五年了,機器能替代人工?多半是噱頭罷了!”


可在你不以爲意的時候,全國3000多家餐廳都引入了傳菜機器人,海底撈200多家門店,呷哺呷哺、巴奴、外婆家等頭部餐企也都開始應用了,不僅效率翻倍,這些機器人的“月薪”還只要2000元!


張勇稱:“我的服務員是用來爲顧客服務的,不是用來傳菜的!”


隨着5G時代的到來,未來,那些重複性的、不能直接爲顧客創造價值的崗位,都將被機器人和人工智能代替!


到底,傳菜機器人有什麼價值?值不值得餐飲老闆引入呢?


海底撈們又“淘汰”了一批傳菜員!餐飲智能化時代真的來了

(呷哺呷哺的傳菜機器人正在工作)


經2次迭代,傳菜員將逐漸被機器人“幹掉”


爲什麼以前的傳菜機器人沒法替代傳菜員的崗位,而現在的傳菜機器人能做到呢?它到底有哪些變化?


1、第一批傳菜機器人重“人形”,中看不實用


(人形傳菜機器人的視頻地址)


2016年,第一批人形傳菜機器人的出現!


從創新角度來說,它開啓了餐飲智能化的新時代!但這“橫空出世”的第一批傳菜機器人,雖然很吸引人,但卻不怎麼實用:


它,重在“人形”,模仿服務員的姿態和動作,手裏端着一個托盤,需沿着餐廳規定的軌道行駛,吭哧吭哧響,一次最多上3份菜,上菜速度還沒服務員快;而且一個機器人造價不菲,6萬元/個;從成本和效率上看,都沒有足夠的理由讓餐廳老闆去選擇它,更多的是一種噱頭。


2、第二批傳菜機器人重“效率”,最高日配送400個托盤


2018年,從海底撈的智慧餐廳開始,第二全新的傳菜機器人逐漸進入大家的視野。


和前幾年多半是噱頭不同,目前它已經在全國很多門店投入使用了!


海底撈、呷哺呷哺、外婆家、巴奴、旺順閣、德莊、阿五黃河大鯉魚等餐飲品牌都已投入使用!


海底撈們又“淘汰”了一批傳菜員!餐飲智能化時代真的來了

(外婆家引入傳菜機器人)


1)無需軌道,不僅識路還懂避讓顧客


很多人聽到機器人傳菜,會產生的一個疑問是:“用機器人傳菜,可機器人能識路嗎?”


還真能!在傳感器技術和定位技術的支撐下,服務員只需設定桌號,機器人就可以自己走過去了(而且不用像第一批傳菜機器人要走專門的軌道,可以在地面上自由通行),到達指定桌號後,由服務員把菜端上桌,再給機器人一個指令,它就能返回了,這個傳菜任務也就結束了。


可餐廳人那麼多,到處走動的服務員、顧客甚至是熊孩子,機器人會撞到人嗎?一般不會,因爲傳菜機器人還有自動避讓功能,人多走不過去它會用語音提醒大家讓路,人少它則可以靈活避讓通過。


海底撈們又“淘汰”了一批傳菜員!餐飲智能化時代真的來了

(海底撈引入傳菜機器人)


2)一次送20多個菜,效率比人工高2倍


以火鍋店爲例,一桌客人如果點了20多道菜,以普通的傳菜工一次送5道菜的量計算,得跑4-5趟才能送爲完,所以火鍋店裏經常出現傳菜員穿梭忙碌的場景。


但有了傳菜機器人就不一樣了,一個機器人可以裝載3-5個托盤,一個托盤放3-5個菜,跑一趟一次就能送20多個菜;


據統計,一臺機器人每日平均傳菜量達到300盤以上,在節假日高峯期單日傳菜量可超過400盤,2臺機器人即可完成一家位於北京熱門商圈的火鍋店3~4名專職傳菜員的工作量,效率相比人工實現了150%~200%的提升。


海底撈們又“淘汰”了一批傳菜員!餐飲智能化時代真的來了

(傳菜機器人有5個托盤,一個托盤能放4-5道菜)


3)一次送多個桌,支持多任務配送


根據記者觀察,目前絕大多數傳菜機器人都是一次配送一桌,然後任務結束返回;


但也有傳菜機器人支持多任務配送,送完這桌的菜,還能接着送下一桌的菜,根據最優路徑送到多臺餐桌,這樣,傳菜機器人的效率又將有革命性的提升!


海底撈們又“淘汰”了一批傳菜員!餐飲智能化時代真的來了

(巴奴引入傳菜機器人)


6萬元/個、應用有限,餐企到底該不該引入?


傳菜機器人真有那麼好嗎?它最大的問題又是啥?


1)一個傳菜機器人近6萬元,中小型餐企“引入難”


記者在淘寶上搜索“傳菜機器人”,發現一個傳菜機器人的售價在5.8萬元,這對絕大多數餐企來說,都是一筆不小的投資。


但售賣傳菜機器人的一方,會算一個帳,告訴你“薪水”比人工低得多,比如如果將購買成本均攤到三年內,每月成本僅千元,而且還省下了服務員每月工資、食宿、五險一金等綜合成本。


但問題是,在餐企平均壽命只有508天(1年半)的當下,多少餐廳能收回這個成本呢?


所以,現在使用傳菜機器人的多是一些知名連鎖餐企,而因爲成本高昂,對全國中小型的餐企來說,仍需要觀望。


海底撈們又“淘汰”了一批傳菜員!餐飲智能化時代真的來了


2)機器人運行需“寬廣的場地”,或將犧牲餐位


記者的同事在呷哺呷哺的門店體驗傳菜機器人時發現了一個問題。


傳菜機器人只能在寬廣的“大路”行駛,到有些比較窄小的路,它就無法進去了,還是需要服務員跑過去端。


也就是說,要引進傳菜機器人,在餐廳設計時就得考慮到這點,需要給機器人運行,提供更大的場地,但這在某種程度上就犧牲了餐位,而犧牲餐位,就意味着犧牲了部分營收。


海底撈們又“淘汰”了一批傳菜員!餐飲智能化時代真的來了

(呷哺呷哺的傳菜機器人)


3)應用場景多爲火鍋店,暫時無法傳“帶湯的菜”


海底撈、呷哺呷哺、巴奴都在用傳菜機器人,但轉念一想,傳菜機器人多半是火鍋店應用,其他類型的店鋪好像少一些?


這一方面是火鍋頭部品牌海底撈的示範效應,另一方面也是因爲火鍋類的食材傳菜難度更低,畢竟現在盛火鍋底料的鍋還是需要服務員上的。


所以,像一些擺盤要求高的菜品、湯菜等傳菜難度較高的菜,對機器人的減震感等要求更高,機器人暫時還無法勝任。


海底撈們又“淘汰”了一批傳菜員!餐飲智能化時代真的來了


4)在北京等一線城市受歡迎,三四線城市或暫不需要


傳菜機器人的一大意義是,降低傳菜工的成本,但這可能只適用於北京等人工成本高、對新鮮事兒接受快的一線城市。


從目前的現狀看,在三四線城市或一線不需要太多服務的餐企,可能一個服務員的成本也沒幾千元,還能兼任點餐、收餐等任務,在這種情況下,再去花大幾萬買個機器人,就沒多大意義。


一項新技術從面世到被大衆所接受,總是需要時間的,目前已經有一小部分餐企已經開始大規模運用了,相信在不久的未來,傳菜機器人將在一線城市甚至是三四線城市全面鋪開!


職業餐飲網小結:


人工智能進入餐飲行業,或將引發一次性革命性的變革!


我們餐飲老闆在低頭幹活的時候,也要抬頭看路,多關注大趨勢,根據自己的能力和需求及時跟上時代步伐,或許能少走很多彎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