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城市和城市之间有些地方总是很相似,一条步行街,间隔着高楼,好似并没有什么分别。其实不然,有些地方,就藏在城市之中,静静地散发着独属于自己的气息,等待着前往的人发现...

西安孔庙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唐时在尚书省西隅国子监附近。宋代几经搬迁,崇宁二年(1103年),虞策将文庙、府学最终迁建于“府城之东南隅”,即西安碑林博物馆现址,使文庙、碑林、府学同在一处。随着时代的变迁,孔庙现保留的多是明清时期的建筑。

孔庙最主要的建筑大成殿,是一座宏伟的明代庑殿式建筑,可惜 1959 年毁于雷火。贯穿于中轴线上的孔庙其他建筑,如两庑、戟门、棂星门、泮水桥、太和元气坊、碑亭等,至今保存完好。

其中的戟门面阔 3 间,进深 2 间,单檐歇山顶,上铺绿色琉璃瓦,仍保持着明代建筑的显著特征。如今文昌门内西侧三学街的西安碑林博物馆砖墙有“孔庙”字样,这堵墙只是孔庙的照壁,庙门早已湮灭。

太和元气坊,建于明万历二十年(1592),是当时的皇族朱惟柪捐资400多两黄金修建的,取“合会大利,利贞万物”之意。

按照当时的礼制规定,进入孔庙应先经过“太和元气坊”,但因为“太和元气坊”的南面是城墙,不便人们出入,所以清代时便给西安孔庙加了围墙,东西两面开了供人们出入的“礼门”和“义路”,“太和元气坊”南面的墙被称作“塞门”,也叫“影壁”,墙外侧刻有清末著名书画家刘晖书写的“孔庙”二字。

太和元气坊前,有个半圆型的池子,它叫“泮池”。“泮池”最早建于元代,后几经修葺。在古代礼制中,天子之学叫辟雍,诸侯之学叫泮宫,泮宫东南和西南方向有水池,形如半壁,故称泮池。泮池上有桥,叫泮水桥,为古时学宫之桥。

西亭内的大夏石马,是一件唯一有大夏记年的文物。大夏即为大夏国,是东晋大夏石马十六国时期少数民族匈奴人赫连勃勃建立的国家,拥有陕西北部和内蒙部分地区。

赫连勃勃于公元407年定都陕北的统万城(在今陕西省靖边县境内),并于417年攻占长安,命其长子赫连璝(guī)为大将军,镇守长安。这匹马便立于长安县查家寨赫连璝的墓旁,在马的腿部下方刻写着“大夏真兴六年(即424年)……大将军”等字样,这便是大夏国铁骑神骏征战南北的纪念与见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