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施洋】

本週對於中國軍事愛好者而言,中國的第一艘國產航母離開大連造船廠,搭載包括殲-15在內的艦載機,南下穿越臺灣海峽,前往海南三亞的海軍基地,進行跨區海上訓練和海上科研測試任務,對於進入尾聲的首艘國產航母研製進程而言,這無疑是一個重要的事件;同樣在本週,臺灣地區所謂"國艦國造"的神盾導彈護衛艦的技術試驗船"高雄"號也首度公開,作爲臺軍未來一段時間裏研製的最先進水面艦艇,這一項目的進度與成敗,毫無疑問將深刻影響臺軍未來水面艦艇的戰鬥力。

南海航母戰鬥羣的常態化

11月14日,中國首艘國產航母再次啓程,離開大連造船廠開始第九次試航。這次試航中,航母甲板上沒有出現任何此前海試中多次出現的殲-15、直-18預警機等艦載機模型。外界最初認爲,這應該又是一次在黃渤海水域持續一週左右,最多半個月的普通試航工作。

國產航母的每一次試航都牽動大家的神經

然而各方回報的消息很快表明國產航母的這次出航"有大新聞":先是11月17日上午,中國臺灣方面證實,中國首艘國產航母及其護航艦艇組成的編隊由北向南編隊自東海航入臺灣海峽,期間美、日軍艦在後尾隨,而臺軍也自稱派出艦、機進行監控與應處;隨後是當天下午,中國海軍發言人程德偉介紹,我國第二艘航母在當天順利通過臺灣海峽,赴南海相關海域開展科研試驗和例行訓練。這次組織國產航母跨區開展試驗和訓練,是航母建造過程中的正常安排,不針對任何特定目標,與當前的局勢無關。

在爽快地公開了國產航母的行程後,中國海軍罕見地在第一時間公佈了國產航母本次出航中的一系列畫面。隨後在11月19日,三亞附近海灘的遊客拍攝到首艘國產航母在近海航行的畫面,而衛星照片則顯示該艦在接近中午時來到了之前停靠過遼寧艦的海南某港口的碼頭上。在靠港之時,航母甲板上共停放有7架殲-15艦載戰鬥機和3-4架艦載直升機,顯示該艦在出港後接收了來自海軍艦載機部隊從岸上機場起飛的飛機,隨後才穿越了臺灣海峽。

在央視公佈的畫面上,已經有殲-15艦載機出現在甲板上

也就是說,從14日離港到19日抵達海南三亞的5天時間裏,首艘國產航母至少進行了包括艦載機着艦(當然大概率同時有艦載機起飛科目),單艦航行操縱,編隊航行和隊形變換,編隊戰備等級提升和戰備解除等多項訓練科目。考慮到航母編隊南下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與美、日、臺軍發生接觸,加上今年早些時候我海軍艦艇編隊還與臺灣方面的船隻發生了摩擦,解放軍海軍編隊在穿越臺灣海峽的過程中必然會高度戒備,以確保編隊行動萬無一失。從這個角度說,這次國產航母的"例行訓練"又帶上了十分濃郁的實戰意味。

多艘052D和054A驅護艦爲航母南下護航

有關首艘國產航母何時能夠正式入列服役的猜測,從該艦首次試航之時就有了不同的版本。特別是進入2019年,當國產航母已經經過多次繫泊試驗和航行試驗,具備完全自航能力的時候,因爲恰逢人民海軍建軍70週年和國慶70週年,就有不少推測認爲首艘國產航母可能會效仿2014年提前入役的海軍"昆明"艦一樣,在重大儀式性任務節點之前選擇交艦入列,甚至參加海上閱兵式,向全世界展現中國海軍的雙航母艦艇編隊。

但最終國產航母的海試進程並沒有因爲任何的重大活動發生變化,完完全全走了自己的"節奏",這也是中國艦艇工業一切遵循科學規律、不搞形式主義和獻禮工程的新時代精神體現。畢竟參加閱兵"走個過場"對現役艦艇來說沒啥,對還在試航中的艦艇而言,對其試驗調整的進度的打亂以及戰鬥力形成的影響無疑有着不小的影響。

1 2 3 4 下一頁 餘下全文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