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聯社(合肥,記者 劉夢然)訊,進入新年以來,農業相關板塊在A股市場異軍突起,前腳轉基因風口方興未艾,後腳"人造肉"概念風波再起,多家農業概念股乘勢大漲。

Wind數據顯示,截至1月6日生物育種板塊上漲5.49%,大豆、人造肉等相關板塊同樣位於漲幅前列。表現在個股上,豐樂種業(000713.SZ)、荃銀高科(300087.SZ)、隆平高科(000998.SZ)等多隻股票接連漲停。其中,豐樂種業因連續三個交易日內漲幅偏離值累計達到20%、日漲幅偏離值達到7%、日換手率達到20%登上當日龍虎榜。

轉基因概念成風口

此輪農業股漲勢源於去年12月30日,農業農村部科教司在官方網站發佈公告,公示擬批准頒發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證書目錄,其中共有192個植物品種,其中包括189個棉花品種、2個玉米品種和1個大豆品種。

此次將獲得安全證書的玉米品種爲北京大北農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的DBN9936,杭州瑞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和浙江大學的雙抗12-5玉米,適宜生態區域均爲北方春玉米區;大豆品種爲上海交通大學的SHZD32-01抗草甘膦轉基因大豆,用於南方大豆區。

據悉,這是2009年8月國家頒發2個水稻和1個玉米品種轉基因生物(生產應用)安全證書後,首次擬對除棉花以外的農作物頒發農業轉基因生物(生產應用)安全證書。

在於上市公司關聯方面,消息發出後,此次直接涉及轉基因許可的大北農(002385.SZ )拿下五連板,漲超50%。此外,荃銀高科在互動平臺稱公司牽頭開展了"轉基因抗蟲玉米'雙抗12-5'產業化研究項目",而杭州瑞豐系隆平高科參股公司,三家領漲轉基因概念股。

值得注意的是,無論涉及成色幾何,只要在風口上獲得二級市場的認定,概念股也將聞風而動。除涉及上述三家企業外,豐樂種業、登海種業(002041.SZ)、農發種業(600313.SH)、敦煌種業(600354.SH)均有多日上漲。根據同花順數據顯示,截至1月6日,被列入轉基因概念的9只個股全部上漲,板塊漲幅爲8.16%,漲幅排名位於261個概念股中第一,當日成交量271.27萬手,成交額32.72億元。

由於多隻個股漲幅已屬於異常波動的情況,多家公司近日作出異動公告。不過,豐樂種業在1月6日晚間的公告中僅提及轉基因安全證書目錄中包含兩個玉米品種和一個大豆品種,而對自家是否涉及相關業務隻字未提,態度曖昧。

事實上,在擬新增轉基因安全證書後,互動平臺中已有多次投資者對豐樂種業轉基因業務進行提問。根據董祕回覆,截至目前公司尚沒有取得安全證書的品種,仍處於合作申請階段。儘管商業化未落地,公司依然透露稱目前正在與中國農大、浙江大學合作開展玉米轉基因品種的技術儲備工作。

對於該儲備工作的具體內容,財聯社記者聯繫豐樂種業董祕辦詢問,對方工作人員表示在合作過程中主要爲技術單位提供品種支持。不過對於公司在其中承擔的角色和責任,對方表示暫時無法透露。

人造肉概念追擊

與此同時,在2019年曾成爲年度熱門風向標之一的"人造肉"概念再起波瀾。近日有消息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發布了"2019年食品安全與健康十大熱詞專家解讀",其中"人造肉"被認爲"是市場與科學的'未來之星'"。

根據中國肉類食品綜合研究中心主任、北京食品科學研究院院長王守偉的解讀,"人造肉"是非自然生產、有類似肉品口感食品的代名詞,通常分爲植物蛋白肉和細胞培育肉兩大類。"人造肉"具有極大的商業化潛力,其興起源於人類社會發展面臨的新挑戰。

同時,消息稱中國工程院將從戰略層面研究"培育肉"。而目前"人造植物肉"國標正在制定中。分析認爲,人造肉"已升級到了政策制定、行業規範的階段,對於行業內相關企業將是一大利好。

表現在A股市場,相關概念股聞聲異動。同花順數據顯示,1月6日人造肉板塊漲幅1.81%,其中金字火腿應聲漲停、雙塔食品上漲5.43%,豐樂種業、登海種業、大北農等個股因涉及轉基因概念,已經漲停再先。

去年5月,第一波"人造肉"概念興起,在美國"人造肉第一股"Beyond Meat公司的招股書中顯示,豌豆蛋白是其"人造肉"產品的主要原料。國盛證券表示,國內人造肉產業鏈與豆製品相似,豆製品產業鏈受益。向上遊採購豆粕爲原料,中游爲豆製品深加工,下游應用一方面銷售給食品加工企業用作原料,另一方面作爲獨立品牌的人造肉進行銷售。

當時面對"人造肉"概念股,上市公司的反應大致分爲兩種:漲停的海欣食品,表示公司會對相關領域的前沿技術予以關注和跟蹤,並將積極研究相關技術和產品的轉化應用;而豐樂種業、天寶食品等則與其劃清界限,均表示公司未參與"人造肉"生產鏈或暫無植物蛋白肉產品。此外還有部分公司未表態。

豐樂種業當時明確表示公司沒有豌豆種子業務。同時,由於大豆蛋白被認爲是"人造肉"的主要原料之一,豐樂種業同時聲明2018年度公司銷售的大豆種子爲22.57萬公斤,收入160.89萬元,佔公司種子銷售收入的0.57%。

商業化有待落地

在兩方概念股席捲下,農業種植板塊出現大漲。Wind數據顯示,在本週生物育種板塊上漲21.24%,大豆板塊上漲20.49%,農業板塊上漲13.81%。

不過,有業內專家告訴財聯社記者,儘管轉基金和"人造肉"發展前景被很多人看好,但截至目前還沒展示出足夠的市場競爭力,相關投資者應該對其保持審慎的態度。

事實上,儘管農業科技發展帶動轉基因作物的應用越來越多,不過對於轉基金作物的食品安全仍然存在爭議,其營養作用、對抗生素的抵抗、對環境的影響等問題尚未得到證實和解決。記者注意到,儘管從世界範圍而言轉基因大豆和玉米的種植面積最大,不過中國目前商業化種植的轉基因作物僅以棉花和番木瓜爲主。

即使獲得安全證書,到實際落地也有相當長一段路要走。據悉,截止目前,農業部共批准了7種植物生產應用安全證書,分別是1997年發放的耐儲存番茄、抗蟲棉花安全證書;1999年發放的改變花色矮牽牛和抗病辣椒(甜椒、線辣椒)安全證書;2006年發放的轉基因抗病番木瓜安全證書;2009年發放了轉基因抗蟲水稻和轉植酸玉米安全證書。

其中僅有棉花和番木瓜能進入商業化種植,轉基因玉米和多個轉基因水稻品種從2009年獲取安全證書至今未被批准商業化種植,更無從商業化落地,目前仍處於試驗階段。儘管多名業內專家都認可轉基因作物的產量優勢,但對於推廣仍持謹慎態度。

在"人造肉"方面,去年11月南京農業大學旗下一公衆號發文稱,中國第一塊人造培養肉誕生。據悉,南京農業大學教授周光宏帶領團隊使用第六代的豬肌肉乾細胞培養20天,生產得到重達5克的培養肉。

不過,在商業化進程中,同樣面對較多困難。數據顯示,無論是Beyond Meat還是Impossible Foods的人造肉餅,價格都在12~16美元一磅,美國牛肉碎價格是8.95美元一磅,且成本還在下跌。主要原因是目前技術手段和產能都提升人造肉的生產成本。

不過,對相關概念的看好可能是此次板塊上揚的原因。分析人士表示,儘管中國人造肉發展處於初級階段,但是隨着人造肉工業化技術的進一步成熟,加上肉製品龍頭企業進入人造肉領域的發展,未來商業化加速落地並非沒有可能。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