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沟通策略,我特别喜欢两篇文章。一个是《战国策》里边触龙劝说赵太后的那一篇文章,这个我们在中学的时候都学过。另一个是《孔子家语》里边记载的孔子劝子路的一段文字,这段劝说背后有非常精彩而高明的沟通策略。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下,我们大家一起来看看人家圣人的沟通水平。

因为文言文的原文比较长,所以我就不念原文了,我挑着几个要点给大家介绍一下。子路见孔子,孔子问曰:“汝何好乐?”对曰:“好长剑。”大家看看人家孔子的沟通是从兴趣爱好开始,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技巧。谈对方感兴趣的事,而不是谈自己的要求或目标,也不是谈自己感兴趣的事。孔子问子路,你爱好什么?子路说,爱好长剑。

接下来孔子说:“吾非此之问也,徒谓以子之所能,而加之以学问,岂可及乎。”这句话大概的意思就是,我并不是想跟你讨论长剑这方面的内容,我想说的是:“以你的天赋再加上一些学习,肯定会进步非常快,谁能比得上你呢?”你看现在目的性出来了,老夫子是想劝子路读书学习。

子路不服,这练长剑多好,读书有什么用!一身好武艺,纵横天下,读几本书也成不了大事。所以子路就反问:“学岂有益哉?”这话说得很刺头,很杠精。子路说:“这学习难道有什么好处吗?”接下来孔子连续的用了几个比喻,那就比较长。我们就关注其中的一句,孔子说:“木受绳则正,人受谏则圣,受学重问,孰不顺哉(成)?”意思就是说,这木材经过绳墨的加工就会变得笔直,一个人听了别人的规劝就会变得贤德。追随老师勤学好问,那一定是可以加快进步,顺利成功的。

孔子讲完这个道理,子路还是不服。子路的意思是对方辩友挺雄辩的,会举例子是吧?子路也举了个例子,他说:“南山有竹,不揉自直,斩而用之,达于犀革,以此言之,何学之有?”大家看子路挺有水平,这个类比的例子举得特别棒!他说:“南山出产竹子,不用经过加工,自然就很直,砍下来以后来做剑,能穿透犀牛的皮。按照这个理来说,为什么要学习呢?有天赋、有禀赋就挺好啊。”

孔子一没着急,二没生气,三没有反驳,这时候圣人的水平就体现出来了。孔老夫子点点头、笑呵呵地说:“把剑的尾端装上羽毛,把箭头磨得更锋利,它不是可以射得更深嘛!”大家看看在这里孔子没有说“但是”,他使用的不是转折的语气,他使用的是递进的语气。他告诉子路:“是的,这竹子做剑是很好的,而且要加上羽毛,把尖磨尖了,效果更好。”你看这“而且”的威力比“但是”效果要好。子路一下子就服了,子路拜曰:“敬而受教。”我服了,谢谢您教导我,感谢您的指教。

通过以上的内容,我们来总结孔子的三个主要的策略,

第一就是沟通要从对方的兴趣爱好开始,而不是从自己的要求和目标开始。

第二就是善于举例子,善于讲具体的事情,而不是空谈大道理,要让每一个道理都变成具体的小故事。

第三最重要,就是把转折变成递进,并不是跟对方针锋相对,而是按照对方的逻辑进行更深入地揭示或者是引申。

以上三个技巧就是《孔子家语》里边所展示出的,圣人面对挑战、面对沟通难题所使用的劝说的方法。

好了,今天内容我们就讲到这儿。如果您觉得不错的话,不要忘记传播和点赞。平讲平说,咱们明天接着说~

本微信公众账号发布的内容均为原创,如果您喜欢,欢迎转发到朋友圈:)

媒体及公众号转载,请回复“转载”获得“转载需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