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先生平時身體挺好,雖有吸菸飲酒的喜好,卻很少生病,可最近一段時間,喫乾飯後總感覺噎在胸口悶悶的,一開始沒往心裏去,可哽噎感越來越明顯,去醫院檢查竟是食管癌!陳先生怎麼也不明白,怎麼就得了食管癌呢?

飲食不當,致癌關鍵

所謂“病從口入”,癌症也不例外,目前認爲,約有35-50%癌症的發生與膳食營養相關,消化道腫瘤首當其衝。2017年癌症大數據報告顯示,前10位高發癌症中,除了第一位的肺癌外,胃癌、肝癌、食管癌、腸癌和胰腺癌五大名列前茅的高發癌症都與消化道有關。

我國是食管癌的高發國家,導致發病的因素有很多,而不當的飲食習慣是主要誘因,可以肯定的是,飲食過燙、過快;偏硬、粗糙、辛辣刺激食物;醃製、黴變、煎炸、燒烤食物;飲酒等都是導致食管癌高發的主要因素。陳先生坦言,自己平時喜喝熱茶,而且喫飯快,還喜歡飲口小酒,卻不知這些都爲身體健康埋下隱患。

食管癌高危人羣

食管癌流行病學的相關研究結果顯示,食道癌的高危人羣包括:

1、高危年齡和地區人羣:

因水質、飲食、環境等因素導致食管癌高發的地區,應提前到30歲前篩查;一般而言,30歲以後,隨年齡增長髮病率增加;45~65歲人羣發病最多。

2、消化道腫瘤家族史:

調查顯示,食道癌表現出明顯的地域和家族聚集性。

3、接觸致癌物者:

我國致食管癌因素主要包括亞硝胺和真菌毒素,與飲食生活習慣相關。

4、患有癌前病變和癌前疾病者:

食管上皮增生爲癌前病變,一些食管的良性慢性疾病,也可癌變。

5、食管癌術後患者:

癌症術後容易復發,患者應提高警惕。

食管癌早期預警信號

食管癌初期,大多患者僅在吞嚥粗硬食物時感到不適,少有胸部針刺樣、牽拉樣疼痛,且症狀只是偶爾出現,進展較爲緩慢,很容易被忽視,所以對於一些早期信號,應引起注意。

1、進食不適:

最主要的症狀,表現爲吞嚥困難,伴有停滯感、梗噎感,嗓子異物感等。

2、胸痛、劍突下疼痛:

非典型症狀,表現爲胸骨後燒灼樣、針刺樣和牽拉樣疼痛,吞食時最明顯,尤其是粗硬、辛辣刺激食物;部分患者只隱約感到胸部不適。劍突下燒灼樣刺痛多在下嚥時出現,也有持續性隱痛,輕重不定。

3. 咽部乾燥、緊縮感:

常感下嚥食物不順,伴有輕微疼痛,乾燥發緊感,與情緒波動有關。

4. 頻繁嗆咳:

食物不能進入胃,成爲“異物”進入肺,導致嗆咳。

當以上的症狀持續存在,甚至伴有聲嘶、雙眼不等大時,預示食管癌已發展到中晚期。

食管癌如何預防

食管癌與飲食、生活習慣息息相關,所以說,預防食管癌還需從日常生活入手,尤其是高危人羣,一定要趁早。

1、飲食習慣:

不喝燙水、不食燙食,少食過硬、粗糙、刺激食物,細嚼慢嚥;戒菸戒酒。

2、避免致癌物攝入:

不喝生水;避免食用醃燻、燒烤、油炸食物,遠離亞硝胺、黴菌毒素等致癌物。

3、控制相關疾病:

慢性食管疾病患者,應注意積極治療,預防癌前病變惡化。

4、定期體檢:

高危人羣做好相關篩查,定期體檢。

食管癌的發生是不當飲食習慣日積月累的結果,而預防其發生需從現在開始,明確自己是否爲高危人羣,針對自身的狀況,採取相應的措施,規避風險,才能避免發生悲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