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3日傍晚,嘉兴平湖祝大伯(化名)家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一只蝙蝠飞进了家中!

这位不速之客的突然“光临”让祝大伯一家都吓了一跳。

祝大伯想着去把蝙蝠抓住,然后放到屋外去。为了预防被蝙蝠咬伤,祝大伯还特意戴上了一副皮手套,然后鼓起了勇气去抓蝙蝠。

却不想,在抓蝙蝠的时候依旧被蝙蝠咬伤了。虽然伤口不深也没出多少血,但家人还是不放心,陪祝大伯来到了平湖市第一人民医院看急诊。

(伤口箭头所指)

急诊科医生给祝大伯的伤口消了毒,并且打了破伤风,随后还让祝大伯去打了狂犬疫苗。

被动物咬了都要打疫苗?

下面跟小编一起科普一下关于狂犬疫苗的部分知识吧~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相关调查,啮齿类动物(如松鼠、老鼠等)和兔形目(包括家兔和野兔)都极少感染狂犬病,也没发现导致人间狂犬病的证据。

如果和禽类、鱼类、昆虫、蜥蜴、龟和蛇等非哺乳类动物接触是不会感染狂犬病。

因此,被以上动物咬伤不会感染狂犬病病毒,只有狗、猫、狼、狐狸、臭鼬、蝙蝠等动物才有可能携带狂犬病毒。

狂犬病潜伏期有30年?

亲,这不是谍战片,不是在敌后需要潜伏数十年。

狂犬病的潜伏期通常是1~3个月,极少数长至1年以上。只要你1年以上没有发病,发病可能性就很小了。

吃了被狗舔的食物要打疫苗?

世卫组织研究过,没发现因为吃了被狗舔过的食物而导致人狂犬病的文献报道。

被狗狗舔了要接种疫苗?

狂犬病暴露是指被狂犬、疑似狂犬或者不能确定健康的狂犬病宿主动物咬伤、抓伤、舔舐粘膜或者破损皮肤处,或者开放性伤口、粘膜接触可能感染狂犬病病毒的动物唾液或者组织。

接触或者喂养动物,或者完好的皮肤被舔为I级。

裸露的皮肤被轻咬,或者无出血的轻微抓伤、擦伤为Ⅱ级。

单处或者多处贯穿性皮肤咬伤或者抓伤,或者破损皮肤被舔,或者开放性伤口、粘膜被污染为Ⅲ级。

判定为I级暴露者,无需进行处置。

判定为Ⅱ级暴露者,应当立即处理伤口并接种狂犬病疫苗。确认为Ⅱ级暴露者且免疫功能低下的,或者Ⅱ级暴露位于头面部且致伤动物不能确定健康时,按照Ⅲ级暴露处置。

判定为Ⅲ级暴露者,应当立即处理伤口并注射狂犬病被动免疫制剂,随后接种狂犬病疫苗。

被狗咬得狂犬病,会学狗叫?

按照这个逻辑,难道被猫咬了就会去抓老鼠?被老鼠咬了就会去打洞?被蚊子、蝙蝠咬了就去吸人血?

之前网上流传过一个小男孩“学狗叫”的视频,但其实,小男孩得的只是图雷特综合征,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儿童抽动症。

得了狂犬病就会学狗叫,其实是民间误传。

狂犬病典型的表现,有两种:狂躁型和麻痹型。

① 狂躁型,约占80%

患者开始表现为全身不适、倦怠无力、食欲不振、发热、头痛等症状。有的病人在伤口附近会出现烧灼,麻木,针刺、瘙痒等异常感觉。

之后会进入高度兴奋状态,表现为恐惧不安,怕风、恐水,呼吸困难、胸痛、多汗、流涎等,部分患者出现精神异常,有攻击他人的行为。

兴奋期持续1~3天后,患者出现各种迟缓性瘫痪症状,迅速进入昏迷状态,最终死于呼吸、循环和全身衰竭。

② 麻痹型,约占20%

此型病程一般比狂躁型狂犬病要长,无恐水、怕风、兴奋等症状。患者在前驱期后出现肌肉瘫痪,共济失调、麻痹症状,最终死于呼吸肌麻痹。

超过24小时打疫苗就没效了?

只要没发病,就可以接种疫苗,原则上是越早越好。越早接种,体内就越早产生狂犬病中和抗体,减少发病的风险。

十天观察法靠谱吗?

世界卫生组织对此如此定义:“对咬人的猫狗隔离观察十天,在此期间如果动物不发病死亡,被咬伤的人可以不再进行免疫注射”。

但是!“十日观察法”是有一系列前提的——

① 仅限于家养动物,且有2次狂犬病疫苗免疫接种史。

② 考虑众多因素,如所在地狂犬病流行病学,伤口类型,暴露严重程度等。

③ “十日观察”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推荐立即接种疫苗,如果10日内咬人动物没有发病死亡,可终止疫苗注射。

简单一点看——

皮肤没有破损、粘膜没接触,安全,不需要作额外的处理。

皮肤被抓伤(没出血)以及皮肤受伤并出血,立即处理,并到附近犬伤门诊接种狂犬疫苗。

伤口处理的正确方式

① 被咬/抓伤后,立即挤压伤口排除污血,但绝不能用嘴去吸伤口。

② 用20%的肥皂水或其它弱碱性清洁剂和一定压力的流动清水(比如自来水)交替冲洗每处伤口,至少15分钟。

③ 彻底冲洗后用稀碘伏(0.025%-0.05%)、苯扎氯铵(0.005%-0.01%)涂擦或消毒伤口内部。

④ 伤口一般不予缝合或包扎,不涂软膏或粉剂等不利于伤口排毒的药品。

⑤ 根据咬伤部位及严重情况,立即接种狂犬病疫苗、注射狂犬病被动免疫制剂。

记住:尽早处理伤口,可最大程度降低狂犬病发病风险!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