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前,我們已經整修好一座‘坦克洞’,並與原部隊官兵取得了聯繫,正在徵集當時的老照片和實物。”白塔營村黨支部書記曼小杰介紹,1970年3月,解放軍某部坦克團到達寶豐,團部就設在寶豐縣城北關,二營部設在該村。

一個個紅磚圈砌的窯洞,湮沒於荒草田野之間,它們像是執着的守護者,守衛着村莊的安寧。這些承載着厚重歷史的老建築,似乎在默默地訴說着,那段激情燃燒的紅色記憶。

這裏就是“窯洞”所在地——寶豐縣張八橋鎮白塔營村。白塔營村位於城西5公里。一字排開的五孔“窯洞”安靜地坐落在村南的玉帶河畔。熟知當年歷史的老人們親切地稱它們爲“坦克洞”。

“坦克洞”,顧名思義就是專門停放坦克用的。“俺村曾經是解放軍某部坦克團二營部所在地,這些坦克洞就是那個年代留下的。”白塔營村黨支部書記曼小杰介紹,1970年3月,解放軍某部坦克團到達寶豐,團部就設在寶豐縣城北關,二營部設在該村。二營有三個連,每個連隊有10輛坦克,分別駐紮在白塔營周邊的草廟陳村和桃三村。部隊進駐村裏後,村民們積極響應號召,組建了民工隊幫助部隊建營房,並修建了15個“坦克洞”。

徵集到的老照片

“部隊撤走後,這些軍事設施逐漸廢棄了。”曼小杰說,以前這些洞還有村民居住,或者在裏面飼養牲口,現在人們生活條件富足,這些洞就被遺棄不用了。隨着近年來美麗鄉村建設的逐步推進,該村意識到這些遺留軍事設施的寶貴,決定對這些“坦克洞”加以保護利用。

徵集到的老照片

“整修保護工程得到了張八橋鎮黨委、政府的高度肯定和大力支持。目前,我們已經整修好一座‘坦克洞’,並與原部隊官兵取得了聯繫,正在徵集當時的老照片和實物。不久的將來,這裏將建成紅色歷史博物館,讓更多人瞭解紅色文化,接受愛國主義教育。”曼小杰開心地說。

來源:寶豐視覺 侵權聯刪

編輯:張晉月兒

編審:言羽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