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旅遊業併購潮退 衆信旅遊面臨商譽大考)

“等今年業績公佈,具有虛高商譽的旅遊上市公司都將迎來大考。”景鑑智庫創始人周鳴岐對經濟觀察報記者表示。

經歷了併購潮之後,目前擺在文旅上市公司面前的,是商譽減值風險。

根據衆信旅遊(002707.SZ)近期公佈的第三季度財報顯示,截至2018年第三季度末,衆信旅遊商譽已至8.14億元,相比四年前剛上市時的287.42萬,上漲了280多倍,商譽的飛速增長主要和大量併購有關。商譽是一種無形資產大多因併購產生,通俗的說上市公司收購金額超過了標的淨資產,多出來的部分就計入商譽。

作爲“民營旅行社第一股”,自上市始,衆信的併購不斷。據媒體不完全統計,2015年至今,衆信旅遊先後收購竹園國旅等16家公司股權。2017年,公司還擬作價26億元收購上海攜程等股東所持華遠旅遊100%股權,但以失敗告終。

伴隨着多次併購,2014年至2017年衆信旅遊營收淨利增幅分別達到1.85倍、1.13倍。同時,截至今年三季度末,衆信旅遊商譽由上市初期的287.42萬增長至8.14億元。

在旅遊行業,併購一直是過去幾年來的一個關鍵詞。據創業邦統計,根據已公佈的交易價格顯示,2016年旅遊業收購活動的交易總額約爲272億美元(約合1882億元),而2015年旅遊業收購活動的交易總額僅爲69億美元(約合477億元)。

除衆信旅遊之外,其他旅遊類上市公司的商譽也在快速增加,錦江股份2017年增加商譽4.53億元,2016年末商譽109.18億元,2017年末商譽113.71億元。首旅酒店2017年的商譽47.68億元,商譽加無形資產佔總資產51.98%、商譽加無形資產爲淨資產的114.81%。

華美酒店顧問有限公司首席知識官趙煥焱指出,一般而言,商譽佔公司淨資產的比重越大,計提商譽減值時,對上市公司的利潤等財務數據影響越大。

頻繁併購

“旅行社,尤其是批發業務,長久以來利潤率一直不高,所以公司要靠併購來擴充業務線和佈局資源端,來提升利潤率。”一位衆信內部人士告訴記者。

自1992年8月成立以來,衆信旅遊經歷了三次重大的股權更迭,於2014年1月23日,在深圳中小企業板上市,成爲中國民營旅行社第一股。如今由馮濱等人控股的衆信在A股上市,截至記者發稿前,其市值爲58.5億元。

針對B端的批發業務一直是衆信旅遊的主營業務。財報顯示,2018年上半年,出境遊批發業務收入爲44.41億元,佔總收入76%,但毛利率爲8.64%,遠不及零售業務的17.33%。

爲提升利潤率,衆信頻繁在資源端進行併購佈局,並推出了多款針對C端的業務。自2014年開始,收購巨龍旅遊、投資設立Telefun Travel波蘭大巴車公司、參與巴黎精品酒店建設、與中國國旅子公司免稅集團合資成立公司,開展免稅業務,還收購了專做移民置業、海外教育等業務的公司等等,意圖打造出境綜合服務平臺。

其中一筆關鍵併購,在2014年發生。當時衆信投入6.3億元收購竹園國旅70%股權,補足了東南亞線的短板。在近兩年東南亞市場快速升溫的背景下,2018年上半年竹園國旅收入23.77億人民幣,已佔總收入的41%。衆信旅遊11月19日披露收購報告書,擬以3.582億元對價,收購竹園國旅30%股權,實現對其的全資控股。

伴隨着多次併購,2014年至2017年衆信旅遊營收淨利增幅分別達到1.85倍、1.13倍。但頻繁併購也帶來了副作用,一個是商譽的激增,一個是現金流的承壓。

衆信旅遊去年12月1日發行700萬張可轉債共募集資金7億元,主要用於“出境遊業務平臺”項目及“‘出境雲’大數據管理分析平臺”項目。

截至2018年9月30日,公司已使用可轉債募集資金114.55萬元用於出境遊業務平臺項目,募集資金餘額爲69188.69萬元(含利息收入)。

除了公司募集資金賬戶剩餘可轉債募集資金3.12億元之外,衆信旅遊還有3.4億元募集資金用於暫時性補充流動資金,4000萬元用於購買銀行結構性存款。

2018年11月7日晚間,衆信旅遊發佈公告稱公司部分募投項目延期及調整。其中,“出境遊業務平臺”項目、“‘出境雲’大數據管理分析平臺”項目建成期由2020年12月31日延期至2021年12月31日。

需要注意的是,報告期內公司預付賬款和預收賬款分別爲13.63億、7.04億,同比增長127.1%、80.57%。預付款增長較快,導致報告期內公司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爲-1.22億,同比減少137.03%,資金壓力加大。

爲了緩解資金壓力,除了發行可轉債之外,衆信旅遊加大融資力度。今年前三季度,因新增部分銀行借款,公司籌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爲2.06億元,同比增長212.22%。

截至報告期末,公司資產負債率達57.74%,較上年同期增長5.1個百分點。其中,短期借款由上年年末的6.38億增長至9.13億,流動負債合計29.02億元,同比增長20.6%。

對於負債率增長可能帶來的影響,衆信方面暫未回應。

商譽風險

“商譽是無形資產,難以去估值。但可以通過業績和市值變化,來判斷,商譽是否被高估和低估。”周鳴岐表示。

據巨潮資訊數據顯示,2015年5月底衆信股價曾一路上漲至歷史高位,爲37.27元,但隨後一路下跌,目前只有6.92元。公允價值的減少,並沒有和併購、商譽的增加同步。

業績方面,伴隨着多次併購,公司營收規模擴大,但淨利潤增速明顯放緩。2014年至2017年,衆信旅遊分別實現營業收入42.17億、83.7億、101.4億、120.48億,同比增長40.32%、98.49%、20.71%、19.24%;淨利潤分別爲1.09億、1.87億、2.15億、2.33億,同比增長24.32%、71.69%、15.08%、8.27%。

受境外個別目的地特殊事件影響,公司第三季度營收淨利分別下滑13.4%、18.25%。

周鳴岐認爲,商譽增加是行業發展的必然產物,因爲消費能力的提升,大家會更重視品牌和IP,這也是商譽形成的基礎,並不是因爲有商譽,這家公司就不好。據東方財富數據,截至2018年4月27日,共有1769家A股上市公司在2017年12月31日存在商譽,商譽合計數值約11543.87億。商譽在10億元以上的公司接近250家,其中超過20億元的在110家左右。

但趙煥焱也表示,虛高的商譽會存在減值風險。“在上市公司併購標的資產時,大家都有動機過分誇大標的資產的盈利能力,用收益法評估出遠遠超出標的公司淨資產的所謂公允價值。事實上,沒有任何一個行業可以保持連續多年的高速增長。商譽的要素是“獨佔特權、超額收益、剩餘價值”。收購中高估值導致高商譽,輕資產公司被併購後以鉅額商譽形成重資產,商譽每年進行減值測試,大額商譽減值將大幅吞噬利潤成爲不定時炸彈。”趙煥焱表示。

截至2017年三季度末,商譽佔淨資產比例50%以上的公司124家,其中11家公司商譽甚至超過淨資產。

爲應對市場流動性危機,監管再度放對併購的高壓。同時爲防止花式併購死灰復燃,11月16日,證監會發布了《會計監管風險提示第8號——商譽減值》。

招商證券在一份報告中回溯到,2015年是上市公司進行併購重組的活躍年份。創業板最爲活躍。其中旅遊板塊的併購重組也十分活躍,衆信便是其中之一。

隨着時間推移,商譽風險從2017年開始集中爆發,根據招商證券報告,高達49.5%的承諾未達預期,大量計提商譽減值成爲2017年創業板業績下滑的主要原因。

截至2018年4月26日,37家公司披露了2017年商譽減值損失情況。

其中旅遊板塊,錦江股份董事會2018年3月30日通過了計提金廣快捷商譽減值準備、同時減少2017年稅前利潤19626870.92元。錦江股份2016年商譽減值計提都之華3740756.59元,2017年商譽減值計提金廣快捷19626870.92元,2年商譽減值計提23367627.51元。

首旅酒店採用未來現金流量折現方法,假設酒店毛利率71.40%-95.95%、酒店折現率11.10%-14.30%,在此基礎上,首旅酒店董事會2018年3月28日批准:以收益法評估寧波南苑2017年末公允價值減去處置費用的淨值100580.00萬元,確認寧波南苑集團實現了2015年至2017年的業績承諾;以資產基礎法評估寶利投資市場價值比賬面淨資產值增值123476.77萬元、增加2017年稅前利潤123476.77萬元;以收益法評估如家2017年末的未來現金流量的現值爲增值902574.99萬元,不存在減值;以收益法評估如家商標評估43.66億元。

商譽減值一般是在中報和年報中計提,所以對於2018年年報的商譽減值問題值得投資者關注。這次新規已經明確,對企業合併產生的商譽,公司應當至少在每年年度終了進行減值測試,這就意味着上市公司已經進入了減值測試季,可能會影響到2018年的年報業績。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