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而就是這10個小時的上機驗證,26歲的曾慶存提出了世界上首個用原始方程直接進行實際天氣預報的方法,並得到應用,預報準確率超過60%。2019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得主  曾慶存:我周圍的師兄弟都說,你(導師)不要把這個演習方程給他,你害了他,如果他做不出來畢不了業,拿不了學位怎麼辦。

(原標題: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他們的故事你知道嗎?)

明天穿薄還是穿厚,帶不帶傘,都要“問”曾老

2019年度國家科技最高獎的另一位獲獎者,就是我國氣象泰斗——曾慶存。

他的名字你可能不熟悉,但他從事的工作你一定非常熟悉——每天睡前,看一眼天氣預報,明天穿薄還是穿厚,帶不帶傘,都要“問”曾老。

2019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得主  曾慶存:1954年河南的晚霜,正好(是)麥子要抽穗的時候,一晚上死了40%。你可以想象,我是農民(出身),聽到這個,那真是非常驚心動魄。中國的氣象學要搞好,天氣預報要搞好,這個心願。我要讀這個,一定要讀好。

世界上首個用原始方程直接進行實際天氣預報方法

1957年, 從北京大學物理系畢業的曾慶存被派到蘇聯留學,學習先進的氣象技術,支持國家的建設發展。

明天穿薄還是穿厚,帶不帶傘,都要“問”曾老

曾慶存到蘇聯求學

彼時,國際氣象研究還處在十分初級的階段,誤報、錯報現象頻發。而“數值天氣預報”,還是一個預報準確率很低的簡單方程。

數值天氣預報,是在一定條件下,把大氣中所有複雜的數據通過大型計算機,用研究出的可計算的方程模型,作數值計算,預測未來一定時段的大氣運動狀態和天氣現象的方法。

在這個預測方式中,最難的就是方程的算法。各國的科學家都在求解數值天氣預報的原始方程,但多年來毫無結果。

來到蘇聯一年後,曾慶存的導師就把這個難題交給了他。

2019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得主  曾慶存:我周圍的師兄弟都說,你(導師)不要把這個演習方程給他,你害了他,如果他做不出來畢不了業,拿不了學位怎麼辦?

明天穿薄還是穿厚,帶不帶傘,都要“問”曾老

整整推演了一年半的時間,真正留給曾慶存上大型計算機來驗證結果的時間,只有短暫的10個小時。

2019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得主  曾慶存:蘇聯那時候也只有一到兩部計算機, 編程程序非常複雜,我們那個時候也要一萬多條指令,你要打孔的,用紙帶打孔,把那個砸爛,我手又笨,砸得很慢 。

而就是這10個小時的上機驗證,26歲的曾慶存提出了世界上首個用原始方程直接進行實際天氣預報的方法,並得到應用,預報準確率超過60%。

明天穿薄還是穿厚,帶不帶傘,都要“問”曾老

世界第一張應用原始方程的天氣圖

2019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得主  曾慶存:歸心似箭了,就想着早一點回國作出貢獻。

然而,當時我國並沒有大型計算機,無法實現大量高難度的計算。在很長一段時間裏,曾慶存只能一邊做一些氣象研究理論工作,一邊堅持推進改善原始方程。

我國首顆氣象衛星發射 建立數值天氣預報業務系統

1970年,35歲的曾慶存又迎來了人生第二個未知的挑戰——研究中國第一顆氣象衛星。從基本概念入手,又一次從零開始研究,曾慶存提出求解遙感方程的反演算法,成爲當前世界各主要衛星數據處理和服務中心的主要算法。

在曾慶存的理論基礎上,我國第一顆氣象衛星“風雲Ⅰ號”於1988年成功發射,第一時間發回了清晰的遙感圖像。

明天穿薄還是穿厚,帶不帶傘,都要“問”曾老

我國開始建立數值天氣預報業務系統,比國外晚了整整25年。

上世紀90年代,我國通過國外引進的計算機,爲數值天氣預報中大量的運算提供了有力的條件,很快開展了自己的數值天氣預報業務。雖然起步晚,全球中期數值天氣預報也已達到發達國家水準。

“得到這個獎項我心情很平靜”

2007年,在曾慶存的倡議下,我國開始研製自己的地球系統數值模擬裝置。通過這個裝置,可以研究和預估全球氣候和生態環境變化,在精準數值天氣預報的基礎上,提前預估近一年甚至幾十年的氣候情況,爲我國氣象科學發展步入國際一流水平提供有力支撐。

如今,在中科院大氣物理研究所還經常能看到曾慶存忙碌的身影,今年85歲的他依然工作在科研一線。

2019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得主  曾慶存:得到這個獎項我心情很平靜,我還是要照樣耕耘,照樣帶學生。畢竟國家讓我上大學,沒有這個我沒有這些。感謝國家,因爲國家不強大,我能夠做什麼?這是真真正正,從內心的感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