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平臺就是最大的流量池。

尤其在社交電商興起之後,任何APP做到最後,都想做成一個有社交功能的軟件。不差錢如支付寶,也有一個社交夢,無奈卻因爲一系列負面事件的爆發,不得不善罷甘休。

很多創業者都在高喊“無社交不商業”,想做社交沒有錯,問題是怎麼做社交,在此過程中,尤其要警惕“社交泛化”所種下的惡果。比如轟動一時的“空姐遇害案”,滴滴不是犯罪的參與者,卻是犯罪的孕育者。慘案的發生,跟滴滴對順風車的定位和功能設計有着密不可分的聯繫。

首先,滴滴在對順風車的宣傳上過分強調社交功能,甚至暗示豔遇。順風車的初衷是通過分享閒置資源提高社會效率。但滴滴硬是要把順風車發展成一款社交軟件,甚至不停給予車主豔遇的暗示。

其次,司機可以對乘客進行評論,這些評價對所有司機可見,乘客卻要首先對司機進行評價才能看到司機對自己的評價。這種信息上的不對稱,對乘客極不公平,也讓很多司機肆無忌憚地發表粗俗不堪的言論,評論區儼然已經變成車主交流齷齪想法和意淫的地方。在這種暗示下,滴滴順風車已經完全變味,甚至有人專門開順風車來尋找刺激。

滴滴的社交夢,最終成了噩夢。

互聯網時代的本質,一是高效鏈接,二是資源共享。未來,連接比擁有更重要,關係比物質更重要。往社交上找連接,這一點並沒有錯,那麼滴滴到底錯在哪裏?

其實無論是滴滴還是共享單車,都只是初級的商業模式,只是利用IT技術簡單地整合了供求關係。雖然滴滴在社交關係上的嘗試成爲一大敗筆,但滴滴和共享單車的出現,清晰揭示了一個趨勢——在商業模式不斷進化的過程中,技術主導已經逐步讓位於理念主導,而在理念背後,最重要的是人文精神。滴滴做社交之所以失敗,就是因爲它違背了人文精神。

未來引領一切的商業模式,必然是以人爲核心的商業模式。但它不應去迎合人性當中陰暗的、惡的一面。做社交,首先要放棄的就是通過性暗示換來的社交功能,避免重走滴滴的老路!唯有以“價值社交”取代“性暗示社交”,靠譜陌生人社交的價值變現,纔有可能真正變得靠譜。

7月內測上線的社羣社交APP“我鴿”,就是以發現、挖掘、放大、變現個人價值力,重構網絡社交生態爲宗旨的新型社交平臺。我鴿基於區塊鏈底層邏輯,通過區塊鏈所建立的誠信基因,以用戶真實行爲保障互聯網信息安全,減少無效、虛假信息,並致力於把線上社交還原回真實的線下場景社交,以興趣流、技能流激發人與人之間的價值傳遞、價值裂變,體現了互聯網全新的精準信息流理念及廣義興趣流理念,逐步引領並建立以人爲本的互聯網人文新秩序,並以自身獨特視角進入互聯網的下半場。

未來是社羣的時代,社羣是未來商業的最大入口。而區塊鏈的出現,讓社羣連接擁有了更多的可能性,一種更平等的、去中心化的連接,它所孕育的可能性,將遠遠超出很多人的想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