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在一線城市,還是回到三四線城市?對於不少還在一線城市奮鬥的年輕人來說,這是一個永恆的難題!

從去年到今年,複雜的就業形勢就攪動着每一個在一線城市就業青年的心絃。每次看到哪個互聯網企業裁員的消息時,不少職場青年的內心都會出現一陣悸動,因爲他們不知道企業“優化”這把刀何時會落到他們頭上。

經歷過一次失業,方知目前工作的難找程度。有不少在大廠工作五年的年輕人“裸辭”之後,有好幾個月都找不到工作。幾次求職挫折之後,他們不得不降低了求職標準。經過一段試用期之後,不少人會再次選擇離職。

北上深套均超400萬!留在一線城市,還是回到三四線城市?

對於這部分人來說,以往工作的經歷讓他們很難再從底薪幹起。相比於二線城市,一線城市的性價比逐漸在降低。高昂的房租加上居高不下的生活成本,似乎只有工資是下降的。

數據顯示,去年7月北廣深平均房租漲幅基本上都在30%左右,只有上海漲幅略小,但也達到了20%。當時爲了應對大漲的房租,不少在市區工作的青年無奈只能搬到更遠的地方。其實這並沒有解決他們的實際問題。

北上深套均超400萬!留在一線城市,還是回到三四線城市?

開年過後,滴滴率先宣佈裁員,隨後又宣佈了大規模招人。但是市場對於消息的敏感只停留在了裁人的層面上。2018年末還有恃無恐的房東,2019年初漲了三百塊錢,於是乎她發現她的房子再也沒租出去。

最近,不少老闆大談996。不是說很多員工不想996,只是每天他的通勤時間就超過了2小時,有的甚至達到了3個小時。9點上班就意味着他需要六點起牀,而下班回到家裏稍微收拾一下就到了凌晨一兩點。面對每天4到5個小時的睡眠,年輕人還能撐多久?

“過勞”的問題無人回答,高房價的問題更是壓垮他們的最後一根稻草。根據近期世邦魏理仕(CBRE)發佈的《2019全球生活報告:城市指南》顯示,在全球樓市最貴的十個城市中,中國佔了四席。分別是香港(排名第一)、上海(第三位)、深圳(第五位)、和北京(第九位)。

其中香港一套房子的均價達到了825萬,而深圳也超過了456萬。北青報曾經有一份調查,結果顯示71.8%的受訪者表示會因爲房價而放棄在一線城市發展的機會。對於很多年輕人來說,房價高並不是問題,問題是讓他覺得即使奮鬥一輩子也在這個城市安不了家,買不起一套房子。換句話說,現在很多年輕人選擇的並不是城市,而是能買得起房子的地方。

北上深套均超400萬!留在一線城市,還是回到三四線城市?

其實不光是年輕人,近些年有不少企業開始選擇遷出一線城市。高昂的土地成本以及租金成本,消耗了太多的利潤。去年華爲部分業務從深圳搬到了東莞;與華爲相似的中興也將自己的生產基地遷至河源;而大疆早在前些年開始便在東莞買了地;就連富士康也將部分生產線搬到鄭州、煙臺等地。製造業的遷出,是土地和人力成本上升的最好註腳,儘管華爲和中興都承諾不會離開深圳。

如今,企業似乎變得更加困難。企業的困難傳導到就業者身上。走還是留的終極問題就會再一次被激起,在城市生活的年輕人不得不再次面臨選擇。十年前月薪過萬的白領可以在十年內輕鬆的在一線城市買到一套房。十年過後按照月薪過萬的標準,在深圳買一套房的時間是40年,還不包括房貸的部分。若是加上生活消耗、裝修、孩子上學等問題,可能一對夫妻一輩子在深圳也買不起一套房子。買房變得越來越困難,這就是現狀。

北上深套均超400萬!留在一線城市,還是回到三四線城市?

一個正常的人除了工作、他更多需要的是休息、娛樂以及自我提升。長期996下去,絕大部分人都不會快樂,甚至會出現抑鬱。一個正常的社會不僅有生產,更多的是需要大量的消費,當年輕人都爲房貸而加班的時候,誰來拉動消費;當年輕人都忙的沒時間成長,35歲即職業的終點就是一個甩不掉的惡性循環。

人是一個城市最重要的因素,也是一個企業發展的重要因素。年輕人選擇哪裏,哪裏就是未來。對於很多企業來說,雖然年輕人前仆後繼,他們可以不斷的被更新替換。但是讓外界對公司失去信心,那麼公司肯定是沒有未來的。

好的企業是一羣人成就一件事情,陪着公司一起成長,並見證公司成爲行業的領軍企業。給年輕人以機會,給年輕人安全感,就是公司最大的機會。要讓年輕人在公司身上看到未來,這樣年輕人才肯爲公司奉獻未來,對於很多企業來說,賺錢是一個週期性的事件,人心散了,很多公司未必能走到下一個週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