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孫悟空打死了六個強盜後,因爲和唐僧在做人的原則上發生了根本性分歧,兩人一拍兩散。然而離開之後的孫悟空沒有回到花果山,而是去隔壁東海龍宮見了東海龍王,讓人頗爲意外,這是爲什麼呢?

這要從如來把孫悟空壓在五行山下開始說起:西遊記中自王莽年間天降五行山壓住猴子五百年後,直到唐朝李世民在位時,陳玄奘西天取經才救出被壓在山下的孫悟空。

也正因此,孫悟空不但謹遵菩薩之命保護取經人前往西天,還對救出自己的唐僧拜了四拜來表達自己的感激。

然而,曾經爲妖成神的孫悟空和一介凡人唐僧之間卻不可能只靠這種感激來維持關係。現實之中有很多的瑣事會漸漸磨滅這種原始的情感。

就比如雙方在降妖除魔的立場上比較一致,但面對“作惡的人”的問題上,卻發生了矛盾。

因爲孫悟空打死了六名強盜,唐僧認爲孫悟空“一味傷生,去不得西天,做不得和尚。”導致孫悟空第一次離開取經的隊伍,可是孫悟空之後去見的神仙卻讓人感動。

在唐僧“偶遇”觀音菩薩變成的老婦人之前,孫悟空沒有直接回老家花果山,而是去了東海龍宮去見這位給自己“送了”金箍棒的老鄰居。

爲什麼孫悟空不回花果山,而是見了這個曾經在玉帝面前狀告自己,有些不愉快的龍王呢?

其實這背後隱藏的是孫悟空對唐僧的感激,還有因爲承諾觀音菩薩而背信的不甘。孫悟空沒有回到花果山,就是沒能在內心說服自己放棄取經,想給自己找一個說服自己的由頭,纔去見了東海龍王。

要知道東海龍王曾經被孫悟空搶走了金箍棒,兩者之間關係並不算融洽。所以孫悟空在東海老龍王面前說出一切,就是希望東海龍王能夠罵自己兩句不守諾言,或者說自己對不起唐僧的恩情,不是英雄所作。

沒想到東海龍王在面對孫悟空的時候,並沒有如孫悟空所想用語言去“激”孫悟空,而是講了一個“圯橋三進履”的故事。

故事說張良忍受黃石公的脾氣,幫這個脾氣古怪的老者撿了三次鞋子才通過考驗,最終稿才能“石公遂愛他勤謹,夜授天書,着他扶漢。後果然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

孫悟空來到老龍王那裏,沒有遇到預想之中的奚落,反而被東海龍王的道理所折服。這讓孫悟空佩服東海龍王見多識廣的情況下,解開了自己心中的疙瘩。

重新回到唐僧身邊的孫悟空怎麼會看不出藏在嵌金花帽上的法寶緊箍兒?只是當孫悟空選擇回來繼續保護唐僧西天取經,實現諾言的時候,他就已經給自己帶上了箍兒。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