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经是《上海滩》里那个儒雅又不失睿智的许文强;他是《喋血双雄》里那个有情有义、持双枪的悲情杀手小庄;他是《赌神》里那个赌术精湛闻名于世界的赌神高进;他是《英雄本色》里潇洒帅气的小马哥;他还是《纵横四海》里的艺术品大盗亚Joe;这个十月,他是代号“画家”的伪钞集团神秘首脑。在“黑马”影片《无双》中,他再次用演技折服众人。

他,就是周润发。

他的几十年,比很多人都要努力。

对的。这里,我想用“努力”这个词来形容这个演员。

尽管“努力”,在我们这个年代似乎已被玩坏了。它可能不再像一个褒义词,反而更像是一个别无选择之下才会捡起来用的词。尽管“努力”成了许多人不服输的完美理由——“他不就是努力一点嘛”“我只是没努力而已”——我依旧遵从本心地,追寻它美好的本意——“用尽力量去做事”。

因为他,值得这个美好的本意。

努力生存。我们生来就会被放在不同的位置。尽管生命没有贵贱之分、优劣之别,可承载每个生命的环境确实相差甚远。有的人,生来就被戏称“生在了终点线上”;有的人,则就稳稳当当地落在了人生起跑点;有的人,却生在了起跑线外的两百米。周润发大概就是最后一类。家境贫寒,父亲病重,十几岁的年纪就已辍学打工,贴补家用。做过电子厂工人、酒店服务员,当过邮局搬运工,给洗车行洗车、为商场内摄影器材公司做过服务……

电子厂的工作重复且枯燥;在酒店上班常遭受到客人的白眼和谩骂;在邮局将邮包搬上邮车,一天要搬几百包,每天搬到筋疲力尽;在洗车行洗车,有洗车之外多余的动作,都可能会招来老板的破口大骂……

人生所有精致的、污秽的、温暖的、冷漠的,一并早早就开始体味。

可是尽管如此,这也不妨碍他努力生活,像根藤一样,充满韧性。多年以后,周润发曾在节目里回忆起这段经历,笑着说:那时候的生活虽然很穷、很艰苦,但是穷得开心。

努力演戏。20世纪70年代的香港,正时兴电视艺员培训班,其中无线电视艺员训练班由香港电视广播有限公司开办,主要为无线电视台训练演艺人才。1973年,尚在十七八岁的青涩少年周润发在机缘巧合之下和朋友前去面试,幸运地进入了无线电视艺员训练班。当时,进入艺员训练班,无疑是改变命运的事。自此,他的人生与演戏开始交迭。

作为演了一辈子戏的老戏骨,周润发接受媒体采访时回忆了自己几十年的演戏生涯。20世纪80年代,他拍摄了多部动作片,但自认不是动作演员出身,所以比任何人都要努力。为了完美呈现电影中的动作画面,周润发拍各种枪战场面拍到“手指发黑,关节都弯了,双手都扣不起来”,在拍摄《英雄本色》时还曾被汽油弹点着衣服。

《无双》导演庄文强曾这样说起周润发:“拍这部电影能和周润发合作已经是圆梦,不奢求票房有多高,回本就好。我只是希望‘00后’看完这部电影,能明白周润发这三个字意味着什么。”这大概就是一个演员努力演戏所能得到的最美的称赞。

如果仅是说了努力,便会被误认为普通演员和周润发中间只是隔了“手指发黑,关节都弯了,双手都扣不起来”,那就错了。毕竟无论是哪一行,都有潜力让人在还未来得及坚定初心时,就主动丢盔弃甲,更何况是在讲求公众活跃度的演艺圈。因而欲有如此沉下心来“折磨自己”的机会和时间,需要有与眼前名利相较量的初心。

如果人生就是一场正在燃烧的大火,一个人能够做的,就是尽自己的全部力量从这场火灾中抢救点什么出来。那么,周润发救的,大概就是初心。

什么是初心?

“所谓初心,就是在所有的愿望、誓言和梦想当中离自己本心最近的那颗心。”董卿在《朗读者》中如是说。

然而乱花迷眼,初心提起来容易,护起来难。

周润发刚踏进演艺圈时,有一段时间,周润发十分勤奋,天天忙得手忙脚乱。与他相熟的演艺前辈狄龙就问他 :“最近在忙什么?”周润发不好意思地回答 :“为了多赚点钱,不停地接戏。”狄龙听后,未置一词。过了一些日子,周润发似乎更忙了,俨然成了工作机器。

如此拼命,演技却未见增长。狄龙再次忍不住问他:“为什么你这么长时间演技都没有进步?”周润发直言相告:自己刚从最底层打拼上来,需要用钱的地方太多,每天都要跑好几个剧组接活。拍完戏后,还得把时间用在社交上,争取更多的表演机会,天天忙得不可开交,琢磨演技的时间也就少了。

听后,狄龙看着周润发,问他是否还记得自己的初心和梦想。周润发愣住了。望着狄龙的背影,周润发突然有所觉悟。此后,他推掉许多对磨炼演技没有帮助的剧本,减少了应酬的次数,花更多精力揣摩演技,为做个真正的演员的初心,积蓄力量。终于,他在电影《英雄本色》中,扮演了那个穿着风衣、洒脱大气、重感情的小马哥。这个人物形象彻底征服了许多观众,深深地留在了人们的脑海里。最终,经过多年的稳扎稳打,他成了华语电影界最出色的演员之一。

什么才是生活的真谛?是拥有更多役物的金钱,锦衣玉食?还是得到更多的权势,呼风唤雨?或是干脆隐于世,闲云野鹤才是真?生活的真谛,足以令我们上下求索。

面对这个问题,周润发说:“烟火气才是生活的真谛。”烧煮食物的气味是烟火气,尘俗习气是烟火气。不论哪种烟火气,都是我们熟悉的市井街巷中,普通人的生活景象。而于我们,最熟悉不过的烟火气,恰恰也是周润发心中对生活真谛的认识。

香港市民中流传着一个说法:“在香港,若想偶遇明星,你可以去中环和机场。但要偶遇周润发,就去地铁、公交车、菜市场、山路和公园吧。”因为他喜欢市井街巷,喜欢陪发嫂去菜市场买菜,喜欢和小摊贩唠家常,喜欢去公园溜达、去山上走走,这些能让他知道自己活在什么样的地方。还记得周润发60岁生日照片,简单又朴素,一个普通小饭馆,发嫂与她送的小蛋糕就是全部。

喜欢市井街巷的烟火气的人,会仅仅只有流于表面的喜爱吗?当然有。毕竟世间不仅纯粹的人多,矛盾的人也同样比比皆是。既追求样式设计、针针线线皆有讲究的奢侈品,又贪恋热闹街市三五块钱的小吃,看似不可协调的矛盾点却能有机结合,融于一体。

然而,周润发对烟火气的热衷是彻底的、纯粹的。虽然已是著名演员,拥有上亿资产,但却一直非常朴素,在衣食住行上皆不追求奢侈,没有名牌服装,普通衣服一穿十几年,拖鞋十五元一双;没有豪车,出行依旧是地铁、公交;没有司机,也没有助理;与发嫂打算在过世后,将全部财产56亿港元悉数捐出,用作公益,他说,“钱不是我的,我只是暂时保管它。”“我的梦想是成为一个幸福和正常的人。生活中最难的事情不是你赚多少钱,而是如何保持一种平和的心态,以一种简单而无忧无虑的方式度过余生。”做个快乐的普通人,过着充满烟火气的生活,正是他一如既往的追求。

努力。坚守初心。在烟火气里过生活。

他,就是周润发。

延伸推荐

和时下许多青少年一样,周润发在自己的青春时代,也是一方面努力追求着初心与梦想,一方面经历着不少迷茫与挣扎,甚至比更多的青少年更早地承受来自生存的压力。但就像吴甘霖在书中所写到的周润发与狄龙前辈的故事那样,他最终还是理智地推掉许多对磨炼演技没有帮助的剧本,减少了应酬的次数,花更多精力揣摩演技,最终成了一代人眼中的真正的演技派。

我们无法决定我们的肉体生命的出生,但我们可以决定未来更多的出生与蜕变。正如本书书名所言,青春,应该是你的第二次出生。与第一次出生只是肉体生命的出生相比,第二次出生就是自主生命的再生,就是要牢牢把命运握在自己手里,当自己人生的主人翁。周润发可以做到,我们亦可以做到。(图片来源于网络)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