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經是《上海灘》裏那個儒雅又不失睿智的許文強;他是《喋血雙雄》裏那個有情有義、持雙槍的悲情殺手小莊;他是《賭神》裏那個賭術精湛聞名於世界的賭神高進;他是《英雄本色》裏瀟灑帥氣的小馬哥;他還是《縱橫四海》裏的藝術品大盜亞Joe;這個十月,他是代號“畫家”的僞鈔集團神祕首腦。在“黑馬”影片《無雙》中,他再次用演技折服衆人。

他,就是周潤發。

他的幾十年,比很多人都要努力。

對的。這裏,我想用“努力”這個詞來形容這個演員。

儘管“努力”,在我們這個年代似乎已被玩壞了。它可能不再像一個褒義詞,反而更像是一個別無選擇之下才會撿起來用的詞。儘管“努力”成了許多人不服輸的完美理由——“他不就是努力一點嘛”“我只是沒努力而已”——我依舊遵從本心地,追尋它美好的本意——“用盡力量去做事”。

因爲他,值得這個美好的本意。

努力生存。我們生來就會被放在不同的位置。儘管生命沒有貴賤之分、優劣之別,可承載每個生命的環境確實相差甚遠。有的人,生來就被戲稱“生在了終點線上”;有的人,則就穩穩當當地落在了人生起跑點;有的人,卻生在了起跑線外的兩百米。周潤發大概就是最後一類。家境貧寒,父親病重,十幾歲的年紀就已輟學打工,貼補家用。做過電子廠工人、酒店服務員,當過郵局搬運工,給洗車行洗車、爲商場內攝影器材公司做過服務……

電子廠的工作重複且枯燥;在酒店上班常遭受到客人的白眼和謾罵;在郵局將郵包搬上郵車,一天要搬幾百包,每天搬到筋疲力盡;在洗車行洗車,有洗車之外多餘的動作,都可能會招來老闆的破口大罵……

人生所有精緻的、污穢的、溫暖的、冷漠的,一併早早就開始體味。

可是儘管如此,這也不妨礙他努力生活,像根藤一樣,充滿韌性。多年以後,周潤發曾在節目裏回憶起這段經歷,笑着說:那時候的生活雖然很窮、很艱苦,但是窮得開心。

努力演戲。20世紀70年代的香港,正時興電視藝員培訓班,其中無線電視藝員訓練班由香港電視廣播有限公司開辦,主要爲無線電視臺訓練演藝人才。1973年,尚在十七八歲的青澀少年周潤發在機緣巧合之下和朋友前去面試,幸運地進入了無線電視藝員訓練班。當時,進入藝員訓練班,無疑是改變命運的事。自此,他的人生與演戲開始交迭。

作爲演了一輩子戲的老戲骨,周潤發接受媒體採訪時回憶了自己幾十年的演戲生涯。20世紀80年代,他拍攝了多部動作片,但自認不是動作演員出身,所以比任何人都要努力。爲了完美呈現電影中的動作畫面,周潤發拍各種槍戰場面拍到“手指發黑,關節都彎了,雙手都扣不起來”,在拍攝《英雄本色》時還曾被汽油彈點着衣服。

《無雙》導演莊文強曾這樣說起周潤發:“拍這部電影能和周潤發合作已經是圓夢,不奢求票房有多高,回本就好。我只是希望‘00後’看完這部電影,能明白周潤發這三個字意味着什麼。”這大概就是一個演員努力演戲所能得到的最美的稱讚。

如果僅是說了努力,便會被誤認爲普通演員和周潤發中間只是隔了“手指發黑,關節都彎了,雙手都扣不起來”,那就錯了。畢竟無論是哪一行,都有潛力讓人在還未來得及堅定初心時,就主動丟盔棄甲,更何況是在講求公衆活躍度的演藝圈。因而欲有如此沉下心來“折磨自己”的機會和時間,需要有與眼前名利相較量的初心。

如果人生就是一場正在燃燒的大火,一個人能夠做的,就是儘自己的全部力量從這場火災中搶救點什麼出來。那麼,周潤發救的,大概就是初心。

什麼是初心?

“所謂初心,就是在所有的願望、誓言和夢想當中離自己本心最近的那顆心。”董卿在《朗讀者》中如是說。

然而亂花迷眼,初心提起來容易,護起來難。

周潤發剛踏進演藝圈時,有一段時間,周潤發十分勤奮,天天忙得手忙腳亂。與他相熟的演藝前輩狄龍就問他 :“最近在忙什麼?”周潤發不好意思地回答 :“爲了多賺點錢,不停地接戲。”狄龍聽後,未置一詞。過了一些日子,周潤發似乎更忙了,儼然成了工作機器。

如此拼命,演技卻未見增長。狄龍再次忍不住問他:“爲什麼你這麼長時間演技都沒有進步?”周潤發直言相告:自己剛從最底層打拼上來,需要用錢的地方太多,每天都要跑好幾個劇組接活。拍完戲後,還得把時間用在社交上,爭取更多的表演機會,天天忙得不可開交,琢磨演技的時間也就少了。

聽後,狄龍看着周潤發,問他是否還記得自己的初心和夢想。周潤發愣住了。望着狄龍的背影,周潤發突然有所覺悟。此後,他推掉許多對磨鍊演技沒有幫助的劇本,減少了應酬的次數,花更多精力揣摩演技,爲做個真正的演員的初心,積蓄力量。終於,他在電影《英雄本色》中,扮演了那個穿着風衣、灑脫大氣、重感情的小馬哥。這個人物形象徹底征服了許多觀衆,深深地留在了人們的腦海裏。最終,經過多年的穩紮穩打,他成了華語電影界最出色的演員之一。

什麼纔是生活的真諦?是擁有更多役物的金錢,錦衣玉食?還是得到更多的權勢,呼風喚雨?或是乾脆隱於世,閒雲野鶴纔是真?生活的真諦,足以令我們上下求索。

面對這個問題,周潤發說:“煙火氣纔是生活的真諦。”燒煮食物的氣味是煙火氣,塵俗習氣是煙火氣。不論哪種煙火氣,都是我們熟悉的市井街巷中,普通人的生活景象。而於我們,最熟悉不過的煙火氣,恰恰也是周潤發心中對生活真諦的認識。

香港市民中流傳着一個說法:“在香港,若想偶遇明星,你可以去中環和機場。但要偶遇周潤發,就去地鐵、公交車、菜市場、山路和公園吧。”因爲他喜歡市井街巷,喜歡陪發嫂去菜市場買菜,喜歡和小攤販嘮家常,喜歡去公園溜達、去山上走走,這些能讓他知道自己活在什麼樣的地方。還記得周潤發60歲生日照片,簡單又樸素,一個普通小飯館,發嫂與她送的小蛋糕就是全部。

喜歡市井街巷的煙火氣的人,會僅僅只有流於表面的喜愛嗎?當然有。畢竟世間不僅純粹的人多,矛盾的人也同樣比比皆是。既追求樣式設計、針針線線皆有講究的奢侈品,又貪戀熱鬧街市三五塊錢的小喫,看似不可協調的矛盾點卻能有機結合,融於一體。

然而,周潤發對煙火氣的熱衷是徹底的、純粹的。雖然已是著名演員,擁有上億資產,但卻一直非常樸素,在衣食住行上皆不追求奢侈,沒有名牌服裝,普通衣服一穿十幾年,拖鞋十五元一雙;沒有豪車,出行依舊是地鐵、公交;沒有司機,也沒有助理;與發嫂打算在過世後,將全部財產56億港元悉數捐出,用作公益,他說,“錢不是我的,我只是暫時保管它。”“我的夢想是成爲一個幸福和正常的人。生活中最難的事情不是你賺多少錢,而是如何保持一種平和的心態,以一種簡單而無憂無慮的方式度過餘生。”做個快樂的普通人,過着充滿煙火氣的生活,正是他一如既往的追求。

努力。堅守初心。在煙火氣裏過生活。

他,就是周潤發。

延伸推薦

和時下許多青少年一樣,周潤發在自己的青春時代,也是一方面努力追求着初心與夢想,一方面經歷着不少迷茫與掙扎,甚至比更多的青少年更早地承受來自生存的壓力。但就像吳甘霖在書中所寫到的周潤發與狄龍前輩的故事那樣,他最終還是理智地推掉許多對磨鍊演技沒有幫助的劇本,減少了應酬的次數,花更多精力揣摩演技,最終成了一代人眼中的真正的演技派。

我們無法決定我們的肉體生命的出生,但我們可以決定未來更多的出生與蛻變。正如本書書名所言,青春,應該是你的第二次出生。與第一次出生只是肉體生命的出生相比,第二次出生就是自主生命的再生,就是要牢牢把命運握在自己手裏,當自己人生的主人翁。周潤發可以做到,我們亦可以做到。(圖片來源於網絡)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