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極易折不自知 枉負一世真英雄(上)

“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張良;鎮守國家,安撫百姓,不斷供給軍糧,吾不如蕭何;率百萬之衆,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三位皆人傑,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漢高祖劉邦立國之初極爲推崇的“漢初三傑”,其中留侯張良、相國蕭何因爲被列入史記“正統”三十世家系列,二人的經天緯地之才、能屈能伸之智、順勢而爲而不爲之道皆已見識,獨有“率百萬之衆,戰必勝,攻必取”的“戰神”韓信因爲被打入“另冊”,七十列傳系列研讀近半方見其真面目。然而掩卷《淮陰侯列傳》,數日心潮難平。

縱覽韓信35歲的短暫人生,從乞食漂母、胯下之辱奮起,到蕭何月下追韓信、漢劉邦築臺拜將、縱論楚漢之爭“其強易弱”“反其道而行之”致勝方略,再到領軍“涉西河,虜魏王豹,擒夏說”而妙布明修棧道、暗度陳倉,臨晉設疑、夏陽偷渡、木罌渡軍之計,井陘之戰“斬成安君、擒趙王歇”而巧施背水爲營、拔幟易幟、傳檄而定之計,濰水之戰“殺龍且、逐齊王”而設計沉沙決水、半渡而擊,乃至到最後垓下楚漢決戰、逼楚霸王項羽自刎烏江、一舉定江山而設定的四面楚歌、十面埋伏等兵法經典,可以說,年輕氣盛、大智大勇、諳熟兵法、謀略超人的韓信在楚漢爭鋒中所向無敵,在西漢政權開國武將功臣中其卓越功勳無人匹敵,被後人稱之爲“戰神”“兵仙”“功高無二,略不世出”實不爲過。

同樣是“戰神”級的人物,在韓信之前有個秦將白起。《白起王翦列傳》中的白起,在秦昭王時征戰六國所向披靡,曾在伊闋之戰大破魏韓聯軍,攻陷楚國國都郢城,長平之戰重創趙國主力,擔任秦國將領30多年,攻城70餘座,殲滅近百萬敵軍,被封爲武安君,爲秦國統一六國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然而,剛極易折,最後在敵國離間挑撥、國內重臣因妒生恨讒言秦王和自己心中不平稱病怠工的情況下,落下被賜劍自刎的下場。

剛極易折不自知,枉負一世真豪傑。與白起的下場有過之而無不及的韓信,畢生似乎沉醉於建功立業,卻不知帝王家的官場潛規則,不懂得權謀技巧又屢屢犯忌而不自知,因此一世英名的韓信最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被陰謀所殺也就不足爲怪了。

重點捋捋英雄豪傑韓信是如何走向不歸路的。

先從韓信的悲慘少年說起。韓信的家世司馬遷先生沒有交代,只說少年韓信很窮困也很落魄,四處流浪、混喫混喝、招人討厭、屢被羞辱:先是在一亭長家死乞白賴蹭飯幾個月,被亭長的媳婦想法給攆走了;接着在城外池塘釣魚餓得發昏,一位洗衣服老大娘可憐他給他飯喫,韓信“乞食漂母”竟十幾天;後來就連一個殺豬的年輕人都看不起喜歡帶刀佩劍卻很膽怯的韓信,當衆侮辱“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胯下”,韓信凝視那人很久,低下身子從人家胯下爬了過去,圍觀者無不鬨笑他是“膽小鬼”。

然而能忍受胯下之辱的韓信投奔入伍以後逐漸顯露出超人的一面。雖然一開始仗劍投奔項梁寂寂無聞,轉投項羽做了個郎中小官,多次獻策項羽不屑,再次跳槽轉投漢王劉邦也只做了個倉庫保管員小角色,但是因爲一次違反漢王軍規要處斬的緊急關頭,韓信似乎是忍無可忍無須再忍,便氣宇軒昂地對監斬官滕公說道:“漢王不是想統一天下嗎?爲什麼要斬殺我呢?”一句“大言不慚”的話不僅救了自己而且引起滕公的重視繼而欣賞有加,官升糧倉都尉。

而真正突顯其不同凡響,是韓信遇到貴人蕭何,二人多次深談,深得蕭何賞識。但是還沒等蕭何向劉邦推薦,韓信誤認爲漢王不重視人才就連夜逃跑了。於是,有了蕭何聽說後月夜追韓信、劉邦聽說後誤以爲蕭何叛逃的天大誤會。兩三天後,蕭何帶着韓信回來,劉邦又驚又喜,從蕭何口中方得知韓信是“國士無雙”“必欲爭天下,非信無所與計事者”。於是劉邦聽從蕭何建議,把韓信從小小糧倉都尉火箭提拔爲大將軍,一改傲慢無禮且齋戒設壇、行拜將大禮,引得全軍將士驚詫不已。

在蕭何慧眼識才舉薦下,韓信閃亮登場與漢劉邦的第一次過招的確不同凡響。按說這符合韓信滿腹經綸、恃才傲物、飽受欺辱而又忍耐太久、終遇知音、揚眉吐氣的心路歷程,但是這恰恰違背了幹部提拔的常規。名不見經傳、心高氣傲的韓信與氣吞八荒、屈尊納賢的漢王劉邦的首次過招,其實已埋下“卸磨殺驢”的伏筆。

然而,韓信對這些建功立業背後的人情事理似乎全然不知,給點陽光就燦爛,從此在建功立業的征程上激情燃燒、一路狂奔、率性而爲、不想後路。

劉邦拜將後,韓信推心置腹說出自己對楚漢之爭的形勢分析和應對之策。韓信見微知著,認定楚霸王項羽外在的勇悍仁強,其實是“匹夫之勇”“婦人之仁”,“名雖爲霸,實失天下心。故曰其強易弱”;而漢王劉邦“誠能反其道”“大王舉而東,三秦可傳檄而定也”。一番“出師表”,讓劉邦聽後大喜過望、直言相見恨晚。事後的戰爭演變也充分驗證了韓信的先見之明,當然這裏面有韓信用兵如神、南征北戰、“涉西河,虜魏王,擒夏說,引兵下井陘,誅成安君,徇趙,脅燕,定齊,南摧楚人之兵二十萬,東殺龍且,西鄉以報”的蓋世“不二之功”。

韓信與劉邦的第二次過招也讓劉邦有些難堪。韓信在井陘之戰中採取背水一戰、拔幟易幟戰法大敗趙軍,斬殺成安君,生擒趙王歇,並虛心問計俘獲的廣武君,又以先虛後實計策傳檄而撫趙、定燕、服齊,把仗打得如行雲流水。而此時,漢王劉邦仗打得狼狽不堪,讓楚王項羽從彭城到滎陽再到成皋一路圍殺,到最後只剩下劉邦和滕公二人渡過黃河,悄悄投奔駐紮到韓信、趙王張耳的軍營裏。第二天天不亮,韓信、張耳還在夢中,劉邦扮作漢王使者從臥室收回韓信的大將軍印符,改任韓信爲趙相國,並命令韓信召集趙國軍隊進攻齊國。

(欲知後事如何,且看下篇分解)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