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22日12时15分,辽宁省葫芦岛市建昌县第二小学门前发生一男子驾车冲撞过路儿童案件。

一群孩子在过马路时

被一辆逆行的奥迪A6

硬生生的撞过

整个过程司机都没有刹车

案件发生后,犯罪嫌疑人驾驶肇事车辆奥迪A6向乡下逃跑,途中被民警抓获。

截至目前,已造成5名未成年人死亡、19人受伤,其中重伤3人。经公安机关侦查,犯罪嫌疑人韩某华,男,29岁,建昌县人,无业。该人性格内向偏执,心胸狭窄,近期因夫妻矛盾,轻生厌世,产生极端思想,采取驾车冲撞方式,随机选择作案目标,导致案件发生。

每每面对类此恶性事件,作为成人的我们,另一种心情也是极其复杂的——我们要不要,以及应该如何和孩子们谈论这些黑暗面?今天小编就和大家聊聊这个话题。

告诉孩子也有光照不到的地方

今天的孩子需要知道世界上每天都有喜怒哀乐的事情,并且我们不仅仅是旁观者。再说,资讯发达的今天,我们也不可能让孩子与这些新闻绝缘。与其让孩子自己了解真相,甚至对社会心生恐惧,不如我们做家长的主动出击,主动和孩子聊新闻,让孩子学会思考并保护自己,而不是自我封闭。

那么,该如何把握分寸,才能避免社会新闻的模仿效应,既提醒孩子保护自己,又免让孩子心生过大的恐惧?台湾心理学家莫兹婷老师在接受《亲子天下》采访时,曾建议:

首先,家长不慌,孩子才不怕。不要揣测孩子之前听到什么,只要做好心理准备,从容地关心孩子对事件的了解。比如,“你知道有位大姐姐为了保护自己的好朋友被坏人伤害了吗?”以此破题。

其次,讨论事实,不要传达偏见。惊悚社会事件的爆发往往伴随着丑化、标签、偏见,如“社会藏著很多杀人魔”,这些以偏概全的想法,会让低年级孩子对世界产生错误判断,对人感到不安与不信任。更好的做法,是指对孩子传递客观事实。

小学低年级时要明白

任何情绪都值得尊重和理解

谁都不喜欢负能量。但正是这种“不经意”,我们成为了自己讨厌的那种人,或者在培养孩子这件事上口是心非、南辕北辙。我们应该理解有些事情不宜张扬的原因,但这却不能成为让孩子活在真空的借口,孩子需要知道世界上每天都有喜怒哀乐的事情,并且我们不仅仅是旁观者。

除了让孩子从小知道有这些事情,还有就是从小培养孩子的同理心,丹麦在这个方面就做得不错,他们从小学低年级开始,就主张给孩子情绪教育,生活中不止有快乐,而且还有悲伤、愤怒等情绪。

丹麦学校里有一个全国性的同理心项目“Step by Step”——过程中,他们会看到带有不同情绪表情的图片,包括悲伤、恐惧、愤怒、沮丧和快乐,然后一起探讨看到这些图片时的感受,用尽可能具体的语言进行描绘,既要对别人的情绪进行叙述,也要说出自己的所思所想。

不过,这个项目不会要求孩子们对图片内容做出判断或评价,而是专注识别,让他们明白到,任何情绪都值得尊重和理解。

当孩子对情绪有感性认识后,就可以更进一步。在一个名为“CAT-kit”的明星项目中,孩子们会通过不同的小道具,训练自己判断情绪的不同强度。

例如通过贴贴纸的方式,将面部表情和不同程度的形容词对应起来。或是通过绘画的方式,画出自己所理解的各种情绪。这个项目,会让孩子对情感更加敏锐,准确捕捉到别人的想法,同时,也能提升他们的表达能力。

帮助孩子应对以及走出创伤

伴随创伤事件而产生的不安、困惑和恐惧的情绪,无论孩子们是否直接经历过灾难,灾难在他们身上的表现都会更加明显,尤其是创伤事件多次在媒体通过图片影像等不断传播。

而与成年人相比,儿童和青少年更容易受到心理创伤,正确的支持和安慰也能让他们恢复得更快。使用这些应对小贴士:你可以帮助你的孩子恢复情感平衡,恢复他们对世界的信任,从创伤中走出来。

最后我们也特别整理了美国国家精神卫生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of Mental Health (NIMH)所给学校老师、家长们的建议。

首先,通过以下行为,来辨别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是否受事件影响,出现了心理创伤症状:

5岁以下儿童可能:

显示恐惧的迹象

紧贴父母或照顾者

哭泣,尖叫或呜咽

无目的地移动或变得不动

回到孩提时常见的行为,如吸吮拇指或尿床

6至11岁的儿童可能:

失去对朋友,家人和有趣活动的兴趣

做噩梦或其他睡眠问题

变得烦躁、愤怒或具有破坏性

与学校和家庭作业做对抗

抱怨身体问题

总是没来由的担忧

感到沮丧,情绪麻木,或对发生的事情感到内疚失望

年龄在12至17岁的青少年可能:

脑中回现事件,做恶梦或其他睡眠问题

逃避事件的提醒者

滥用药物,酒精或烟草

具有分裂性,破坏性或变得无礼

抱怨身体问题

感觉孤独,压抑或抑郁

失去对兴趣爱好的兴趣

有自杀的想法

以下则是让孩子从创伤中恢复的一些方法与建议:

1、尽量减少媒体曝光

过度暴露于令人不安的事件图像(例如反复观看社交媒体或新闻网站上的视频)会对未直受此事件影响的儿童造成创伤性压力。更会对经历过创伤性事件的儿童造成进一步创伤。

限制你的孩子看媒体所报道的创伤事件。 不要让孩子在睡觉前观看新闻或查看社交媒体,并由家长来控制电视和平板电脑的使用,以防止孩子反复观看令人不安的镜头。

如果要看有关创伤性事件的新闻报道,一定要陪着孩子。你可以在你观看时让你的孩子感到放心,并帮助孩子正确理解信息。避免将你的孩子暴露在图形图像和视频中, 阅读报纸对于儿童或青少年来说通常较少受到伤害。

2、多多鼓励你的孩子

你不能强迫你的孩子从创伤性压力中恢复过来,但是你可以在治疗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只需花时间在一起并且面对面地交谈,免于电视、游戏等其他因素干扰。尽最大努力创造一个让你的孩子感到安全的环境,以表达他们的感受并提出问题。

为你的孩子提供讨论的机会,讨论他们所经历的或他们在媒体上看到的内容。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并表达他们的担忧,但不要强迫他们说话。

承认并理解你的孩子的担忧。创伤事件可能会引发你孩子无关的恐惧和问题。对你的孩子的安慰来自于你的理解和接受,所以即使他们看起来与你无关,也要承认他们的恐惧。

让孩子放下戒备。这件事不是他们的错,你爱他们,如果他们感到沮丧,愤怒或害怕是可以的。

不要强迫你的孩子说话。 有些孩子可能很难谈论创伤性的经历。一个孩子可能会觉得绘制一张描述他们感受的图片比说出来更容易。然后你可以和你的孩子谈谈他们画的是什么。

说实话。虽然你应该根据孩子的年龄来调整你分享的信息,但一定要坦白地说,这很重要。如果有些事情是错的,不要告诉他们没有什么是错的。

和你的孩子做一些“正常”的事情,这些事情与创伤事件无关。鼓励你的孩子寻找朋友,追求他们在创伤事件之前享受的游戏、体育和业余爱好。走出家门,外出去公园或海滩,享受游戏之夜,或一起看有趣或令人振奋的电影。

3、鼓励体育活动

体育运动可以消耗孩子身上的肾上腺素,释放让情绪感到愉悦的内啡肽,并帮助孩子在夜间更好地入睡。

找到你的孩子喜欢的运动。诸如篮球、足球、跑步或游泳等需要应用手臂和腿部的活动可以帮助唤醒你的孩子的神经系统,使其免受经常出现创伤性体验的“卡住”感觉。

跟你的孩子一起运动,游戏或其他身体活动。如果他们看起来很难从沙发上下来,那么听一些他们最喜欢的音乐并一起跳舞。一旦孩子动起来,他们会开始感觉更有活力。

鼓励你的孩子出去和朋友或宠物一起玩,释放自己。

安排一个家庭活动,如远足步道,去游泳池或公园。

4、重建信任和安全感

创伤可以改变孩子看待世界的方式,他们会觉得世界变得更加危险和可怕。你的孩子可能会变得更难相信他们的环境和其他人。你可以通过重建孩子的安全感来提供帮助。

培养习惯。 为孩子的生活建立一个可预测的结构和时间表,有助于让孩子的世界再次变得更加稳定。尽量保持定时吃饭,做家庭作业和家庭活动。

尽量减少家中的压力。 尽量确保你的孩子有足够的空间和时间来休息、玩耍和娱乐。

管理自己的压力。你越冷静、轻松和专注,你就越能帮助你的孩子。

说出未来并制定计划。 这可以帮助抵消受创伤的儿童之间的共鸣,即觉得未来可怕,黯淡和不可预测。

遵守你的承诺。你可以通过值得信赖的活动来帮助重建孩子的信任,保持一致并贯彻你说你要做的事情。

如果你不知道问题的答案,不要害怕承认它。不要通过制造不安来危害孩子对你的信任。

即使创伤事件发生得很远,他们也可能担心自己的安全。让你的孩子感到安心,并让他们正确理解事件。

另外,我们也要让孩子知道,人并不是做错了什么事才会遭遇不幸。有时你好好地、本分地做着自己的事,灾祸却会突然降临~因为垃圾人、禽兽和魔鬼是不会讲道理的。所以我们也需要让更多的孩子知道当遇到危险时该如何有自救~这样遇到危险才能有效滴减少伤害,关键时甚至可以拯救一个生命~

遇到袭击怎么办?

跑为上计,

坚决不围观不停留。

跑不掉的,要躲。

建筑、课桌、树木、花坛、墙壁等都可藏身。

跑不了,躲不了的情况下,

要大声呼救,奋力反击。

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尽量联合校园众人先把歹徒制服。

遇到开车冲撞碾压袭击怎么办?

遇到横冲直撞的车辆,

要迅速从车的两侧躲避。

寻找大而坚固的物体藏身,

并大声向周围呼喊示警。

安全后及时报警,检查是否受伤,

如有小伤口,可对伤口简单处理。

遇到爆炸威胁或者真爆炸了怎么办?

不要上前试探,

应逃离现场,奔走相告。

到达安全地带后,及时汇报、报警。

若已经发生爆炸,应迅速趴下,用湿纸巾捂住口鼻,有秩序地撤离爆炸地点。

注意不要惊慌,以免引起踩踏事故;不要用打火机照明,以免引起二次爆炸。

遇到开枪袭击怎么办?

立即找遮蔽物躲避伤害。

身处教室内的同学,应堵住门窗,阻止歹徒闯入。同时迅速低头蹲下,躲在讲台、课桌等遮蔽物后面并及时报警。

被恐怖分子劫持怎么办?

沉着冷静最重要。服从命令,趴在地上,别与歹徒对视或者对话,避免发生语言和行为冲突。

尽量保住自己的手机,适时发出求救信息。最后,要随机应变,如果特警发出突袭,要尽量趴在地上,配合解救。

紧急情况下如何自救和互救?

【止血】

若轻微出血,可用手指按压;情况严重的,可用领带、腰带、丝巾等进行捆扎。

【烧伤】

若伤口不深,可用清水清洗。不能直接冰敷。洗净后用干净的、没有黏性的布加以覆盖,起水泡了不要刺破。

【心脏复苏】

让伤员仰卧,如果按压没有反应,应交叉双手,十指相扣,按压伤员肋骨的中下方,深度5厘米左右。必要时配合人工呼吸。

校园里有哪些“保护神”?

校园常见的安全设施:报警开关、灭火器、安全出口等等。

平时应自觉维护安全措施,在演习、演练中熟悉其用法。

《公民防范袭击校园篇》完整视频

这部《公民防范袭击校园篇》是专门为孩子制作的动画,强烈推荐给孩子看看。需要注意的是,虽然是专门为孩子制作的宣传动画,但没有细致区分孩子的年龄。家长跟孩子分享时,需要根据孩子的特定年龄,有重点的强调~

愿逝者安息~再次为被害的孩子表示哀悼。天堂里没有伤害,也希望孩子的父母和亲人们多多保重。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