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安市太安鎮衆城採摘園的黃桃大棚內,黃桃正處於採摘期,吸引了遊客前來嚐鮮。

大安市月亮鎮先進村的溫室大棚內,新引進的車釐子樹生長在嚴格的溫控和光控下。進入盛果期後,這批果樹的採摘項目將爲村裏帶來可觀的經濟效益。

大安市漁獵館內收藏了大安境內的魚類、鳥類標本,展示了大安歷史悠久的漁獵文化,讓遊客體驗到本地的歷史淵源和民俗風情。圖爲大安市漁獵館外觀。

作爲農村經濟發展的新動能,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是助力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重要途徑。如今,隨着消費者偏好越發個性化,休閒旅遊的市場消費需求呈現出多元、細分的特點,單一的農家樂、採摘園、垂釣園等休閒農業業態已經不足以覆蓋如今的鄉村旅遊需求。如何面對休閒農業發展過程中的這一問題,將之做特、做優、做新,形成新業態、新模式,成爲我省未來休閒農業轉型中的一大重點。當前,我省各地休閒農業正在悄然蛻變,勇攀市場潮頭,迎接新階段的挑戰,邁向產業升級之路。

聚合與多元 立足農業夯根基

牛皮色的紙袋包住了枝頭果實,剝開紙袋,原來是一顆黃澄澄的黃桃。這裏不是果園,而是大安市太安鎮衆城採摘園的日光大棚。

採摘園的主人徐彬,從事玉米、雜糧、綠色蔬菜的種植已有20多年。5年前,爲帶動家鄉父老共同致富,他牽頭成立了豐民合作社,請來農業專家,進行科學種植技術的普及。漸漸地,他看到了市場需求的變化,發展休閒農業,可以大大提高棚膜生產的經濟效益。

去年,在合作社基礎上,衆城採摘園成立了,48棟日光大棚、17棟溫室大棚拔地而起,草莓、黃桃、黑霸李子、黃菇娘等產品吸引了各地遊客前來觀光采摘。採摘園的規模“滾雪球”似地壯大起來,更多的冷棚將被改造爲溫室大棚,百香果、無花果、蓮霧等南方水果在此落地生根,250平方米的氣調庫正在建設,足以儲存30噸水果,進一步提高產品效益。

在休閒農業遍地開花的今天,如何深度挖掘本地的農業資源,提高休閒農產品的供給能力,將產品由單一轉化爲多元,夯實發展基礎,成爲了市場對從業者最嚴峻的考驗。

面對這樣的考驗,王月毫不畏懼。作爲通化市金江新月花業有限公司的負責人,她對自家的產品信心十足。“我們種的是高山玫瑰,比較適合通化的氣候和環境。”經過10年培育,從6月到10月,都是玫瑰的花期,他們的玫瑰花海和玫瑰園,每年接待遊客達10萬人次。

爲應對多樣化的市場需求,在玫瑰花觀賞基礎上,新月花業發展了玫瑰深加工生產線,利用自身資源,開發以玫瑰爲原料的食品和化妝品。經過多年研發,他們的化妝水、精油、玫瑰香薰葡萄酒、玫瑰月餅等產品,受到了消費者的認可。繼續提高加工能力,增加產品品種,成爲了王月未來堅定的方向。

內涵與科技 拓寬路徑促升級

作爲新興產業,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一直走在一二三產融合的發展道路上。鄉村旅遊,不只是喫住在鄉村,更是一種全新的文化體驗,當地歷史的傳承、民俗的風貌,現代農業技術的引進,又爲這種體驗增添了新的亮點。能夠集農業生產、農耕體驗、休閒垂釣、產品加工銷售甚至歷史文化風情於一體的休閒農業點,更能佔據未來產業升級的先機。

車子轉過一道彎,平鏡般的水面,掩映在岸邊垂柳間。

面積廣闊、形似彎月的月亮湖,是大安市的旅遊景區。位於湖畔的月亮鎮先進村,佔據了天然的環境優勢,適於發展鄉村休閒遊。

基礎設施、“農家樂”餐飲住宿、棚膜採摘、庭院式採摘、體驗式養殖……所有“鄉村遊”的元素,先進村應有盡有。

如何打造自身獨特的優勢,留住遊客的“鄉愁”,是先進村發展的關鍵。他們不滿足於單純的基礎鄉村遊項目,而是將周邊的旅遊資源整合起來,提升旅遊項目的文化內涵,形成多層次的旅遊體驗。

專業導遊來到先進村,爲遊客做嚮導;沙灘浴場建成後,每天接待遊客可達1000人次;98戶人家將被改造,成爲東北民俗體驗區,讓遊客零距離感受東北生活;漁獵文化博物館、春捺鉢文化主題公園、文化演藝廣場等配套設施逐漸落成,出土文物、歷史畫面、魚類標本等,展示本地悠久豐富的漁獵文化,讓遊客體味到歷史的厚重。

與此同時,先進村也十分重視基礎鄉村遊項目的技術升級。近年建成的高效農業園區,冷棚種植黃菇娘,暖棚種植車釐子、珍珠柿子,引進椰糠無土栽植技術,提高了農產品的口感,所產無公害產品,已小有名氣;他們的蛋鴨養殖場,集養殖、加工、銷售於一體,養殖規模可達1萬隻,讓遊客現場體驗蛋鴨餵養、鹹蛋醃製、成品蛋包裝的過程。

創品與帶富 謀劃佈局向振興

2017年,大安市被評爲“吉林省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縣”,全市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年接待遊客10.5萬人次,營業收入達1.36億元,並聘請專家制定規劃,打造了一批精品景區和景點,形成了4條精品旅遊路線,涵蓋了田園綜合體、民俗風情、科普教育等特色,其中9個休閒農業示範點被納入國家美麗鄉村旅遊扶貧項目,實現了精準扶貧進而帶動農民脫貧致富的社會效益。

記者看到,在我省近年來的休閒農業發展過程中,農村的基礎設施建設改善了,路面平整,村容潔淨;農村的生態環境得到了保護,水綠山青,美不勝收。隨着產業佈局規劃的推進,大量的資本、技術和人才向鄉村投入,農業產業鏈得到延長,農產品供應鏈得到優化,當地農民得以就近打工,有了穩定的收入來源。

目前,全省休閒農業呈現出井噴式的增長態勢,今年1月至9月,全省休閒農業接待遊客2800萬人次,實現營業收入70億元,同比增長18%。

在這樣良好的形勢之下,今年,吉林省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產業發展聯盟成立,針對行業的創新經驗和發展問題進行研究,推動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標準化體系的建設。

近年來,全省各地的精品線路景點相繼湧現,吸引了八方來客。伴隨着這樣的景象,我省星羅棋佈的鄉村旅遊景點,正在形成經營主體多元、業態模式多樣的有機產業佈局,攜手邁向未來,促成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的提檔升級。前路,風光無限。

吉林日報社出品

策劃:姜忠孝

作者:吉林日報全媒體記者 劉佳寧

編輯:琳禾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