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季天氣乾燥,易上火,進而耳朵發炎時有發生,大多數人卻都不以爲意。但類似於這樣的“小毛病”在孩子身上,必須要時刻警惕。中耳炎,這個不起眼的“小病”,不注意,卻易給寶寶帶來不可逆的損害。

在我國,平均每8個孩子就有1個分泌性中耳炎或急性中耳炎經歷(12.5%)。中國是人口大國,在校的中小學生就有近2億人,還有2000萬名幼兒園的小朋友,1/8意味着至少有2700萬名兒童曾患有有分泌性中耳炎或急性中耳炎的經歷。在美國,每年有500萬兒童患急性中耳炎,每年的處方抗生素用藥費就超過1千萬美元。

嬰幼兒的中耳炎主要是分泌性中耳炎,在6個月時嬰幼兒第一次分泌性中耳炎發作的累計發病率爲35%—85%,1歲時爲50%—96%,部分兒童的分泌性中耳炎在3個月的時間裏自行消退,有30%—40%的兒童分泌性中耳炎會復發,5%—10%的兒童分泌性中耳炎持續1個月以上。

分泌性中耳炎定義爲不伴有急性中耳炎的症狀和體徵的中耳積液。鼓膜呈琥珀色或色澤發暗,可見氣液平面或氣泡,鼓膜活動度降低。

請家長注意!患有分泌性中耳炎的嬰幼兒可能有以下幾種表現:

(1)輕微的間歇性耳痛,耳脹滿感。嬰兒則表現爲頻繁抓耳,容易激怒和睡眠易醒。

(2)嬰兒對周圍的聲音反應差,不能將頭準確的轉向聲源。

(3)聽力下降,即使孩子沒有主動告訴家長,家長也應該觀察孩子漫不經心,行爲改變,對正常對話無反應,在看電視或使用聽力設備時總是將聲音開得很大。

(4)學習成績不穩定,平衡能力差,不明原因的笨拙,運動(如打羽毛球等)遲緩。

(5)言語語言發育遲緩。

如果孩子有以上幾種現象,家長應該帶孩子前往醫院或專業機構檢查孩子的耳朵,如果被確診爲分泌性中耳炎,由於寶寶得了分泌性中耳炎以後,耳朵就處於病菌侵襲狀態。這時候,家長就要採取措施防止聽力進一步惡化。

採取措施防止聽力惡化

(1)注意防止溢奶或嗆奶。

(2)儘量避免上呼吸道感染。

(3)避免不必要的噪聲。

(4)禁止使用耳毒性藥物。

(5)洗澡時儘量注意不要讓水進入耳道。

如果孩子經醫生檢查和診斷患有分泌性中耳炎,請不要驚慌,要積極配合醫生治療。

治療方案一般有非手術治療和外科治療兩種:非手術治療是指發病3個月內的患兒,需要密切觀察,建議2~4周隨診一次。而當分泌性中耳炎持續3個月以上並伴有聽力減退或其他症狀,持續或復發分泌性中耳炎伴有高危因素存在(永久性聽力下降,言語發育遲緩或障礙、自閉症、與遺傳有關的綜合徵、顱面發育異常等所引起的認知和言語表達障礙,齶裂等)或觀察期間較好耳朵的聽力水平僅爲40dBHL或更差時,應採取外科治療。

給寶寶餵奶時要特別注意:

(1)無論是喫母乳還是配方奶,餵奶的姿勢要正確,不要讓寶寶平躺着喫奶,最好頭略高,呈半臥位。

(2)喂完之後儘量耐心給寶寶拍背,能拍出隔最好。

(3)喫配方奶的寶寶,要注意奶嘴孔,避免寶寶喝奶時過多、過急,因來不及吞嚥而嗆奶。

(4)如果寶寶發生嗆咳,要使寶寶側着躺下,頭稍高,使嘴角處於低處,讓奶流出嘴角。

分泌性中耳炎的預防,主要要避免感冒的發生,不發生感冒,咽部、鼻咽部黏膜充血、水腫的機會就減少了,咽鼓管的功能也會處於良好的狀態。如果已經發生感冒,就應當及時診斷治療。

分泌性中耳炎屬於傳導性聽力障礙,多數可以治癒,程度一般在輕中度,而正常聽力對寶寶的言語發育是及其重要的,在言語發育的關鍵時期(0—3歲),如果存在聽力障礙,就會影響寶寶的言語發育,即使輕中度的聽力障礙也會使寶寶的對一些聲音聽不清,導致言語發育遲緩、口齒不清。因此要在孩子言語發育的關鍵時期,充分了解寶寶的聽力狀況,及時與聽力師溝通,獲得專業的諮詢指導與幫助。

在此,中國聾人網也要提醒大家,兒童與成人不可“一視同仁”,兒童若發生中耳炎,謹記:兒童藥用兒童藥。

來源:中國聽力在線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